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血清胆红素、尿酸检验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38 例冠心病患者和同时间段的 38 例健康者共同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前者设为观察组,后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血清胆红素检验和尿酸检验。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 血清 胆红素指标水平更低,尿酸指标水平更高, 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检验是诊断 冠心病的重要检查手段,能够为后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该检验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研 究 养血清脑颗粒对脑卒中后头痛头晕的 效果。 方法: 对 201 9 年 1 月至 20 20 年 6 月 我院 的 130 例脑卒中后头痛头晕患者进行研究。 随机分为 65 例 对照组 (常规 治疗 )和 65 例观察组(联合血清脑颗粒治疗), 对比疗效 。 结果: 治疗前两组头痛( NRS )、 头晕( DHI )评分无明显差异( P > 0.05 ),治疗后两组头痛头晕症状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更明显, NRS 、 DHI 评分更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 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在脑卒中临床 治疗 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头痛头晕症状。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 血清胆红素、尿酸检验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 52 例我院在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将其记为观察组,并选取 52 例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记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的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以及尿酸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在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水平对比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在尿酸水平对比中,观察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血清胆红素、尿酸检验对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的 临床意义,能够显著提升临床诊断效果,可帮助医师了解患者病情,进而对症下药。
简介:摘要对1例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进行家系调查。14例家系成员中有6例经常出现反复鼻出血症状,其中2例在我院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先证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凝血酶时间(TT)轻度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先证者母亲、弟弟纤维蛋白原均存在不同程度降低,其父亲各项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采集先证者及其母亲外周血标本,应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法进行FGA、FGB、FGG基因分析,对检出的突变以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基因分析结果发现,先证者及其母亲FGB基因8号外显子存在1474位T>G杂合突变,导致纤维蛋白原结构域上的492位终止密码突变为谷氨酸,FGA、FGG基因未检出突变。FGB基因延长突变c.1474T>G(p.Ter492Glu)是该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致病的生物遗传学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肌球蛋白2(TPM2)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自2015年起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经胸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明确诊断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13例,即夹层组,在手术中剪取患者的主动脉壁组织。选取心脏移植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取其正常主动脉壁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弹性纤维EVG染色观察两组的主动脉壁结构和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标本中TPM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样本中TPM2蛋白表达水平和亚细胞定位,采用image J软件采集图片上深染的各个点的积分光密度值(IOD),计算平均密度(%,IOD/目标分布区域的面积)。结果HE染色及EVG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夹层组患者的主动脉壁中层退变,弹力纤维断裂、胶原纤维沉积。PCR结果显示夹层组患者主动脉壁组织中TPM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均显示夹层组患者主动脉壁组织中TPM2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平均密度为(9.73±1.20)%比(0.11±0.04)%,P<0.05],且TPM2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壁中TPM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偏高,提示TPM2可能参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移性肾癌原发灶联合转移灶切除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1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例肾癌伴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53.7(36~67)岁。平均体质指数(BMI)25.8(20.9~30.8)kg/m2。右肾肿瘤6例,左肾肿瘤6例。原发肿瘤平均直径7.1(2.7~16.0)cm。肺转移2例,肝转移1例,骨转移9例。12例均先后完成肾原发灶和转移灶切除手术。原发灶切除术后出现转移灶的中位时间为2.5(1~84)个月。结果本研究12例原发灶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肾透明细胞癌10例,肾乳头状细胞癌2型1例,肾集合管癌1例;转移灶病理结果均与原发灶相同。原发灶切除术后行化疗3例,放疗6例,靶向药物治疗2例。12例中位随访时间34(2~96)个月,3例(25%)死亡。其中年龄(P=0.265)、性别(P=0.183)、BMI(P=0.152)、原发灶肿瘤大小(P=0.082)、是否行放化疗和靶向治疗(P=0.915)与总生存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原发灶切除术后转移灶出现时间(P=0.046)与总生存率显著相关。结论原发灶切除术后至转移灶出现的时间是影响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4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7例PMBL患者[男10例,女17例,中位年龄31(19~57)岁]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观察病灶的位置、形态、密度、坏死及钙化情况、周围及远处侵犯情况等。通过阈值自动分割法计算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MTV)和糖酵解总量(TLG)。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SUVmax、MTV、TLG与最大长径、Ann Arbo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27例患者病灶表现为前纵隔肿块,其中25例肿块在前纵隔内跨区生长;24例患者病灶边缘不光整,呈分叶状;18例患者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灶;15例患者病灶包绕大血管生长;12例气管受压变窄;3例肿瘤侵犯肺组织;1例肿瘤累及腹腔淋巴结和骨髓;所有患者脾脏均未见肿大。