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竹炭对水溶液中乙酰甲胺磷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竹炭用量、粒径、溶液pH值和乙酰甲胺磷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影响以及竹炭再生性能.结果表明:竹炭对乙酰甲胺磷吸附主要受竹炭用量、粒径、溶液初始浓度影响,酸性条件有利于竹炭对乙酰甲胺磷吸附.竹炭对乙酰甲胺磷动态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粒径为0.3~0.15mm竹炭对乙酰甲胺磷吸附主要发生在50min之内,此后吸附率变化很小.竹炭对乙酰甲胺磷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后竹炭进行碱法再生后,其吸附率可达原来93.6%.

  • 标签: 竹炭 乙酰甲胺磷 吸附
  • 简介: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独特生态结构与功能.中国湿地面积约占全球湿地面积10%,但近年来湿地面积逐渐萎缩,已造成了极为严重生态恶果.因此总结以往湿地研究成果,确立包括遥感在内各种湿地信息提取方法,形成包含各种湿地信息湿地数据子库和管理操作这些数据湿地信息系统,并确立湿地信息共享与发布机制,从而加快湿地科研步伐,成为湿地与遥感科技工作者共同关注问题.WebGIS技术是GIS融合Internet技术发展起来新技术,具有对大批量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管理和快速查询检索功能.基于WebGIS技术中国沼泽信息系统建立有效地满足了湿地科研和开发保护需要.

  • 标签: 湿地 WEBGIS技术 遥感 地球 形成 沼泽
  • 简介:民间信仰祠神是人们内心精神需求外化,信众群体及相应社会空间与地方祠神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辩证关系,是以祠神为标志和纽带地方认同得以培育和维系基础.本研究将宁波地区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6县方志中记载与海洋相关祠神进行统计,分析海神信仰作为宁波沿海地方标志及其与在区域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群融合关系.本研究认为,民间祠神“功能”是推动民间祠神传播扩散主要力量之,并且是连结迁移人群和本土居民共同心理诉求和维系地方认同重要纽带.

  • 标签: 地方祠神 地方认同 迁移人群 融合
  • 简介:利用2009年福州市抽样调查数据,对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模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意愿分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暂时不参加3种不同选择.这种多样化选择特征不仅受制于其个人和就业特征,同时还与其流动状态和流迁方向多元分化密切相关,而且决定农民工参加何种医疗保险影响因素集中体现了现有制度设计中关键要素,例如缴费年限、缴费方式、缴费对象、缴费金额以及统筹层次等问题

  • 标签: 农民工 医疗保险选择 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 简介:龙岩市东宫下高岭土矿考察及其评价李才金(龙岩市第五中学)、地质构造概况龙岩市东宫下高岭土矿地处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上游。该矿主要分布在铁山镇溪西村、东城区东宫下村和西被镇园田塘村.少量分布在东城区东新村。矿区面积4.5方千米;矿体分布面积1平方千...

  • 标签: 高岭土矿 矿区面积 矿体分布 塘村 矿产资源 花岗岩风化
  • 简介:以福建省长汀县农区为研究区域,依据1978-2008年社会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农户耕地撂荒影响多项式回归分析模型,采用社会统计和比较分析方法,研究长汀县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于农户耕地撂荒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来,长汀县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与农户耕地撂荒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即自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程度虽逐渐提高,而农户耕地开垦面积却呈现上升趋势;但自2000年以来,农户从耕地净开垦转向耕地净撂荒,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推动着农户耕地撂荒面积不断增加.同时发现,与外出务工以及本地雇佣劳动相比,从事传统农业较高务农机会成本是农户耕地撂荒根本原因,也是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对耕地撂荒产生影响主要中介.

