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2015年大选后民选新政府上台众所周知,2015年11月大选,民盟获得压倒性胜利。国内外观察家们都密切关注着政权否能平稳移交,事实证明,一些担忧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基于双方相互的信任,尤其是吴登盛政府的信用,整个政权移交的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一)几次重要会见大选结束后,2015年12月,无论是吴登盛还是杜昂山素季,为了政权的顺利移交,都组建了过渡工作组。吴登盛政府组建的工作组由总统府部长吴拉通领导,民盟组建的工作组由民盟资深党员吴温腾领导。在此期间,胜选党主席杜昂山素季与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大将进行了3次会面。12月2日第一次会见,会后分别面带笑容亲切合影,虽然此次会见的内容并没有公开,但可以推断会谈过程并未发生不愉快,
简介:随着大量复杂多变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出现,以“非军事性”为特征的“资源性”安全困境日益凸显,冲击着各国政府及跨国组织的现有安全政策和安全合作机制,传统安全共同体难以应对新的挑战。文章通过对安全共同体理论的反思,提出了建构“非传统安全共同体”的设想,对其特征、类型、动力、建构路径等进娜讨,并对多边主义进行了新的理论扩展。非传统安全共同体强调国家间面对共有威胁时的共同命运,提倡“类安全”意义上的联合与共享,是消解“资源性”安全困境的有效途径。“和合主义”以“优态共存”“共享安全”“安全共治”为核心范畴,是非传统安全共同体的价值前提,“多元多边合作”是建构非传统安全共同体的最佳方案。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区域、次区域等各层次的非传统安全共同体建构,也是中国践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路径。
简介:应俄罗斯“为俄罗斯统一”基金会(以下简称“俄统”基金会)邀请,由副会长李北海率领的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代表团于9月23日至25日赴莫斯科参加题为“俄罗斯与中国:21世纪国际新秩序的可能性”的国际研讨会。会上,李北海副会长作为中方主持人明确了研讨会加强沟通、促进交流的宗旨和求同存异的原则,
简介: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个体通常通过一种被称为归因的心理机制从不完全的信息中解释他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类似但更为特殊的心理机制也会发生在当一个国家的决策者需要理解另一个国家的行为以采取某种应对之策的时候。当外交决策者们在试图解释他国的行为时,他们会将哪些变量纳入他们的考虑范畴?他们对他国行为进行归因的方式是否会因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确实有所变化,那么他们在归因时将会存在哪些倾向和偏见?外交决策者通常从能力、决心、利益、意图和该国所处的战略环境五个维度来认知另一个国家行为的原因。而恐惧和族群中心主义均会作用于这五个维度,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下,两者在各维度的作用方式有所差异。为了验证唐世平提出的行为归因理论,作者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内容分析技术——逐字解释文本分析——对1945-1947年间的美国外交档案进行了分析和编码,试图利用二战结束至冷战开始这段时间内美国的主要决策者对苏联行为所进行的数以百计的归因,并对上述归因理论进行经验上的探索。验证结果表明,描述性的证据分析部分支持了这一新的归因理论,但也挑战了这一理论中关于能力、决心和环境维度的部分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