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2020年于本院就诊并接受血常规检查的贫血患者共计76例,每位患者采集两份血液样本,将两份样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血涂片分析,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检验的准确性更高(P<0.05),特异性更高(P<0.05)。两组检验的灵敏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准确性、特异性及灵敏度更高。血涂片分析对获得更准确的检验结果有积极作用,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涂片分析 血常规检验 准确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方法本次检验选取了本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90位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并且依据不同的采血方法将患者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检验静脉血的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检验末梢血的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RBC、Hb、MCH、MCV、PLT检测水平都比对照组患者高,而WBC的水平则比对照组患者的低,检测结果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检测结果显示血常规各项指标的CV值都比对照组患者的CV值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其稳定性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采血血常规的检验数值精准于末梢采血,其检验结果的稳定性也比较高,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检验血常规的首选采血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采血方法,检验结果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48-02摘要目的分析采集不同部位血液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到我院检验科行血常规检验的10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取得他们的同意后,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检者均分为对照组(末梢采血)和实验组(静脉采血),每组各53例,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统计,实验组受检者的RBC、Hb、MCHC、MCV、PLT这几个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CH、WBC、HCT这几个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的稳定性、实测值均高于末梢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血标本的不同状态,从而提高血小板计数的精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本院健康体检对象40例为研究对象,用xs500i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与手工计数法,分别检测放置不同时间后的EDTA-K2抗凝静脉血、EDTA-K2抗凝末梢血以及不抗凝的末梢血的血小板数量。结果用仪器分析法测放置不同时间后的抗凝静脉血的血小板数与手工计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仪器分析法测充分振荡混匀放置10分钟内的EDTA-K2抗凝末梢血的血小板数与手工计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仪器分析法测即刻测定状态下的不加抗凝剂末梢血血小板数与手工计数比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不同的样本状态都可用以检测血小板数量,但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的长短、采血部位的不同等都可能(会)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当仪器分析法测得的血小板数与临床不符时,最佳做法是采集静脉血标本用手工计数法复检。若采血困难则可以采集不抗凝的末梢血即刻检测,并积极与临床沟通,以达到消除计数误差提高精度的目的。

  • 标签: 血小板 静脉血 末梢血 抗凝 仪器分析法 手工计数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用不同标本(静脉血、末梢全血、预稀释末梢血)进行血细胞检测所得结果的分析,探讨其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随机对100例我院门诊健康体检人员自愿者,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用希森美康SYSmex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常规,将三组数据进行重复性实验和比对试验,经统计学分析,比对静脉血、末梢全血、预稀释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静脉血和末梢全血比较只有红细胞压积HCT,P<0.05有差异,而静脉血与预稀释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红细胞压积HCT五项指标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细胞分析应以静脉血为主,标本采集确有困难时应尽量用末梢全血,应对引起末梢血结果的诸多因素引起重视。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全血 预稀释末梢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并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化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份~2016年1月份期间进行临床血常规检验的92例患者的血液标本,根据保存血液样本的温度的不同和血液样本保存时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血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与温度、时间等因素有关。结论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应注重对血液样本的维护和保存。

  • 标签: 临床血常规检验 误差 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RP(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疾病中的检验效果,为小儿诊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发烧、肺炎等患儿(n=100),同期健康体检小儿100名,作为此次试验的对照组和试验组。对比2组小儿CRP情况、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试验组小儿CRP反应蛋白升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RP反应蛋白值以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疾病检验中CRP血常规检验效果理想,可以成功提高诊断率,进而为小儿治疗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CRP 血常规检验 儿科疾病 检验效果 治疗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早产儿、足月儿血常规差异,以为早产儿贫血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诊治的早产儿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分娩的12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常规指标(共13项)。结果两组除却RBC(5.31±0.68)VS(5.30±0.65)×1012?L-1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其他12项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与足月儿除了RBC(红细胞计数)无显著差异外,其他血常规指标均有明显差异,需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防治贫血及合并症。