  • 标签: 劳动力非农转移 农户 耕地撂荒 长汀
  • 简介:崩岗是中国南方种常见土壤侵蚀类型,也是种严重水土流失方式,多分布于低山丘陵区花岗岩风化壳之上.崩岗形成和发展是2个不同阶段,并始终受到水力和重力作用.2种外力对比关系不同使崩岗演变过程具有明显阶段性.通过选取适当指标体现这种规律性,可以对崩岗发展阶段进步划分,对崩岗治理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崩岗侵蚀 演变过程 阶段划分
  • 简介: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7年TM影像数据,研究了3个时期河南省不同类型湿地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1990年、2000年和2007年河南省湿地面积分别为98.69×104hm2、91.11×104hm2和105×104hm2;河南省湿地可以分为沼泽、河渠、湖塘、水田和滩地5种类型;水田面积在各类型湿地中最大,2007年达到64.26×104hm2;十几年间,沼泽面积明显萎缩,平均每年减少5.52%;湖塘面积却明显增加,平均每年增加2.57%。人为因素是自然湿地萎缩和人工湿地增加主要原因。

  • 标签: 湿地 变化 河南省
  • 简介:气候变化常伴随着区域气温及降雨条件等发生变化,对湿地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水质与水循环、湿地能量平衡与湿地生态功能等产生较大影响.湿地水文条件是决定湿地生态过程关键因子,气候变化引起地表积水水位变化直接影响湿地植物优势种群结构演替及氧化-还原环境条件变化,导致湿地生态过程变化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时空分布特征等变化.气候对湿地结构和功能影响包括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循环及食物链动态变化等.

  • 标签: 湿地 全球气候变化 水文条件 生态功能
  • 简介:根据非恒定流运动圣维南方程组,以及污染物浓度变化维带源项对流扩散方程,建立了闽江下游河道维动态水动力水质模型,率定了糙率、纵向离散系数和污染物降解系数,验证了模型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模型下边界定在梅花断面,为研究包括福州段在内马尾(白岩潭)以上河段水环境问题提供了适当条件;河道来水污染负荷总量、流量和浓度条件对南、北港水质影响显著.

  • 标签: 水质模型 参数率定 边界条件 闽江下游
  • 简介:由人类活动产生氮排放是影响河流氮通量输出关键,本研究基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模型和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计算了山美水库流域2001—2010年人为氮排放强度,模拟估算了同期河流氮通量,对山美水库河流氮输出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NANI)之间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山美水库流域年均人类活动净氮输入强度为11023kgN·km^-2,其中氮肥施用量占NANI总量60%,是NANI主要来源;河流氮通量年际变化特征深受河流年径流变化影响,与NANI并无显著相关;NANI、滞留氮库以及自然背景源对流域河流氮输出总量贡献率分别达到52%、44%和4%,包括NANI和滞留氮库在内的人为氮输入是影响山美水库流域河流氮通量输出关键因素。

  • 标签: 人类活动净氮输入 河流氮通量 氮肥施用 滞留氮库 响应关系
  • 简介:近年来,在中国滨海地区,大规模围填海活动导致滨海湿地持续减损,湿地生物栖息地丧失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严重削弱了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资源基础。为了定量分析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以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为例,利用湿地遥感分类数据,通过建立滨海湿地生态地理单元,比较了1990年和2008年两个时期四大三角洲滨海湿地状况,定量评估了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区域和类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1990年时相比,至2008年,无论是中国滨海湿地整体还是四大三角洲局域尺度,围填海活动都是滨海湿地减损重要驱动力,尤其体现对北方滨海潮间滩涂和南方红树林等类型滨海湿地大面积侵占,威胁到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生境类型和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区域。在四大三角洲,围填海区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致性和差异性,表现在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排序具有致性,即水产养殖用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农田次之,其后是工业建筑、港口建筑;以及在四大三角洲中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差异性,即黄河三角洲水产养殖用地面积相对最大,长江三角洲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相对最大。为了避免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步破坏,在确定保护和修复优先区域基础上,应该着手强化滨海潮间滩涂和盐沼等关键生境类型保护、修复和生态补偿模式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

