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逐步实施,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情况有了逐步提升.本文以2010-2012年间沪市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相关报告为研究对象,详细描述了这三年间沪市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情况.研究发现,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数量在逐年增加,信息披露方式趋于规范化,内部控制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存在缺陷的公司表现出了一定的行业特征.同时也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仍然存在信息含量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内部控制缺陷情况的研究,一方面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也为内控制度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

  • 标签: 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缺陷 信息披露
  • 简介: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制度和个人储蓄三者相结合的体系。虽然企业年金制度刚刚起步,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试行多年。实践表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一个主要缺陷是统筹层次太低,即社保资金的缴存与支出实质上是以县、市为范围进行,而不是在省级范围内进行

  • 标签: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制度缺陷 中国 保险税 企业年金制度
  • 简介:以2012—2016年沪深A股单独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董事会监督和咨询职能以及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的自由裁量角度分析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监督职能、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董事会咨询职能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缺陷定量认定标准在董事会监督职能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在董事会咨询职能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中具有调节效应。

  • 标签: 内部控制审计费用 董事会 监督职能 咨询职能 缺陷定量认定标准 公司治理
  • 简介:本文研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分析师跟踪及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相关性。以2014年度有分析师进行业绩预测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披露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发生财务重述、被监管机构针对财务报告处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定义为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样本,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控制内生性,本文的回归结果表明,分析师倾向于跟踪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时,分析师的预测错误更大,预测偏差更大,但预测偏差更大并非是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造成的,而是诸如规模、财务杠杆等公司特征造成的。

  • 标签: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分析师业绩预测 分析师跟踪
  • 简介:通过分析当前国际会计准则有关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和计量标准、存在缺陷、产生缺陷原因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可知,公允价值会计症结在于会计要素确认不准,金融工具计量属性不能把握。而全面推广公允价值会计并不能根本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国应审慎看待公允价值会计的推广。

  • 标签: 国际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环境
  • 简介:基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对年报中非财务性的风险提示信息的影响及高管持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年报中的风险提示信息随内部控制缺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高管持股的加入增强了内部控制对风险提示信息可靠性的管控程度,初步显示了高管持股的信息与制度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风险提示信息年度增量与内部控制缺陷增量显著正相关,与高管持股增量显著负相关,经内生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内部控制运行的好坏能够通过年报中的非财务信息中得到反映,良好的内部控制抑制了企业的信息风险;高管持股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使其在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更好地被实现,上市公司不仅要关注内部控制对年报中的非财务信息产生的影响,而且要重视高管持股在内部控制信息风险管制方面发挥的功效。

  • 标签: 内部控制缺陷及修复 风险提示信息 高管持股 非财务信息 公司财务报告 信息风险
  • 简介:依据调查和有关资料,我们发现现在企业所采用的会计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30年代前就已经存在的系统。尽管计算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近年来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会计系统的设计哲学并没有因计算能力的增强而和先前有所不同。计算能力的增强只是客观上为改进现有系统设计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而实际上近年来计算技术的发展而导致的对会计系统的影响,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现存系统的运行速度,而没有改变其运行质量。

  • 标签: 分配系统 传统成本会计 直接人工 缺陷 会计系统 计算技术
  • 简介: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是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相博弈的结果。本文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经营环境复杂性、被ST、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其内部控制缺陷呈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所占比例与内部控制缺陷呈负相关关系,但后者不显著,说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对抑制内部控制缺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小板企业 内部控制缺陷 公司规模 公司经营复杂性 公司亏损比例
  • 简介:基于"免疫系统"理论的视角,引入合规风险来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能否以及如何作用于企业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缺陷增大了企业合规风险,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能够显著改善企业的合规经营状况,降低合规风险。也就是说,作为企业"免疫系统"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缺陷修复来改善自身的免疫能力,更好地发挥免疫作用。因此,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修复缺陷是保证内部控制这个"免疫系统"持续改进、实现系统控制目标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内部控制缺陷 缺陷修复 合规风险 “免疫系统” 投资收益率 资产负债率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11~2013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内控缺陷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考察《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在强制实施初期的执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强制实施明显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对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质量。不过,上市公司在执行该规范时仍存在不少问题,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评结果与其他公开信息矛盾,大量公司倾向于只披露影响程度较轻的控制缺陷,与此同时,内控审计的执业质量也有待提高。

  • 标签: 内部控制缺陷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审计
  • 简介:区别于以往文献从内部控制与信息不对称的正面静态视角考察投资者决策行为关系,本文基于现实投资者风险感知的复杂性,从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与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变迁的双重动态视角,考察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市场环境下的决策行为。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加重了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强化了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并增加了融资成本,但是随着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财务报告质量得到提高,融资成本下降;进一步引入内部控制监管后发现,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的加强可以加快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进度,显著提高内部控制治理能力,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弱投资者对企业的风险感知,降低融资成本。研究表明,在我国内部控制制度自我完善动力不足、制度自信与自觉不理想的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外部监管力度,提高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建设的自省与自律,真正实现内部控制对风险管理及其会计信息的保障作用,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

  • 标签: 内部控制监管 内部控制缺陷 信息不确定性 权益资本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