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知觉压力对疲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缓解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疲劳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8月于银川市3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11名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知觉压力量表、智谋量表、社会评定量表及疲劳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11份,回收有效问卷308份,有效回收率为99.04%。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知觉压力、疲劳、智谋及社会支持总分依次为(24.98±6.36)、(5.31±2.86)、(83.98±12.85)、(39.76±6.21)分。知觉压力与智谋、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13、-0.274;P<0.01),与疲劳呈正相关(r=0.261,P<0.01);疲劳与智谋、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05、-0.268;P<0.01);智谋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210,P<0.01)。中介检验结果表明,知觉压力对疲劳的直接效应成立,智谋、社会支持在知觉压力与疲劳间各自的中介效应以及智谋-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效应成立,其中介效应量分别为26.92%、15.38%、3.85%。结论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智谋与社会支持在知觉压力和疲劳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未来可通过提高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智谋水平以及提供社会支持缓解其身心压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生存者压力知觉、家庭复原力与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114例乳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收集,采用压力知觉量表、家庭复原力问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调查乳腺肿瘤生存者压力知觉、家庭复原力及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现状,并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乳腺肿瘤生存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乳腺肿瘤生存者压力知觉总分为(37.65±3.86)分,乳腺肿瘤生存者家庭复原力总分为(70.74±6.89)分,乳腺肿瘤生存者焦虑维度平均分为(13.26±1.52)分,抑郁维度平均分为(13.03±1.46)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压力知觉总分与个体心理健康状态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家庭复原力总分与个体心理健康状态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肿瘤生存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知觉及负性情绪,且家庭复原力有待提高,临床需充分把握压力知觉、家庭复原力及心理健康之间关系,从心身医学整体护理角度分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实施专业化心理指导及家庭服务措施,帮助乳腺肿瘤生存者调节压力知觉,提升其家庭复原力,从而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早期双眼调节功能和视感知觉功能的变化及差异。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行SMILE和FS-LASIK手术的患者60例(120眼),其中SMILE组35例(70眼),FS-LASIK组25例(50眼)。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调节功能(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幅度、调节反应、调节灵活度)和视感知觉功能(知觉眼位、注视稳定性、精细立体视)。用t检验、Wilcoxon检验或λ2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Kruskal-Wallis H或λ2检验进行组内不同时间点间比较。结果:SMILE组正相对调节术后1、3个月较术前提高(P<0.05),单、双眼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术后1、3个月均较术后1周提高(P<0.05),术后3个月单眼调节幅度高于术前(P=0.028)。垂直眼位、5 m精细立体视术后1、3个月较术前提高(P<0.05)。FS-LASIK组正相对调节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提高(P=0.02),术后3个月较术前、术后1周提高(P<0.05),单、双眼调节幅度术后3个月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提高(P<0.05),单、双眼调节灵活度术后1周低于术前(P<0.05),术后1、3个月较术后1周提高(P<0.05),且在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5 m精细立体视术后3个月较术后1周提高(P<0.05)。组间比较:FS-LASIK组术前双眼调节幅度(t=-2.067,P=0.043),术后1个月负相对调节(t=-3.181,P=0.03)及术后3个月单眼调节幅度(t=-2.126,P=0.036)高于SMILE组,而术后1周正相对调节(t=-2.249,P=0.028)、单眼调节灵活度(t=3.013,P=0.003),术后1个月双眼调节幅度差值(t=3.031,P=0.004)小于SMILE组。FS-LASIK组术后1周、1个月2.5 m精细立体视和5 m精细立体视,术后3个月5 m精细立体视等级总体低于SMILE组(P<0.05)。结论:SMILE与FS-LASIK不仅能改善高度近视双眼局部调节功能,还能改善大脑知觉层面的高级视功能。且SMILE术后早期视感知觉功能恢复快于FS-LASIK。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5至2021.5在我院进行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和观察组(50例,采用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ES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吞咽困难、静脉血栓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有助于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护理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平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患者,实验组常规护理,对照组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功能恢复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指标显优,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患者提供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可促使患者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提倡。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平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患者,实验组常规护理,对照组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功能恢复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指标显优,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患者提供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可促使患者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提倡。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23年2月--2024年2月入组的患者46例为对象,均为脑出血疾病,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依据,每组各纳入23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护理价值。