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因制宜”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选择6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采用“三因制宜”中医护理,比较腰椎功能障碍评分。结果:观察组腰椎功能障碍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因制宜”中医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腰椎功能,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寰枢椎钩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一年半来6例手术病人的手术及疗效。结果手术方法符合生理要求,平均手术时间为70分钟,内固定可靠。结论寰枢椎钩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坚强牢靠,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入院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其分成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9例采用保守治疗,2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VAS(疼痛评分)和EVOS(欧洲脊柱骨质疏松症问卷)评分,并观察椎体高度和Cobb角变化。结果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EVOS评分以及椎体高度显著升高,Cobb角明显减小,上述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较保守治疗而言,椎体后凸成形术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对于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椎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效果更佳,其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40例PKP术后序贯静点帕米磷酸二钠的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分析,观察术后3天及序贯静点帕米磷酸二钠3个月(1次/月)时的疼痛缓解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3~2013、3PKP术后序贯静点帕米磷酸二钠(PKP术后3天始静点,1次/月,序贯3次)的40例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对比分析,采用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3天及3个月时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6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3天、3个月时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3天及3个月时进行比较,VAS评分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KP及PKP术后序贯帕米磷酸二钠静点3个月对缓解骨质疏松性疼痛均有效,后者在VAS评分的改善方面优于前者。对因重度骨质疏松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患者,PKP术后应至少序贯帕米磷酸二钠静点3个月(1次/月),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用经皮(PVP)及开放式椎体成形术(OVP)进行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此病症患者66例,对其运用PVP或是OVP加内固方式进行治疗。结果66例病患在进行治疗后术后疼痛状况得到了较为显著的缓解,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患疼痛问题完全消除,VAS评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在后期的随访中也未发现病患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运用PVP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较为优良的疗效,且止痛效果较为明显。但在此方式的临床应用中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对于一些陈旧性骨折、脊髓压迫或是脊柱不稳病患应采用OVP及内固治疗,才能确保其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短节段椎弓银钉棒固定应用骨折椎体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客户县医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两组均采用椎弓根顶棒固定后路胯骨折椎的短节段,对照组折椎体不置钉,观察组加骨折椎体置钉。对两组并发症情况和影像学评估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骨折椎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6个月时骨折椎体高度丢失率和Cobb角丢失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银钉棒固定应用骨折椎体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从长期来看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EV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椎体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显著地缓解患者疼痛状况,促进患者活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疗法在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6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的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病患94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47)。研究组实行椎体成形术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治疗,对照组实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疼痛程度的缓解情况,同时对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的疼痛评分为(3.57±0.42)分,优于对照组的(4.46±0.69)分,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低于对照组的12.77%,P<0.05。结论采取椎体成形术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疗效对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病患进行治疗,可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建议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本组32例42个病椎,男12例,女20例,年龄56—85岁,平均69岁,骨折部位为T9-L5,其中胸椎19个,腰椎32个。在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病椎并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成形,并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2天、1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疗效主要包括镇痛效果和病椎高度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32例42个病椎均穿刺成功,注入PMMA2.5-4.5ml,平均3.2ml/椎体。术后第二天VSA评分(2.15±1.15),较术前有显著改善。随访时间2—16个月,平均12个月,PVP治疗组与同期非PVP治疗组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全安、便捷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疾病治疗中采取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和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应用的整体价值。方法:医院在2019.11~2020.11时段中抽取8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严格抽签法相关标准分组,n=42例/组。参照组、研究组执行中医正骨手法、联合骨填充网袋灌注骨水泥方法。分析各指标水平、腰背疼痛情况、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等。结果:研究组腰背疼痛情况比参照组轻,Cobb’角、ODI分数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接受治疗后伤锥前缘、中部高度以及侧面面积恢复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接受两种方法联合治疗,改善了疼痛和功能指标,使伤锥高度得到良好恢复,保证了椎体生物力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1-2022.1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均为35例,对比分析临床治疗后的效果和疼痛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14%(34/35),高于对照组91.43%(32/35)。且患者疼痛(1.16±0.25)分偏低对照组(3.47±0.18)分,统计值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收集医院的临床资料,查阅近年关于腰椎融合术后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的基本情况,包括邻近节段退变的概念、预防、发生率、影响因素等。结果邻近节段退变的概念包括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和临床症状邻近节段退变,腰椎融合术后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最低为百分之八,最高可达百分之百,临床症状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为百分之十二左右。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术前基本情况等个体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与融合节段长短、椎间隙过度撑开、融合术式、矢状面平衡、内固定使用等手术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邻近节段退变的预防上应积极从术中减少融合节段、应用非融合技术、维持矢状面平衡等方面入手。结论腰椎融合术后很容易发生邻近节段退变,通过应用非融合技术能显著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方法。方法用AF内固定系统加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36例,同时予伤椎椎体椎板有效减压。统计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资料。结果术后随访7-36个月,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96.7±7.4%,后缘高度恢复至98.5±6.3%,Cobb角恢复到4.7±2.6°。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O1)。术后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与术后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神经功能按Frankel评定,33例提高1~3级。结论AF内固定系统加伤椎椎体内植骨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效果满意,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与椎板间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两种方法疗效的优劣,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12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椎体高度矫正程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获得随访,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组即试验组在改善椎体高度、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可以很好的恢复伤椎高度,并且能够很好的长期维持术后伤椎的高度,避免远期椎体塌陷,在减少迟发性椎体塌陷导致腰背痛、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应用单纯内固定和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胸腰椎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3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Frankel分级,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椎管侵占率,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微创脊柱外科中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压缩性骨折患者,共90例,并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临床治疗;一组为研究组,该组患者给予后凸成形术进行临床治疗。对比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其患者的骨水泥渗透率。结果研究组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研究组患者的骨水泥渗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治疗压缩性骨折中,即在微创脊柱外科手术中,均有其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各自的手术方式也有其不同的手术治疗优势,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于不同患者的手术方式,以此达到最佳的术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