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ICU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ICU患者56例,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11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静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天(18.43±2.55)cm/s,护理后1周(28.44±5.44)cm/s,护理后2周(36.45±2.45)cm/s;观察组不同时段内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ICU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作用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静脉血流速度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利伐沙班在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对90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确诊为VTE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初始治疗阶段,患者每日两次口服利伐沙班15mg,持续3周;随后调整为每日一次20mg,直至完成预定疗程。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肝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利伐沙班治疗,85例患者(94.4%)的血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DVT和PE的缓解时间分别为(2.8±0.7)月和(1.5±0.4)月。治疗期间,共发生轻微出血事件5例(5.6%),无严重出血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肝功能异常者2例(2.2%),经调整后恢复正常。此外,未发现过敏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伐沙班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有效缓解DVT和PE症状,且出血风险较低。定期监测和个体化剂量调整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急诊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3月到2022年8月期间接受急诊腹部外科手术的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出现静脉血血栓栓塞症,将其区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针对其临床资料实施对应的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过深入的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揭示了多个与不良术后结果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其中,女性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情况、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低于30秒、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达到或超过5mg/L、腹腔镜手术类型、术后卧床时间达到或超过48小时、涉及胃肠的手术以及手术时长超过3小时等因素,均被识别为显著的术后风险因子,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文研究分析中,实施对应的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之后发现女性、合并糖尿病、白细胞计数≥10×109/L、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30s、超敏C反应蛋白≥5mg/L、腹腔镜手术、术后卧床时间≥48h、胃肠手术、手术时长≥3h为危险因素,后续治疗和临床护理需要保持高度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对艾多沙班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快速卫生技术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d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电子数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以发表的HTA报告、系统评价/Meta分析、药物经济学分析,并评价其研究质量。搜集艾多沙班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质量临床证据、药物经济学评价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其中HTA报告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20篇,药物经济学研究4篇。有效性方面,艾多沙班的静脉血栓栓塞(VTE)复发率、深静脉血栓(DVT)复发率、致死性或非致死性肺栓塞(PE)发生率、全因死亡率与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VKA/LMWH/UFH)没有显著差异。安全性方面,艾多沙班的大出血发生率与VKA/LMWH/UFH相似,但其临床相关非重大出血(CRNMB)风险比VKA明显降低;但与LMWH相比,艾多沙班的这两项出血风险没有明显差异。在儿童试验中发现,与接受SOC干预的患者相比,接受艾多沙班治疗VTE的患者能显著降低VTE复发率;而大出血风险未见显著降低;CRNMB风险也无显著差异。但临床上儿童使用抗凝药仍然非常谨慎,目前检索到的研究仍很有限,因此我们需要谨慎看待这一结果。经济性方面,艾多沙班在英国、美国、巴西和西班牙用于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优势。结论:艾多沙班在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方面与VKA/LMWH/UFH一样安全有效,但需进一步开展该药在我国的经济学评价以评估其成本效益。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利伐沙班在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对90例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确诊为VTE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初始治疗阶段,患者每日两次口服利伐沙班15mg,持续3周;随后调整为每日一次20mg,直至完成预定疗程。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肝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利伐沙班治疗,85例患者(94.4%)的血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DVT和PE的缓解时间分别为(2.8±0.7)月和(1.5±0.4)月。治疗期间,共发生轻微出血事件5例(5.6%),无严重出血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肝功能异常者2例(2.2%),经调整后恢复正常。此外,未发现过敏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利伐沙班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有效缓解DVT和PE症状,且出血风险较低。定期监测和个体化剂量调整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应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90例住院妊娠患者,均来自2023.5-2024.5期间,其中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凝血四项指标、Well's评分、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预防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为产妇产后恢复提供安全保障。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治特点。方法:对15例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发病特点、诊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5例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患者,14例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其中1例流产,1例发生严重肺栓塞后经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后行剖宫产,1例并发胎盘早剥,放置可回收下肢静脉滤器,1例患者同时并发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放置下肢静脉滤器后行剖官产术,1例要求结束妊娠,放置下肢静脉滤器后行人工流产术;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15d后患肢肿胀、疼痛消失,患肢周径与健侧差距缩小到(1.9±0.4)cm。新生儿均正常健康,新生儿出生10minApgar评分均〉8分。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出血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治疗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首选低分子肝素(或肝素),非必要情况下不宜用溶栓治疗。