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品牌化是一种使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与众不同、并被购买者所认知的能力。本文以服务型企业——意大利环意国际旅行社的品牌化过程为主线,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基于战略匹配视角的企业品牌化作用机理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内、外部品牌化不同的匹配战略会促使企业的品牌化进入不同的发展阶段;外部品牌化的逻辑是“反者道之动”,通过传播、反馈实现管理层与客户之间对企业品牌定位的沟通;内部品牌化的逻辑是“弱者道之用”,通过践行、控制实现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对品牌定位的贯彻执行。企业通过内、外部品牌化之间的引领、推动作用实现企业品牌化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本研究希望能为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一个系统化的研究视角和经验性支持框架。
简介:突破性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现有研究忽视了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探讨突破性技术难以实现商业化、出现“峡谷”期的原因.本文基于关系嵌入与组织合作适配视角,以阿里云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突破性创新的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及实现机制,深入剖析关系嵌入与组织合作如何在突破性创新不同阶段进行动态适配,从而打开企业突破性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的“黑箱”.研究表明,突破性创新路径分为“夭折”式、非线性演进式和“峡谷”跨越式;突破性创新的生态系统动态演化实现机制为关系嵌入与组织合作间的动态适配.本研究对企业进行突破性技术投资和营造创新生态系统具有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意义.
简介:消费者驱动的大规模定制是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如何逐步实现大规模定制,现有研究尚未深入探讨。本文基于价值共创的理论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尚品宅配公司发展历程中一系列关键事件,系统揭示了大规模定制演化的诱因、过程与结果。研究发现:案例企业的大规模定制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化过程;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共同推进了价值共创,基于互动和体验的价值共创又促进了大规模定制的实现;大规模定制的演化路径呈现出定制规模、定制品种、定制环节和定制能力的差异性;价值共创在不同阶段的互动主体、互动环节、互动内容与用户体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构建的价值共创视角下大规模定制的演化过程模型对中国制造企业向大规模定制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简介:企业社会责任演进是剖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本质的关键问题,从演进过程中能够探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规律和关键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案例与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引入Basu和Palazzo的研究框架,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演进综合评价模型,包含“认知、释义和意动”三个准则层和“身份导向、合法性、辩护、透明度、规范化、CSR报告鉴定等级、姿态、一致性和承诺”九项评价指标。采用G1+模糊综合评价法量化了中国石油(2006—2015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演进过程,着重从组织层面探究其演进规律及动因,研究发现推动中国石油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主要是政治因素,进一步强调了制度因素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有效外部力量。同时指出制度因素(外部)与企业的组织意义建构过程(内部)之间的交互作用引导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历程。
简介:股权结构在企业中的安排上表现为股权集中度与制衡度,两者在企业中呈现一种交错搭配的状态。目前理论界围绕股权结构安排、公司治理效应和公司绩效等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很多研究,形成了"监控假说"和"侵占假说"两大对立的假说,究其原因是在讨论股权结构安排合理性时,未结合企业生命周期这一权变视角。事实上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忽视企业生命周期来寻找企业的有效股权结构,其结论不可能一致。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同行业的两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以企业生存能力理论为依据,分别建立了定性和定量两条证据链,研究了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时股权集中度与制衡度对企业生存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不同的股权集中度与制衡度对企业的生存能力产生的影响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股权结构与企业生命周期匹配效应对企业生存能力影响的理论模型,分阶段研究了股权结构对企业生存能力的影响路径。本研究可为完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股权结构理论以及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提供指导。
简介: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公用地悲剧”和“囚徒困境”两个博弈案例揭示在市级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县级政府上报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之和大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的过度需求现象以及县级政府会虚报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的现象,并试图找出这两种现象存在的原因。研究方法:博弈分析法。研究结果:存在县级政府新增建设用地过度需求的现象主要由于每个县级政府在申报新增建设用地需求量的时候都是从各自利益出发.没有考虑到整个市域内宏观的经济发展要求:存在县级政府选择虚报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的现象主要由于存量建设用地与新增建设用地之间价格的差异以及我国对保护农用地数量在制度上没有给予较大的利益激励。研究结论: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的完成不仅需要一个市有完善、良好的国民经济、产业、区域战略等规划还需要有市级政府对完成这些规划相应的政策、经济上的激励。
简介:动态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战略转型能力是一种整合、建立和再配置内外部资源的动态能力。为此,本文在构建动态能力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模型的基础上,从我国商业银行成功转型会获得财务资源优势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衡量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是否成功的理论分析模型。为验证其模型的客观性,选择中国浦发银行为案例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浦发银行战略转型历程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浦发银行在2001~2009年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总结,以验证评价其如何成功地实现战略转型。本文研究发现:企业想要了解其战略转型是否获得了由动态能力决定的持续竞争优势,可借助于衡量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成功的理论分析模型;正确的战略转型有利于银行提高经营绩效;为此,银行需要继续有效地实施零售业务战略、强化银行内部治理机制改革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的建设,这是银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