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根据梵文复合字母jnā在12、13世纪之交河西地区的音译,发现其在西夏蒙元时代并没有统一的读法,这应该是盛唐密宗佛教传入河西地区以后译经者由于师承各异而产生的不同翻译习惯所致。
简介:
简介:<正>前言音变向来是历史语言学的研究焦点。从格里木和维尔纳对原始印欧语到原始日耳曼语的辅音转变描写开始,后继者不乏其人,论述著作更是不可胜数。然而,几乎所有的研究精力都集中在对于未变之前和已变之后两个静止阶段的比较描写上,而对于处于这两个静态阶段之间的动态过程却鲜有论及。在整个历史语言学中对音变的动态描写几乎是个空白。任何已变的静止状态是动态过程的结果。毫无疑问,对于音变的动态过程的了解必然会
简介:本文把能愿动词分为可能A、必要、可能B、愿望、估价、许可等六个小类,考察各小类能愿动词连用形成的各种格式:从线性序列上看,挨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能愿结构的称为连续连用;被其他成分隔开而形成两个或更多能愿结构的称为间隔连用。证明根据语义场理论和分布特征给能愿动词分出的小类的有序性,还说明各类组合对连用的能愿动词的影响,制约能愿动词的质(肯定、否定)的条件。
简介:文章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编出一本好教材,亦即论述了好教材的标准。
简介:<正>龙州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一个县。龙州壮语属壮语南部方言左江土语。本文要讨论的是龙州壮语中的一种颇为特殊的语言现象——元音交替与意义的关系。所谓元音交替,是指在声母、韵尾和声调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元音的屈折来区分所表示的程度和行为等"级"的差别。这种现象有一定的词类范畴、一定的表义功能、一定的表义方式。下面分开来阐述。
简介:略谈广告的“情感诉求”万忠群在许多场合下,消费者的需要,处于笼统、朦胧的状态,这种未被意识到的需要,称为潜在需要。对于潜在需要的意识,通常情况下需要“唤醒”。广告的“唤醒”作用,主要靠“信息诉求”。“信息诉求”与广告内容的恳求含义有关,是请求受众对广...
简介:<正>《聊斋》从它前代作品中汲取了大量词语,许多还经过改造翻新。其中以代称方式吸收的相当多。这里说的代称,指《聊斋》截取古代诗文某一句子或某一篇章的词语,用它代替诗文中相关的其它词语。从表达单位的大小看,可分为一句内以相关的词语相代、一句内以相关的词语加“者”相代、以
简介:摘要作文出彩是语文成功的第一步,对语文成绩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好了作文,语文成绩也就成功了一半。在考试中,语文要获得高分,作文必须要有"出彩"之处。
简介:生活中,人们在骂詈女人时,尤其是两个女人骂架时,经常使用“破鞋”这一詈语作为攻击武器。“破鞋”到底是什么意思,《汉语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简介:<正>《美国传统词典》(The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HoughtonMifflinCompany,1969)是美国中型英语词典中的一本名作,一出版就不胫而走,深受舆论界、知识界的欢迎。七十年代初期,许多书刊评论员公认,《美传》精心设计,大胆创新,有好些独到之处。现在时隔十年,那些先进经验有不少已为其它美国词典所仿效吸收,算不得很新了,可是对中国的英汉词典编
简介:《辞源》与《辞海》的比较李俊《辞源》与《辞海》是我国辞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两部大型辞书,它们各有不同的读者对象和特定的查阅目的,互为补充,自成特色。本文试从《辞源》(修订本)和《辞海》(1989年版)的编纂宗旨、编排体例和索引附录三个方面比较它们...
简介:<正>一、柳冕文章本于教化,形于治乱,系于国风。……盖文有余而质不足则流,才有余而雅不足则荡。流荡不返,使人有淫丽之心,此文之病也。(《与徐给事论文书》)
简介:摘要“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儒家学派最经典的代表思想之一。纵观古今,仁的思想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变化,仍然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儒家仁的精神,可以实现对儒家思想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本文笔者对儒家思想“仁”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以此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感悟历史的深邃。
简介:"片"的本义"判木"应为动词,东汉时"片"由动词引申义"分开;剖开"发展为"分体量词",用以称量"从整体分离出来的分体事物"。魏晋南北朝时期"片"发展迅速,成为集"分体量词"、"个体量词"、"整体量词"和"不定量词"于一身的综合量词。唐以后"不定量词"被"点"所取代,其他量词属性一直延续至今。"片"的语法化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词义的泛化,一种是计量功能的弱化。
简介:关于“相声TV”的争论1995年1月28日《北京日报》第7版“艺术杂谈”栏登了一篇题为“‘相声TV’与‘电视戏曲’”的文章,讨论到“相声TV”这种新艺术形式的是非得失,其中争论到一个“逻辑”上的问题:甲方说,“相声TV”这名称本身就决定了它“实质是‘...
简介:历史语料调查显示,现代汉语中表示推测的副词“可能”并非来自汉语史上的“可能”,而是在清末时期由留日学者从日译西方文献中引进汉语的外来词。该词在日语中也是新词,属于明治时期的新汉语,用来翻译virtual、possibility。
梵文jnā的对音
方文山的“麻雀”人生
词汇扩散的动态描写
阿康的爱情传说
能愿动词的连用
谈谈好教材的标准
龙州壮语的元音交替
略谈广告的“情感诉求”
《聊斋》中的词语代称
浅谈作文出彩的途径
朱熹论修辞的本质
詈语“破鞋”的语源初探
《美国传统词典》的启示
《辞源》与《辞海》的比较
唐代的修辞理论(三)
谈儒家“仁”的精神
量词“片”的语法化
关于“相声TV”的争论
推测副词“可能”的来源
“想象”出来的语文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