  • 标签: 早产儿 足月儿 血常规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妊娠期贫血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进一步对患者的病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实验在时间段上则截取了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孕妇,对照组为健康孕妇50例作为对照,观察组则为6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对所有孕妇进行血常规水平的统计分析,进一步对比指标差异。结果:从检验结果上看,观察组孕妇的RBC、MCV、MCH、MCH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是在DRW水平上则较高,为(13.52±2.63)%,对照组为(19.36±3.14)%,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从整体情况上可见,观察组小细胞贫血42人,大细胞贫血18人,小细胞贫血人数多于大细胞贫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血常规方案能够对妊娠期贫血产妇的情况做以具体分析,可作为贫血的评判方案之一,更好地协助患者开展治疗,为分娩提供支持。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妊娠期贫血患者 诊断价值 小细胞贫血 大细胞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儿血常规数值及细胞形态学的特点,为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临床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用全自动血球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用人工镜检观察其细胞形态,同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发生率及检测数值严重型均高于轻型,且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其白细胞检测数值、细胞形态的异常率呈正相关性。结论白细胞数值和细胞形态学检测对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手足口病 血常规 细胞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观察组行静脉血采血,对照组行末梢血采血,比较两种检验方法中患者PLT、HCT、Hb、WBC及RBC差异。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检测指标中的Hb、HCT、RBC、WBC差异明显(P<0.05);MCV、MCH及MCHC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采血的结果准确客观,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采血方法 静脉血 临床价值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做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60例正常妊娠期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孕妇的血常规检验数据,得出结论。结果孕早期和孕中期发生小细胞性贫血的概率高,孕晚期贫血患者发生大细胞性贫血的概率较高。分析两组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实验组60例孕妇的Hb、RBC、MCV、MCH、MCHC等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孕妇,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贫血患者血常规指标与正常孕妇存在较大差异,加强对妊娠期孕妇血常规的检查,可消除贫血等不良现象对胎儿的影响。

  • 标签: 妊娠期 贫血患者 血常规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将40例急性感染期患者纳入观察组,将40例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将两组受检对象的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急性感染期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感染期患者的C-反应蛋白阳性率和血常规分级情况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别明显(P<0.05)。结论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应用在临床诊断感染中具有确切的效果,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糖尿病患者血常规的变化特征进行探究。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非肾病组以及正常人组3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指标的差异对比,并对3组人群的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的关联性进行解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的血红蛋白指标较糖尿病非肾病组和正常人组显著下降,而白细胞和血小板指标则3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已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糖尿病肾病贫血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 标签: 早期糖尿病肾病 血常规 血红蛋白下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外周静脉血常规指数监测结合身体质量指数(BMI)综合评价外籍新娘身体状况。方法对533例外籍新娘进行血常规检测,同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对照相应标准综合评价身体状况。结果研究对象血常规检查结果减低的主要是红细胞为3.00%和血红蛋白为3.56%,增高的主要是白细胞为17.45%和血小板为9.94%。贫血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1.63±2.64(平均数±标准差)。结论通过血常规结合BMI测定可对外籍新娘进行身体状况评价,发现BMI多在正常范围内,而贫血、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在调查人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应从生活饮食上给予调整,定期复查血常规,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CRP、血常规在儿科疾病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10月内收治的70例肺炎、发烧患儿中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幼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幼儿进行CRP、血常规检验,并对两组幼儿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对CRP阳性率、CRP指标水平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等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研究组患儿的CRP阳性率为100.0%,参考组幼儿CRP阳性率为4.0%,研究组的CRP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参考组。各指标数据比较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常规检验超敏C-反应蛋白数、白细胞总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数等均升高例数均高于参考组,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数等正常例数低于参考组。血常规检验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CRP、血常规检验对儿科疾病进行检验,能够获得客观、准确的检验结果,对儿科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能够,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CRP 血常规检验 儿科疾病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整改措施。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未分析影响因素,研究组50例,分析影响因素并整改,统计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有人为因素、仪器因素、试剂因素、生理因素,研究组整改后的检验结果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检验人员的操作要符合规定,校准仪器,选择合适抗凝试剂,提高标本质量,减小误差,进而使检验结果的准确率高。

  • 标签: 血常规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