应用下肢静脉滤器要把握适应证,必要时放置可回收下肢静脉滤器,防止发生严重性肺栓塞。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检栓塞出现的风险,并尝试寻求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方法 将前来我院进行脊柱手术的 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 35例患者命名为 A组,在术后第一天利用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另 35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第一天使用利伐沙班作为抗凝药物进行干预,命名为 B组。将两组患者的术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与切口处的引流量以及消化道等粘膜的发生率。结果 利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药物的 A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为 5.57%, B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 11.43%。两组患者的切口引流量不存在组间显著差异。结论 对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进行必要的预防性干预措施能够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利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护理。方法:选择患者的时间是2019.09-2020.09月,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80例,采用电脑随机的模式来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中患者分别为40例。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则采用的是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对于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患者的护理结果效果进行讨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的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包括护理满意度,还有症状的评分,相应的治疗效果具备统计学的意义。且P<0.05。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有着比较重要的应用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接收的妊娠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患者进行研究,总计有58例患者参与其中。在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测,均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如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非常满意为43.1%、不满意为18.9%;护理后非常满意为65.5%,不满意为9.6%,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数据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于妊娠期下肢静脉血栓栓塞患者来说,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应用,有效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对身体健康的恢复也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Caprini血栓风险量表个体化预警干预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效果探究。方法:120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为我院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应用常规护理,后组在前者基础上应用Caprini血栓风险量表个体化预警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应用Caprini血栓风险量表的个体化预警干预措施,可将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几率降低,使其对护理更加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Caprini模型)对重型颅脑创伤术后昏迷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19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下肢VTE预防策略,观察组根据Caprini模型评估结果采取个体化的下肢VTE预防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研究中途脱落情况及治疗结局;比较两组入住重症医学科期间VTE的发生例数以及凝血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研究中途脱落率为10.53%(10/95),观察组为8.42%(8/95),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5,P<0.05);观察组入住重症医学科期间VTE发生率为2.30%(2/8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59%(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5,P<0.05)。观察组术后第7 天的凝血指标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2.27±0.43)mg/L、(281.62±37.29)×109/L、(12.93±2.87) s、(34.35±7.19) s,对照组分别为(3.31±0.68)mg/L、(303.28±39.96)×109/L、(11.24±2.46) s、(31.16±6.82) s,观察组各项凝血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13、3.070、-3.463、-2.493,均P<0.05)。结论Caprini模型对重型颅脑创伤术后昏迷患者VTE的预防效果明显,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VTE专科小组应用PDCA循环提高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规范预防率。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1月我院静脉血栓栓塞症中、高危风险科室的患者运用之前之后进行对比,采用PDCA循环,针对主要原因实行规范预防措施等举措,加以提高VTE防控指标情况。结果:应用PDCA循环之后我院静脉血栓栓塞症中、高危风险预防措施实施率为76.9%,风险评估率76.2%,E知识掌握率84%,两组间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管理,可以改善预防措施实施率、风险评估率、知识掌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 PICC 置管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使用优质护理对于降低患者 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栓塞并发症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此研究的 PICC 置管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7/4-2020/4,随机取 75例,分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n=37)和加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 n=38),评价置管效果和出现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概率。结果加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与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前者发生 血栓栓塞的概率低 ( P< 0.05),导管留置时间长 ( P< 0.05)且治疗总时间短( P< 0.05),观察组出现置管后栓塞概率高 ( P< 0.05)。结论:对 PICC 置管患者术后行优质护理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风险,能够延长 导管留置时间及减少 住院总用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病区2020年2月17日至3月10日收治的31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础信息、临床表现、检验检查、用药情况和Padua评分,将5G远程超声诊断系统应用于双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制定VTE防控策略,观察患者VTE发生率。结果31例患者中普通型20例,重症11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动态评估、制定VTE防控策略,28例患者采用基本预防,3例患者采用机械预防。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VTE事件的发生。结论VTE的预防和监控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救治中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在有限的条件下,严密的临床观察、动态的风险评估和积极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