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化滞柔肝颗粒对酒精联合脂多糖诱导的酒精性肝炎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小、中、大剂量化滞柔肝组和护肝片处理组,通过灌胃给予56%北京红星二锅头(12ml·kg-1.d-1)和脂多糖(5mg·kg-1,2次/w)腹腔注射,建立酒精性肝炎小鼠模型,同时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10w。在末次给药后,解剖动物,取血清和肝组织,进行相应的检查。结果在实验10w末,模型组肝组织肝细胞水肿,胞浆疏松,其肝质量指数、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5.77±0.67)%、(82.22±6.20)U/L和(93.43±17.30)U/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4.44±0.42)%、(35.83±3.84)U/L和(66.43±5.14)U/L,P〈0.05];大剂量化滞柔肝组肝质量指数为(5.24±0.36)%,显著低于模型组[(5.77±0.67)%,P〈0.05],小、中、大剂量化滞柔肝颗粒组和护肝片组ALT和AST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1);小、中、大剂量化滞柔肝颗粒组和护肝片组的CK分别为(118.93±10.15)U/L、(102.33±8.07)U/L、(119.45±19.26)U/L和(104.00±8.15)U/L,均显著低于模型组[(227.50±50.10)U/L,P〈0.001];小、中、大剂量化滞柔肝组和护肝片组血清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各试验组之间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化滞柔肝颗粒对酒精联合脂多糖诱导的酒精性肝炎小鼠有保护作用,为化滞柔肝颗粒将来用于临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了试验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生化指标特点,为诊断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100例研究对象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每组5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谷氨酰转移酶(GGT)、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PG)的异常率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2的异常率则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结论TG、CHOL、LDL-C、HDL-C、AST、AST/ALT≥2、GGT等指标是鉴别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为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门诊确诊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各9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AST、ALT、ALP、AST/ALT,GGT、TBIL明显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脂肪肝组ChE明显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脂肪肝组TG、CHOL水平明显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T、AST/ALT>2、GGT的检测对提高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本院确诊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日益上升,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文化程度较低,体力劳动者偏多。社会功能受损显著,常常伴有躯体疾病,肝功能异常、性欲下降、急性胃炎、高血压、脉管炎、悲观厌世等。精神障碍主要为听幻觉、视幻觉、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及行为紊乱。本组患者痊愈58例(61.05%),显效28例(29.47%),好转5例(5.26%),无效3例(3.16%),死亡1例(1.05%)。38例患者(40.00%)患者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再次入院2~4次。结论饮酒成瘾问题不仅是备受关注的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酒精可致精神障碍,也可致躯体受损,必须引起广大重视,提倡科学饮酒,多宣传饮酒的危害,尽早戒酒,并对社会干预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