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不仅在国际领域对国家之间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构成威胁,也是国家内部治理的新课题,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本研究从国家治理的角度重新审视气候变化对边疆的影响。研究梳理了自然科学和考古的研究成果,发现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社会经济变动不绝于耳。边疆不仅仅是中国的生态屏障所在,由于地理地貌的构成特点,也是最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的区域。未来气候持续变化的情况下,边疆地区在水安全、粮食和国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海岸线安全和重大工程安全方面都面临极大的挑战,这些都将成为边疆治理的新内容。文章认为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除了在工业化发达地区继续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减少资源消耗以外,在广大的边疆地区的生产活动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走生态发展之路。同时,建立边疆适应气候变化的长期机制是边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成为当今边疆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
简介:中国民族史和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是中央民族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1951年中央民族学院建立之后,设立了研究部。1956年,又创建历史系。著名蒙元史、民族史专家翁独健教授担任系主任,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林耀华、傅乐焕、王锺翰等著名学者在系任教。20世纪50年代全体师生参加了国家民委组织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民族识别工作,并参加《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的编写。尔后部分教师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委托,相继参加整理中印、中苏、中越边界资料(包括南海诸岛资料),并负责《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部分的编绘工作。改革开放后,中央民族大学的边疆史地学科又得到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如王锺翰教授主编《中国民族史》、费孝通、陈连开等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谭其骧主编,傅乐焕、张锡彤、王锺翰、徐宗元、胡德煌、贾敬颜、郭毅生、陈连开等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卷》和《(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重要影响。中央民族大学边疆史地学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传统,培养了一支由多民族学者组成的精干学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