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8例产生胸腔积液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临床诊断分为8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40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例,分析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活性,及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活性65.7±12.4U/L较40例恶性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活性9.2±3.6U/L明显高,同时也高于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12.7±2.6U/L,结核性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活性与恶性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活性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核性病例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与恶性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核组腺苷脱氨酶活性胸腔积液/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1.0,恶性胸腔积液组腺苷脱氨酶活性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活性血清<1.0。结论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测定对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提供了科学合理、快速便捷的检验项目。
简介:摘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该类药物从降压、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到保护缺血性心肌,展示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临床应用中要掌握其用法和禁忌证,改变“小剂量与大剂量同样有效,小剂量可减少副作用”的观点,宜与相应药物联用,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药效。
简介:研究了沙柳P-RCAPMP进行酶处理后浆料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样相比,聚木糖酶处理、漆酶/介体处理和漆酶/聚木糖酶处理对浆料光学性能的影响各不相同,浆料裂断长分别降低了9.5%、0.8%和6.7%,耐破指数分别降低了11.0%、4.1%和13.8%,撕裂指数分别提高了8.3%、8.0%和1.3%;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聚木糖酶处理后浆料纤维表面细纤维化程度变大,漆酶/介体处理后浆料纤维表面比较光滑,并出现部分表皮大块脱落的现象,与前述纤维相比,漆酶/聚木糖酶处理后的纤维分丝帚化程度最高;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酶处理后浆料纤维素的结晶度均下降,分别降低了6.0%、5.9%和2.4%。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mALB、β2-MG、TRF、RBP、a1-MG、NAG对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生化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6例高血压患者3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验者尿中的mALB、β2-MG、TRF、RBP、a1-MG、NAG水平。结果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六项指标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良药组的mALB、β2-MG、TRF、RBP、a1-MG、NAG阳性率均低于糖尿病控制不良组,且P<0.01;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中尿常规蛋白阳性组的mALB、β2-MG、TRF、RBP、a1-MG、NAG阳性率几乎接近于100%,而尿常规蛋白阴性组中六项指标仍显示很高的阳性率。高血压患者中,尿蛋白阳性组中的六项阳性率显著高于尿常规蛋白阴性组,且P<0.01。3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六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92%)均高于单纯患糖尿病或高血压病的阳性率,且P<0.01,故六项指标中,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测阳性率。结论检测尿mALB、β2-MG、TRF、RBP、a1-MG、NAG是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敏感指标,可以对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做到早诊断、早干预、延缓终末期肾病。
简介:目的:比较ML/FAME与URANUSAE150两种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ELISA检测结果一致性。方法: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下,使用相同厂家的同批号试剂,分别采用XANTUS加ML/FAME组合与URANUSAE150两种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对质控品标本和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四项检测,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种不同厂家的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对同批次连续20个质控品和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的四项检测结果是一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不同厂家的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可以同时应用于采供血机构的免疫项目的检测。
简介:为了探讨纤维素酶对葛根中总黄酮提取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主要影响因子与葛根总黄酮提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液料比对葛根总黄酮提取率影响不明显、酶浓度影响极明显、酶解时间影响显著。通过RSM响应曲面法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回归方程p=0.0165〈0.01,RAdj2为0.8202和Adeq.Precision为8.671,说明所建模型与试验值的拟合度很好。葛根总黄酮的纤维素酶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2.1mL/g、酶浓度0.46%和酶解时间67.9min;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得率为0.184%,与理论计算值0.182%基本一致。
简介:2009年4月22日、6月23日、8月31日和10月31日,在白洋淀鸳鸯岛、北田庄和圈头村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台地3个垂直剖面(0~10cm、10~30cm和30~60cm)上采集了土壤样品,分析了不同季节的土壤理化因子和4种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白洋淀芦苇台地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10cm表层土的有机质含量都在70g/kg以上;土壤的全氮和全磷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各采样地0~10cm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为2.04~3.41g/kg,全磷含量为0.71~1.14g/kg。3块采样地0~60cm土壤的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活性分别为0.53~28.56mg/g、0.44~2.36mg/g、1.62~12.18mg/g和8.07~172.65μg/g,表层土壤具有较大酶活性。芦苇台地4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检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蛋白的表达,旨在探索端粒酶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RAP-PCR银染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15例正常胃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同时收集每一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上述标记物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pTNM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端粒酶在正常胃粘膜的表达为13.3%(2/15),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77.5%(31/40),差异有显著性P<0.01;端粒酶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TNM分期及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端粒酶活性是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对它的检测有助于对胃癌患者的转移和预后做出更准确地判断,更好的指导胃癌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