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急性运动后肥胖男性青年血浆FGF-21、血糖、血胰岛素、游离脂肪酸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运动对肥胖者血浆FGF-21的影响及糖脂代谢调节机制。方法:选取单纯性肥胖男大学生(OG)与健康非肥胖男大学生(CG)各10名为受试者,完成2次不同强度运动试验(VO2max50%vsVO2max75%),分别在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30min、60min、120min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FGF-21、血糖、血胰岛素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结果:CG两次急性运动后FGF-21的AUC与胰岛素AUC呈负相关关系(r=-0.613,P=0.004),与FFA的AUC呈正相关关系(r=0.536,P=0.015);OG两次急性运动后FGF-21的AUC与FFA的AUC呈正相关关系(r=0.568,P=0.009),与胰岛素AUC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363,P=0.116)。结论:肥胖男性青年血浆FGF-21对急性运动的反应较非肥胖者降低;FGF-21水平的增加可能介导了急性运动调节非肥胖者糖脂代谢的过程,虽然对肥胖男性青年糖代谢无显著影响,但有助于其脂肪分解。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再生过程中神经组织形态学以及失神经支配的腓肠肌肌细胞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构建坐骨神经截断后神经再生室,以5Hz和100Hz电针刺激患侧环跳、足三里和三阴交穴,每次治疗10min,隔日一次,每周治疗3次,设对照组.各组治疗时间为14周.神经组织HE染色、神经纤维银染、髓鞘砂罗铬花青染色以及超微结构的观察电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再生组织形态学变化;取腓肠肌组织HE染色,应用PixeraProPlus专业图像分析系统(美国产),测量肌细胞直径、截面积,取其平均值.结果:电针刺激能明显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组织形态及失神经支配腓肠肌肌细胞的恢复,其中以5Hz电针组治疗效果最佳,从而说明电针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重要手段.
简介:通过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64式、92式、转轮式三种手枪弹丸小角度撞击硬质物后反弹的角度偏转与侵彻力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得出:164式手枪弹在小于30°角入射三种硬质物后的反弹的弹丸对人体有致命性杀伤;转轮式手枪弹在撞击后反弹的弹丸对人体无致命性杀伤;92式手枪弹在15°以内角度入射时撞击后反弹的弹丸对人体有致命性杀伤,超过15°弹丸破裂。2弹丸撞击硬质物反弹后的角度,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反射角度也增加,约为入射角度的一半左右,最大角度不超过25°。3在与反弹点距离1m时,三种弹丸反弹的最大高度为45cm,为安全距离为远离硬质物45cm。
简介:目的:探讨在力竭运动后恢复期不同时相心肌细胞自由基损伤和钙超载程度的变化,为运动导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作初步的探讨。方法:成年SD大鼠24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6只:空白对照组(A组)、力竭即刻组(A1组)、力竭后6小时组(A2组)、力竭后24小时组(A3组)。A1组、A2组、A3组负自身体重的5%负荷游泳至力竭后,分别在即刻、6小时和24小时取材。取一侧颈动静脉混合血5ml,离心(3000rpm,10min),分离血清,待测其SOD、GSHPx、MDA、Ca2+、CK和GOT。取血后,立即取左室前壁心肌组织约05g,冰水浴中匀浆10min,制成10%的组织匀浆液,将匀浆液以4000rpm,离心20min,取上清液,测定心肌组织SOD、GSHPx、MDA和Ca2+。血清及心肌组织SOD采用比色法;血清及心肌组织Ca2+采用钙偶氮胂Ⅲ法;血清及心肌组织GSHPx采用比色法;血清及心肌组织MDA采用TBA法;血清GOT采用连续监测法;血清CK采用比色法。所有数据均经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各游泳组心肌丙二醛(MDA)(即刻组:518±055nmol/ml;6小时组:608±036nmol/ml;24小时组:505±038nmol/ml)非常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293±018nmol/ml),以6小时
简介:目的:探讨一次力竭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αB-crystallin表达和血清CK的变化,及针刺对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安静组、运动非针刺组与运动针刺组。运动组大鼠进行一次力竭离心运动,于运动后即刻对运动针刺组进行针刺处理。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和比色法分析各组大鼠腓肠肌中αB-crystallin含量的变化和血清CK的值。结果:一次力竭离心运动后,运动针刺组大鼠αB-crystallin含量高于运动非针刺组大鼠(P﹤0.05)。运动针刺24h组血清CK显著低于运动即刻组(P﹤0.01);运动24h组与运动即刻组相比,血清CK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针刺可促使运动诱导的αB-crystallin蛋白进一步表达,可能是针刺促进运动导致的骨骼肌损伤提前恢复的机制之一。2)针刺通过加强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修复促使血清CK含量提前恢复至24h水平。
简介:通过建立大鼠下坡跑运动损伤模型,研究运动损伤后骨骼肌超微损伤和恢复发生的机制。主要结果:运动后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电镜下可见肌纤维排列紊乱,Z线异常(包括Z线流、Z线模糊、Z线扭曲和Z线消失),肌细胞膜模糊、溶解,线粒体肿胀、空泡样改变等。这些现象随运动时间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运动后24h表现最为明显,而后逐渐恢复;运动后72h恢复明显,但没有完全恢复。运动后即刻血清CK活性(2035.42±426.49)U/L与对照组血清CK活性(293.66±76.07)U/L相比,非常显著增高(P〈0.01),达到了峰值,而后逐渐恢复。运动后72h组血清CK活性(425.51±143.34)U/L与即刻组血清CK活性相比已显著恢复(P〈0.01)。结论:运动后24h骨骼肌的损伤程度最为严重,72h后可明显恢复;大强度运动对CK的活性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血清CK活性的变化能够反映运动后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的状况。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摄入糖加蛋白质运动饮料对男运动员一次抗阻运动后血液雄激素应答的变化,探讨糖加蛋白质补充对急性抗阻运动恢复过程的影响。方法18名男子力量项目运动员在一次抗阻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分别摄入糖加高蛋白饮料(HP组=6人,糖:蛋白质=3:1)、糖加低蛋白饮料(LP组=6人,糖:蛋白质=6:1)或纯糖对照饮料(C组=6人)。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h和运动后次日晨采集血样,测定血清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脱氢表雄酮硫酸盐(DHEAs)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结果相同时间点各组的T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C组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h和运动后次日晨的FT水平均明显高于相同时间点的HP组和LP组的FT水平(P〈0.01,分别);LP组运动后即刻的FT水平明显高于HP组的FT水平(P〈0.05)。C组运动后即刻的DHEAs水平明显低于HP组的DHEAs水平(P〈0.05),次日晨的DHEAs水平明显低于HP组和LP组的DHEAs水平(P〈0.05,分别)。C组次日晨的SHBG水平明显低于HP组和LP组的SHBG水平(P〈0.05,分别)。结论摄入糖加蛋白质比例为3:1和6:1运动饮料能促进男性力量项目运动员抗阻运动后机体组织同化作用,能促进机体运动能力的恢复和提高。摄入糖加蛋白质比例为3:1的运动饮料更有利于运动后疲劳的恢复和机体运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