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酌定量刑情节限制死刑适用是死刑司法控制条重要而又现实路径。充分发挥酌定量刑情节在限制死刑适用中功效,首先,应强化"少杀、慎杀"观念、培育"宽容"观念、淡化"报应"观念和确立"重视酌定量刑情节"观念。其次,要完善刑法关于量刑根据规定和实现部分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再次,要尽快出台典型死罪死刑适用指导意见和积极推行死刑案例指导制度。最后,要健全死刑案件缠诉、闹访防控机制以及完善死刑案件舆论引导机制。

  • 标签: 酌定量刑情节 死刑限制适用 死刑政策
  • 简介:我国传统过失犯理论无力对抗片面地从危害结果引出处罚要求,具有鲜明结果归责倾向。引进"注意义务"和"注意能力"这两概念,虽然有助于使过失心态认定更为精确,但显然不能彻底解决传统理论上述问题。要实现过失刑事责任范围合理限定,必须借助"过失基准行为"这理论工具,在过失犯认定过程中赋予"行为"以实质作用。过失基准行为则是指包含法不容许危险行为。

  • 标签: 过失犯 过失心态 过失基准行为
  • 简介:现行刑事诉讼中,对刑事被告人精神病鉴定权赋予了司法机关,当事人只能向司法机关申请鉴定而无权自行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结论作为证据提交法庭。这种鉴定体制有违“程序参与原则”、“程序对等原则”、“中立原则”等正当程序原则,未来可借鉴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精神病鉴定合理因素,将精神病鉴定权赋予司法机关和当事人,并规定在当事人自行聘请鉴定人进行精神病鉴定时,负举证责任。

  • 标签: 正当程序 精神病鉴定 体制 构建
  • 简介:<正>监所检察人民检察院进行法律监督项重要职权。监所检察部门通过对人民法院刑事判决、裁定执行情况和对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以及劳动教养机关活动是否合法实行法律监督,保障国家法律和党劳动改造方针贯彻实施。因此,被监管改造人员在看守所羁押期间、刑事判决、裁定执行期间以及劳教期间的人权保障,监所检察工作项法定职责。本文试就监所检察工作在保障人权中几个问题,谈谈粗浅认识。

  • 标签: 监所检察 人权保障 劳动教养人员 法律监督权 监管 检察部门
  • 简介:加强刑事诉讼程序法制建设,既要制订科学刑事诉讼法,也要树立正确刑事诉讼程序观念,否则刑事诉讼法将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造成纸面上立法行为中司法相背局面。目前,各种违背刑事诉讼程序司法行为禁而不止事实也证明了这点。从法律文化角度看,诉...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刑诉法 程序法 实体法 程序行 刑事诉讼程序
  • 简介:职务犯罪侦查权检察权重要组成部分。现行职务犯罪侦查监督制约面临“同体监督”理论质疑,因而在选择职务犯罪侦查监督模式时,需要从理论层面、制度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考虑,提出切合实际且操作性强侦查监督模式——将职务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审查逮捕决定权上提级,即地方人民检察院对直接立案侦查犯罪案件适用逮捕措施,应当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 标签: 职务犯罪 审查逮捕方式 上提一级 重构
  • 简介:健全检察权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既是实现规范、文明、理性执法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司法公正重要保障。如何坚持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与对自身执法监督制约有机统,成为检察机关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正视课题。基于此,在全面考量我国检察权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现实架构基础上,应客观评述当前我国检察权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存在功能缺损问题,进而提出改革完善我国检察权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基本思路。

  • 标签: 检察权 检察职能 内部监督制约
  • 简介:“村官”虽小,但权力不小,而且产生腐败,其社会危害性往往较大,也是引起农民越级上访和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重要原因,亟须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2004—2007年河南省鄢陵县检察院共受理各类举报线索196件,其中,反映农村干部经济问题158件,占受理总数80.7%。涉嫌贪污120件,挪用30件,其他8件,反贪部门立案16件。通过对2004—2007年本院办理村官职务犯罪案件调查分析,梳理村官职务犯罪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职务犯罪案件 “村官” 鄢陵县 农村群体性事件 社会危害性 越级上访
  • 简介:"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构成要件中地位问题,向来引起学界和实务部门颇多争议,然而,对这问题合理设置不但法条可操作性关系密切,而且法律能否抗制复杂多变且愈演愈烈受贿犯罪直接相关.本文结合司法实务及国外相关立法例,从受贿犯罪本质上,对当前理论中各种观点进行了深入反思.

