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当代作家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在长篇小说《历史》中塑造了一位激进的社会系大学讲师霍华德·科克。小说的基调偏灰暗,城市的意象描摹透着一股神秘感,一幅幅激进年代的现代化城市颓废图景跃然纸上。这一城市附魅的过程从物质到精神建构了多层城市空间,这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有着契合之处。从空间实践到空间表征再到表征性的空间,《历史》的画轴里流淌着现代化的商业物质、激进派的精神革命和漫游者的欲望凝视。列斐伏尔三元辩证的框架将城市空间压缩至异质空间,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注定要毁灭异质成分,得以创造新的历史面貌。小说蕴含着作者对英国剧烈的社会历史变迁的深刻忧思。

  • 标签: 历史人 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 城市空间 空间三元辩证法 都市漫游
  • 简介:亨利·詹姆斯在《欧洲》中以讽刺的笔调讲述了一位欧洲的男爵夫人尤金妮娅到美国发财冒险的故事,对这种帝国主义的冒险行径进行了尖刻的评论。尤金妮娅的海外冒险行为可以看作是一个关于法兰西第二帝国试图在美国进行扩张的政治寓言。另一方面,作为不断发展、逐渐崛起的美国商业的一个代理,罗伯特·阿克顿的财富积累得益于他在海外东方殖民地主要是中国贸易中的商业行为。小说中对阿克顿家中丰富的中国风藏品的描写,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阿克顿等商人在美国小镇上的悠闲生活,离不开美国当时对已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殖民活动和肆意掠夺。

  • 标签: 尤金妮娅 阿克顿 帝国 中国风
  • 简介:名词性人体隐喻作为隐喻的一部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在隐喻发展过程中处于初级阶段,是被动的隐喻,然而,它却构成人类认识世界并描述世界的基础.本文将以实例为辅助,采取"聚焦于一点"的策略,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相关概念、基本原则与研究方法,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典型的名词性人体隐喻作以组合罗列,分析它们在概念化过程中所体现的思维相似性,揭示其心理基础和语义特征,以此说明名词性人体隐喻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认知工具,而且为创造性的相似形隐喻奠定了发展基础.同时,该分析对于语言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亦有着现实意义.

  • 标签: 名词性 人体隐喻 认知过程 汉语 英语 语义特征
  • 简介:INTHISARTICLE:Theycanentertainchildren,feedthe.elderly,careforthesick.Butwarningsarebeingsoundedaboutthemarchofrobots.本文简介机器可以娱乐儿童。看顾老人,照料病人,但机器的进展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 标签: 机器人 人工智能 战争 BEING ABOUT THIS
  • 简介: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服务于我国社会发展和中外交流工作大局。辛斌等六位话语研究专家从话语研究的社会责任,话语研究的问题意识,话语研究的理论探索以及话语研究的方法等方面,诠释了新时代我国的话语研究如何阐释中国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传播中华文明。

  • 标签: 话语研究 话语体系 社会发展 问题意识
  • 简介:我们美国人对自己的故事津津乐道,并非只有政客和名人如此(你知道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写过八部个人回忆录吧)。

  • 标签: 美国人 亚洲 倾诉 美国前总统 回忆录
  • 简介:在对于同一主体的处理风格和手法方面,T.S.艾略特的早期和后期作品存在关联,同时也有显著不同。在早期作品《一位夫人的画像》中,艾略特以表现社会现实为目的,将关注点投射在两个独立个体在失败感情中的挣扎上;在后期作品《空心》中,艾略特继续阐释了死亡这一主题,但其叙述者几乎不带主观色彩,重心也明显向结构偏移。从前者到后者,诗中的韵律变化成为了低吟的符咒,而社会关系几乎未曾再提及;现实的意象变得抽象,而对死亡的恐惧贯穿始终。

  • 标签: T.S.艾略特 风格变化 结构 音乐 沟通 死亡
  • 简介:语言教学界普遍认为人们可以根据一个生词的上下文推铡出这个生词的词义。许多教科书上都编排有这方面的练习。多年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都被认为是对付低频率生词的最佳策略。Nation(1987:167)认为,“花时间培养学习者使用策略来对付那些单词远比逐个记忆它们强得多”,并列出3条理由来说明这一点:1)低频率生词量多,选123,000个之众;2)大约40%的低频率词在每一百万单词的行文中只出现一至两次;3)其使用范围极窄。

  • 标签: 生词 单词 使用策略 编排 练习 教科书
  • 简介:本文是对著名翻译理论家道格拉斯·罗宾逊教授的访谈,内容涉及他的学术背景、学术著作、学术争拗等;通过对谈,他向我们解释如何解读他最新的理论成果;另外他也表达了对学术研究方法的看法、对翻译研究最新进展的关照等。

  • 标签: 翻译研究 身心翻译 研究范式
  • 简介:青春主要是心态问题.并不全凭生理年龄而定。一个老人可以感到年轻.而一个年轻也可以感到衰老。这句格言最早见于1871年出版的《泰晤士杂志》(ThamesJournal)。在美国首见于J.S.弗莱彻(J.S.Fletcher)的《青春札记》(GreenInk,1926)。

  • 标签: 感觉 个人 生理年龄 心态问题 年轻人 青春
  • 简介:朱振武教授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的主译者。近年来,朱振武教授一直致力于英美文学与文化及文学翻译研究,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学者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中国文学要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在文化研究、翻译研究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受《山东外语教学》编辑部委托,笔者有幸对朱振武教授就新时代外语的文化担当和家国情怀进行了采访。访谈中,朱振武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和体会,分享了他对于新时代下,我们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文学经典、自由和民主、文学创作与政治和现实的关系这些关键词的观点和看法,提出通过重读经典,我们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相对客观的答案。

  • 标签: 美国文化 文化自信 道路自觉 家国情怀
  • 简介: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嫌疑X的献身》是一部结构精致的推理小说。书中所写的诡计巧妙,所涉及的社会问题令人深思。小说主人公、数学家石神哲哉为了替所爱的人脱罪,不惜以牺牲自己一生的自由为代价来为她顶罪。通过探讨石神这种人类学意义上的自我献祭行为,继而发现,来自石神所处社会的结构性矛盾是形成他本人极富宗教精神的献祭性格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他自我奉献的过程,我们可以挖掘出现代社会结构及现代主体中被遮蔽的深层缺陷。

  • 标签: 《嫌疑人X的献身》 东野圭吾 献祭 石神哲哉
  • 简介:通过唐诗与《小仓百一首》中的咏月诗歌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唐诗中的咏月诗歌除有表现爱情和闲情的作品之外,更有表现乡情和亲情的。而《小仓百一首》中的咏月诗歌的题材和内容与唐诗相比大相径庭,基本限制在男女情爱、相识离别和描写四季自然景观方面,强调的是唯美主义至上。

  • 标签: 唐诗 《小仓百人一首》 咏月诗歌 审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