  • 标签: 滨海湿地 围填海 湿地损失评估 湿地生态地理单元 中国
  • 简介:沙尘暴是种危害性极大灾害性天气现象。它发生既是种加速土地荒漠化重要过程,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列定程度具体表现。本文根据我团西部地表植被向悉性方向发展,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增长,沙尘暴日趋频繁具体情况,分析了沙尘暴成因、危害,因地制宜提出五条对策:实行综合治理;加强沙尘暴科学研究;建立健全法规;增加投资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 标签: 沙尘暴 危害 治理 灾害性天气 土地荒漠化 成因
  • 简介:本研究探讨地上、地下植物氮循环周期改变如何影响地上植物氮含量.用2个模拟实验分别探讨模拟地上植物氮库与地上、地下植物氮库循环周期关系以及地上植物氮库与地上、地下植物氮交换关系,是对Dijkstra模型延伸和补充.模拟实验说明在植物与微生物存在氮竞争情况下,会促使地上植物氮库短期迅速增长,但从长期来看仍保持不变.实验还说明地上、地下植物氮之间再吸收、再转移极端情形对地上植物中氮含量长期影响非常小,但这些效果在短期是可观

  • 标签: Dijkstra模型 (15)~N 地上植物氮库 OTC实验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技术发展、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经济全球化影响,产业空间分布也出现崭新格局,不仅区位因子发生了变化,而且以最小成本、最大利润为目标的传统区位理论和集中、大型产业布局模式也被新区位理论和复杂产业布局类型所取代。为此,学者们掀起了新轮对产业区位思考和探索。本文从区位因子、区位理论以及实证研究方面,综述了1980年以来产业区位研究新进展,重点回顾了新经济地理理论、新产业区理论、新产业空间理论对产业区位阐述,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区位因子 区位理论 评述
  • 简介:在GIS技术支持下,以福州市鼓楼区铜盘河沿岸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社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污染源等相关信息,同时结合遥感影像,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空间信息矢量化,建立起社区级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4个模块:地图显示、数据输入、信息查询和专题图制作.本研究在建立数据库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该数据库对于社区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环境信息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
  • 简介:我国西部荒漠地区约有自然和人工湿地96180km2,这些湿地按成因分为断层陷落积水成湿地,冰川湖湿地,地下水浅出湿地,灌溉退水湿地和人工湿地.栖息着《湿地公约》规定水禽142种,占我国水禽种数54.8%,其中繁殖种类74种,占52.1%.列入国家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名录26种,占18.3%,占我国列入保护名录水禽种数50.0%.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12种,占8.4%;列入《中日候鸟及其栖息环境保护协定》84种,占59.2%.荒漠地区湿地对水禽迁徙、繁殖、越冬有着特殊重要作用.自然环境改变,尤其气候变干旱和人类活动严重影响着荒漠地区湿地存在,对水禽物种多样性和种群数量产生了强烈影响.应加强荒漠地区湿地保护.

  • 标签: 人工湿地 水禽 湿地保护 野生动植物 人类活动 公约
  • 简介: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临界状态判别是湿地风险评价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有效管理与保护重要前提。以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天然内陆湿地——卧龙湖为例,在综合考虑湿地退化指标的基础上,选择水质、蓄水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脆弱性等典型参数指标建立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状态判别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表明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与突变理论基本特征相符,模型拟合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卧龙湖湿地退化状态。通过对卧龙湖湿地1994-2009年数据模拟,结果表明:1994-2001年间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处于较健康状态,而2002年判别结果显示卧龙湖湿地处于退化突变状态,即湿地退化导致了生态系统相当程度损害。研究表明,卧龙湖湿地生态水量减少和水环境质量降低是导致湿地退化重要因素。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防止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发生,应在科学配置区域水资源同时合理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率。

  • 标签: 突变理论 尖点模型 退化 卧龙湖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