结果:护理前2组的数据对比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功能恢复情况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占比为对照组更高,P<0.05,有意义。结论: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知觉湿度刺激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和并发症中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选择,共计选出80例按照不同康复护理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是此昂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分析中发现观察的优势,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该种护理模式可有效将脑出血手术患者意识进行唤醒,同时提高神经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本院78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感知组和常规组各39例。常规组使用常规的康复护理,感知组使用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都较护理前下降(P<0.05),其中感知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常规组低(P<0.05)。感知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常规组评分高(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感知觉适度刺激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斜视患儿知觉眼位、眼球注视运动和眼球扫视运动之间及其与阅读障碍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2~6年级斜视患儿共24例作为斜视组,同期门诊就诊的正常对照组14例。采用视感知觉检查系统评估知觉眼位偏移,Tobii Eye Tracker 5评估注视和扫视功能,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DCCC)进行阅读障碍程度评测。组间正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水平和垂直方向知觉眼位偏移、注视偏移、扫视偏移与阅读障碍量表得分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并对相关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斜视组知觉眼位明显偏移(P<0.001)。正常组水平扫视与垂直扫视呈较强正相关(r=0.81,P<0.001),斜视组呈中等正相关(r=0.64,P=0.001),且垂直扫视眼位偏移随着水平扫视眼位偏移增加而增大;2组水平注视与水平扫视呈中等正相关(正常组r=0.64,斜视组r=0.69,均P<0.05),且水平扫视眼位偏移随着水平注视眼位偏移增加而增大;在斜视组中水平与垂直知觉眼位、水平注视与垂直注视、水平知觉眼位与水平注视、水平注视与垂直扫视、DCCC视知觉障碍分量表与垂直扫视呈中等正相关(r=0.70、0.66、0.52、0.43、0.47,均P<0.05),且垂直知觉眼位偏移随着水平知觉眼位偏移增加而增大,视知觉障碍量表得分随着垂直扫视眼位偏移增加而增大。结论:水平扫视和垂直扫视在眼位正常和眼位偏斜情况下均存在正相关性;知觉眼位偏移使水平注视、水平扫视和垂直扫视彼此间存在更为明显的相互影响。在阅读障碍儿童、斜视儿童和正常儿童中均发现扫视运动的异常,本研究发现扫视垂直方向移位与DCCC分量表中的视知觉障碍分量表具有中等强度相关性,提示扫视功能可能可以作为评估儿童阅读能力的敏感指标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引入视感知觉可塑性评分检查训练系统,评价该检测方法在临床应用中预测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恢复状况的准确度以及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1─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诊断为共同性外斜视且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36例,在术后1周接受视感知觉可塑性评分检查。采用秩相关分析手术年龄、病程时长、术前斜视角度、术后1周斜视角度等因素与可塑性评分相关性。所有患者均从术后1周开始进行视感知觉训练,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进行远、近立体视功能检测,制作ROC曲线,评价可塑性评分对术后不同时间点远、近立体视功能恢复预测的准确度及灵敏度和特异度。采用Delong test将可塑性评分以及传统临床指标对半年立体视功能的恢复状况的预测效能进行比较。结果:间歇性外斜视患者109例(80.2%),恒定性外斜视27例(19.9%)。可塑性评分分别与年龄、术前斜视度、斜视病程、外斜视类型、术后1周斜视度相关(r=-0.3、-0.2、-0.3、0.4、-0.3,均P<0.05)。可塑性评分在术后半年内不同时间点对立体视功能均具有预测能力,其中对术后6个月远、近立体视功能恢复正常均具有中等程度的预测意义,曲线下面积(AUC)均>0.7,P<0.001。传统临床指标中,术前近立体视功能对术后半年近立体视功能有较低的预测能力(AUC=0.63<0.7,P=0.009);术前看远斜视角度对术后6个月远、近立体视功能能否完全恢复正常具有较低的预测能力(AUC=0.66<0.7,P=0.02),但这些指标与可塑性评分的预测能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1.4,P>0.05)。结论:视感知觉检查训练系统中,可塑性评分可以有效地预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远、近立体视功能的恢复状况,为术后患者制定进一步的诊疗策略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SWOT分析调查二胎妊娠期手术室护士知觉压力及个人应对方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降低二胎妊娠期手术室护士的压力提供建议。方法2019年1—8月采用知觉压力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郑州市所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62名二胎妊娠期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利用SWOT分析法评估其内部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同时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制订有效的应对策略。结果二胎妊娠期手术室护士知觉压力总得分为(27.43±7.74)分,其中压力紧张感得分为(13.01±5.10)分,压力失控感得分为(14.42±4.53)分;应对方式总得分为(32.30±6.98)分,其中积极应对得分为(21.91±5.55)分,消极应对得分为(10.40±3.90)分;知觉压力总分与应对方式总分呈负相关(r=-0.295,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能独立解释知觉压力总变异的31.6%(F=4.130,P<0.01)。结论二胎妊娠期手术室护士处于健康危险性的压力状态,面对压力时趋向于采取积极地应对方式。管理者应采取人性化管理,开展健康教育,关注心理健康,寻求家庭支持,积极引导等措施,降低二胎妊娠期手术室护士压力。
简介:拟采用迁移范式,以事件相关电位(ERP)成分N2、P3作为主要指标,结合不同迁移方式和不同学习“方式”探讨学习者的知识表征方式的差异。结果发现:内隐组和外显组被试在习得了一定的序列知识后,相对于标准序列的反应时,效应器迁移序列的反应时明显变慢;在脑电数据中,以N2的平均波幅作为指标,不管是内隐组还是外显组,标准序列与刺激迁移序列不存在区别,而与效应器迁移序列却差异显著。对于P3的平均波幅的分析得出:在内隐组,标准序列与效应器迁移序列不存在区别;而在外显组,两者却差异显著。该结果说明:效应器水平的编码机制是参与序列知识的学习的;且相对于知觉编码,不管以何种“方式”学习,效应器编码起的作用都要更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导致的知觉性外斜视患者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对外斜视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伴有知觉性外斜视的37例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视力、眼位、复视和双眼视功能情况。分别对术前双眼视力差距、白内障患病时间、术后视力及眼位、视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3的有35例,其中≥0.5的有32例。37例患者术后1~3个月外斜视眼眼位均得到矫正,因双眼视力差距较大双眼立体视功能无法统计。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复视消失。单纯白内障所致知觉性外斜视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提高、眼位纠正、复视消失。结论对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所致的知觉性外斜视,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术眼的外斜视可以得到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