27例患者病灶最大长径、SUVmax、MTV、TLG分别为(11.6±3.7) cm、21.07(15.78,25.09)、190.43(130.14,350.75) cm3、2 165.54(1 465.86,4 185.21) g。SUVmax与病灶最大长径无相关性(rs=-0.305,P=0.122),MTV、TLG均与最大长径呈正相关(rs=0.741、0.532,均P<0.05)。最大长径、MTV、TLG均与分期呈正相关(rs=0.394、0.413、0.422,均P<0.05),而SUVmax与Ann Arbor分期无相关性(rs=0.031,P>0.05)。结论PMBL 18F-FDG PET/CT显像多表现为前纵隔大肿块,18F-FDG摄取较高,病灶内坏死多见,腹腔淋巴结、脾脏及骨髓侵犯少见;病灶MTV、TLG与Ann Arbor分期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观察及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新安国际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阿仑膦酸钠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钙和磷水平变化、髋关节Harris评分和骨代谢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钙和磷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87.10±3.46)分,高于对照组的(78.65±4.32)分(t=10.011,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β特殊序列(0.27±0.05)μg/L,低于对照组的(0.39±0.07)μg/L,而碱性磷酸酶(117.93±10.15)U/L,高于对照组的(98.32±8.97)U/L(t=9.147、9.493,均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骨代谢和髋关节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西罗莫司与原研品对移植宿主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影响效果。方法体外实验:人膀胱癌T24细胞体外培养,分别加入国产西罗莫司和原研品,CKK-8法检测并比较细胞增殖活性受抑制的情况。体内实验: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设立对照无手术组(对照组)、移植无治疗组(Tx组)、移植+国产西罗莫司组(Tx+YXK组)、移植+原研品组(Tx+RAPA组)。观察移植心脏搏动情况,受者脾脏的流式细胞学检测,以及脾脏及移植物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病理检查。流式细胞检测树突状细胞(DC),CD8+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病理组织学检测及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国产西罗莫司与原研品对T24细胞活力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Tx组移植心脏于第7天停止搏动,Tx+YXK组和Tx+RAPA组在第10天心脏搏动仍有力、节律正常。(1)脾脏流式细胞检测显示,与对照组、Tx组比较,Tx+RAPA组、Tx+YXK组CD11c+I-A+CD86+DC细胞(15.88±4.73、22.90±3.86比4.51±1.57、5.40±2.54)、CD8+淋巴细胞数量(6.32±0.98、6.75±1.34比3.03±1.12、3.23±0.97)均降低,而Tx+RAPA组CD4+CD25+Foxp3+阳性细胞数量(15.06±3.42比7.87±1.95,10.88±2.08)升高(P均< 0.05)。Tx+YXK组和Tx+RAPA组3种免疫细胞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移植心脏病理免疫细胞组化染色灰度分析,Tx组、Tx+YXK组和Tx+RAPA组CD4,CD8,IDO和CD11b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x组比较,Tx+RAPA组和Tx+YXK组CD11c (25143.52±3525.12比12936.30±766.94、14240.60±3124.67)、Foxp3阳性细胞浸润数量(500.78±238.33比46.05±68.16、49.22±25.82)降低(P均< 0.05),Tx+YXK组和Tx+RAP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模型动物脾脏病理免疫细胞组化染色灰度分析,Tx组CD 4和CD8阳性细胞浸润数量较Tx+YXK组和Tx+RAPA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x+YXK组和Tx+RAPA组比较,各种细胞染色的IO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国产西罗莫司与原研品两种药物后受者移植心脏和脾脏中的细胞浸润变化一致;在体外对细胞增殖、移植后抗排斥作用和体内免疫细胞的影响表现均一致。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原发肠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肠道淋巴瘤的病例,从中筛选原发肠道ENKTL并收集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10例肠道淋巴瘤患者中,原发肠道ENKTL患者34例(16.2%),其中男26例,女8例,中位年龄45(20~69)岁,年龄≤60岁者占85.3%。主要症状:腹痛(76.5%)、腹泻(20.6%)、便血(29.4%)、腹部包块(2.9%),85.3%伴B症状,73.5%血清LDH升高。病变部位:大肠(52.9%)、小肠(29.4%)、大肠及小肠均受累(17.7%)。内镜分型:隆起型(8.8%)、溃疡型(32.4%)、弥漫型(2.9%)和混合型(55.9%)。Lugano分期Ⅰ/Ⅱ期24例(70.6%),Ⅳ期10例(29.4%)。组织病理免疫组化EBER阳性者占94.1%。中位生存时间为60 d。ECOG评分、血清LDH、IPI评分及是否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OS率(P值分别为0.037、0.009、0.002和0.000)。结论原发肠道ENKTL多见于青中年男性,以腹痛最多见,常合并B症状,血清LDH多异常升高,病变多位于大肠,病灶主要呈混合型或溃疡型。IPI评分低危、无并发症者OS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衰弱状况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非心力衰竭或左心室射血分数>50%老年患者604例,年龄(74.9±6.5)岁,采用Fried表型进行衰弱评估,将患者分为无衰弱组130例(21.5%)、衰弱前期组327例(54.1%)和衰弱组147例(24.3%),收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测定血NT-proBNP水平,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NT-proBNP水平与衰弱的关系及对衰弱的诊断价值。结果随衰弱程度加重,NT-proBNP水平升高(P<0.01)。衰弱组患者NT-proBNP水平高于衰弱前期组[235.7(104.1,650.3)ng/L比123.2(67.7,281.7)ng/L,P<0.01],衰弱前期组患者高于非衰弱组[123.2(67.7,281.7)ng/L比88.2(49.9,203.1)ng/L,P<0.01]。随衰弱程度加重,左心房前后径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水平与衰弱独立相关(P<0.01)。NT-proBNP对衰弱有诊断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688(P<0.01)。结论老年住院衰弱患者血NT-proBNP水平升高,是衰弱的独立相关因素,在衰弱患者中测定NT-proBNP水平,有助于临床医生关注患者的心功能,并及早给予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8例儿童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支气管镜介入诊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8例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支气管镜下表现、病理类型、内镜下介入治疗方法及转归,并加以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年龄2~12岁;男女比例为1.71∶1;病理类型:黏液表皮样癌8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7例,婴幼儿纤维肉瘤1例,中间型血管肿瘤1例,腺泡细胞癌1例。18例患儿均在全麻下完成活检明确肿瘤病理类型,并通过介入治疗手段解除呼吸道梗阻。术中、术后未发生大出血、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术后1周复查内镜评估疗效,完全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结论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安全、有效,可作为姑息治疗手段,为进一步外科手术根治创造条件,甚至成为根治腔内肿瘤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