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间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中呈现阳性率结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0例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0例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标本阳性率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呼吸分泌物阳性率为38.67%、血液标本阳性率为7.00%、粪便标本阳性率为9.00%、非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阳性率为30.67%、胸积水标本阳性率为14.00%、脑脊液标本阳性率为16.00%;2016年1—2016年12月收治收治的呼吸分泌物标本阳性率为32.67%、血液标本阳性率为11.00%、粪便标本阳性率为10.00%、非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阳性率为26.00%、胸积水标本阳性率为8.00%、脑脊液标本阳性率为8.00%;由此说明不同时间段对比的阳性率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应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力,对不同时段、不同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而为疾病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和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于临床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方面阳性率的准确性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某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的符合此次调查纳入标准的患者150人,分别对患者前后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技术得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并通过分析比较两者的准确率高低。结果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的结果对于判断冠心病的阳性准确率较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阳性率高且更准确(p<0.05)。结论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需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及患者的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理有效的心电图技术辅助临床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肛拭子标本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3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临床资料,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组(11例)和危重症组(7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流行病学特点、入院后发热时间、有无基础疾病、入院及2次咽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阴性后肛拭子阳性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和入院后发热时间及有无基础疾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危重症组入院时肛拭子2019-nCoV核酸阳性例数明显多于普通型组(例:4比1,P=0.047),2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后,危重症组肛拭子阳性例数仍多于普通型组(例:2比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危重症组非本地感染者较普通型组明显增多(例:4比0,P=0.011),4例非本地感染者均有武汉旅居史。结论肛拭子2019-nCoV核酸阳性可能预示更严重的病情,仅仅以两次咽拭子核酸阴性作为危重症患者转出隔离病房标准可能有风险;在武汉感染后返回当地的患者病情可能更严重。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辽源市中小学生HBV感染状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对本市39544名中小学生HB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调查;结果该人群HBsAg阳性率为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高中组HBsAg携带率显著高于初中组,初中组HBsAg携带率显著高于小学组,差异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时间段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中呈现阳性率的结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择取 2015 年 5 月至 2016 年 5 月我院临床中 1100 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参照组,并择取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我院临床中 1200 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研究组,对这两个时间段检验呈现阳性率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 2015 年 5 月至 2016 年 5 月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为 15.91% 、尿液标本检验阳性率为 38.89% 、伤口分泌物标本检验阳性率为 40.13% 、血液标本检验阳性率为 12.78% ;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酶与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对心肌损伤患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90例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5例,实验组进行心肌酶和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对照组单独行心肌酶检测,然后对血液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观察组D-D、cTnT和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酶及肌钙蛋白(cTn)联合检测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确定心肌损伤的标志物,肌钙蛋白具有高度心肌损伤呢特异性和灵敏度,血液中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变化直接反应心肌损伤程度,并能为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作为心肌损伤的诊断金标准,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标本采集方案对微生物检验准确性的干预作用。方法根据2013年1月至2015年月我院的2415例标本来进行研究,将其作为观察组,应用我院规范化标本采集流程,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使用标准化检验技术,规范流程操作,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的2544份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呼吸道标本阳性率是30.2%,对照组是33.8%,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标本阳性率低于对照组标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标本、大便标本和肺呼吸道标本阳性率是13.8%、11.1%、25.1%,对照组是7.6%、7.0%、9.1%,观察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阳性率是19.7%,对照组是16.6%(P<0.05)。结论规范标本采集方案有助于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的原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检测每天受检标本,收集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标本,再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定量测定HBsAg与HBsAb。结果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48例,在3965例乙肝病毒阳性标本中占1.21%,而48例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标本中其肝功能异常39例,异常率为81.3%。结论出现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模式,可能与不同HBsAg亚型双重感染、S基因“a”决定簇变异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 护理干预对无痰肺结核患者引痰成功率及痰菌阳性率的影响。 方法:以本院诊治的 无痰 肺结核 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诊疗时间为 2017 年 7 月 -2020 年 2 月,根据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 。 结果:治疗三个月后,实验组引痰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胃炎患者行四君子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84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实验组(42例,应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2例,应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Hp阳性率变化。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7.62%,41/42)高于对照组(80.95%,34/42),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76%,2/42)明显低于对照组(21.43%,9/42),P<0.05;治疗后,实验组Hp阳性率(7.14%,3/42)比对照组(23.81%,10/42)低,P<0.05。结论 慢性胃炎患者中选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利于降低其Hp阳性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病毒载量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分娩新生儿进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脐血及外周血HBV-DNA含量,探讨母体血中HBV-DNA含量与婴儿感染HBV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脐血和外周血血清中HBV-DNA含量,对比不同病毒载量及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孕妇分娩婴儿宫内感染情况。结果132例HBsAg阳性孕妇分为A组(高病毒载量组)60例,B组(低病毒载量组)72例,其中A组经抗病毒治疗为A1组37例,未治疗为A2组23例。所有孕妇分娩的婴儿中有14例脐带血HBV-DNA阳性,即宫内感染率为10.6%(14/132)。出生后7个月检测婴儿感染HBV者2例,即感染率为1.52%(2/132)。低病毒载量组无一例婴儿发生感染;宫内感染主要发生在高病毒载量组孕妇,发生率为23.3%(14/60);而经过抗病毒治疗的孕妇其新生儿感染乙肝的几率较未治疗组明显降低。结论HBsAg阳性孕妇随着血清HBV-DNA含量的升高宫内感染率随之增高,降低孕妇血中HBV-DNA含量可明显降低婴儿感染HBV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