  • 标签: 为他人 谋取利益 受贿 定性 定量
  • 简介:由于对集资诈骗罪对象理解不同,实践中在个案定性上出现了差异。将作为集资诈骗罪对象“社会公众”限定为不特定多数人并将其作为集资诈骗罪普通诈骗罪重要区别,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在集资诈骗罪对象研究中存在认识误区。实际上,这学理解释结论既无法承担区别集资诈骗罪和普通诈骗罪任务,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又无法得到坚持和贯彻;既会带来逻辑上误识,又与集资诈骗罪侵犯客体没有必然联系。集资诈骗罪中“社会公众”核心在于“多数性”,而不是“不特定性”。集资诈骗罪对象辨正,对于集资诈骗个案司法认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集资诈骗罪 普通诈骗罪 社会公众 不特定多数入
  • 简介:出狱人保护事业中国社会中新的人文景现,其不仅县有预防再犯罪社会价值,而且具有防止社会关系失衡功效。中国社会出狱人保护事业已经启动,正在进入维继时期。维继关键在于动力寻求。本文认为,出狱人保护应当选择“国家参与型模式”或者“国家督导型模式”。

  • 标签: 出狱人保护 中国 模式 国家参与型 国家督导型
  • 简介:1996年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废除了免予起诉制度,确立了现行不起诉制度,本文通过对公检法等调查、实证分析,对不起诉权评价,并提出新型不起诉运行模式,试图解决现行不起诉制度中存在问题,希望对不起诉权运用有所裨益.

  • 标签: 不起诉权 实证分析 建构模型 不起诉权 运行 不起诉制度
  • 简介:量化考核和绩效考评检察机关普遍采取管理方式,但是由于严重缺乏人性化,也存在很多弊端。“高检院”倡导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规范化管理,没有解决以部门为单位工作模式带来弊端,无法跨越部门界限促成必要合作。必须改变以部门为单位考评运作方式,进行“检察再造”,摒弃量化考评管理方法,改进绩效考评制度,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规范化为基础,逐步改变检察业务流程。

  • 标签: 量化 绩效 标准化 质量 流程再造 管理
  • 简介:协商性司法基于对抗性刑事司法局限性而产生种诉讼机制。控辩双方旨在通过对话、协商、妥协实现纠纷有效解决,其核心理念为理性协商。协商性司法有多种制度体现,在不同国家也各具特色。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美国辩诉交易、德国自白协商及法国刑事和解制度,探究司法协商机制存在理论基础及蕴含价值理念,并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作出简要评析。

  • 标签: 司法协商 辩诉交易 自白协商 刑事和解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犯罪发展变化及其理性思考康树华犯罪问题种社会现象,又是个人行为。因此,它不是孤立随着政治、经济变革而变化。建国近50年来,我国犯罪随着我国政治形势、经济变革和社会治安情况等变化而变化着事实,充分证明了这犯罪发展...

  • 标签: 刑事案件 青少年犯罪 犯罪发展 犯罪团伙 发案率 社会治安
  • 简介: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党中央在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作出重大司法改革部署,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配套改革措施。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保障公民合法权利,提高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重要举措,其根本目的在于限制侦查权恣意行使,禁止那些野蛮、残忍、不人道非法取证方式和手段,从根本上遏制非法证据产生诱因。为准确惩罚犯罪,切实保障人权,进步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特别是程序公正,有效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从源头上防范冤假错案发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规定》,细化了非法取证方法认定标准,’明确了刑讯逼供后重复性供述并排除规则及例外情形,对讯问录音录像、讯问笔录、讯问场所等作出规范,进步落实了提讯登记和收押体检制度,建立了重大案件侦查终结前对讯问合法性进行核查制度,强化了人民检察院在侦查、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期间对证据收集合法性调查核实,完善了庭前会议对证据收集合法性争议处理机制、庭审阶段对证据收集合法性审查调查程序以及二审程序中对证据收集合法性调查和处理程序。

  • 标签: 证据收集的合法性 刑讯逼供 非法证据 排除规则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规则定位上反映"程序理性"而非"实体理性",在法律效果上对辩方有利而非对控方有利,在事实认知上妨碍事实查证而非促进事实查证,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体现了国刑事司法法治水平。目前我国严格运用证据排除规则存在十大技术难题,即定义难、辨别难、提出难、举证难、调查难、对质难、认定难、排除难、协调难和配套难。"两院三部"联合出台《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规定》在价值理性层面标志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实质确立。在技术理性层面是否解决或者部分解决了上述十大技术难题,需要将其15条规定逐条上述技术难题进行对照分析。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十大技术难题 价值理性 技术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