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而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总称,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征,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规避相关复发风险因素,降低脑血管事件再发生率。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二级预防 抗血小板治疗 降压治疗 降糖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近几年,缺血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提升,由于其发病突然、发展快,使得死亡率较高,并且在发作后的救治黄金时间接受诊治,才可以有效的提升预后,保证治疗的效果。本文从分析缺血脑卒中急性期的救治现状、影响救治黄金时间的延误因素、对策以及围溶栓期的护理,来提出实质性的建议,以便日后临床借鉴。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期 护理
  • 简介:【摘要】 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治疗缺血脑卒中最经常使用的方式,但因为医治时间较短,其临床医学运用受明显限制。除此之外,再灌注还会进一步造成神经细胞损害,其病理学全过程和发病机制繁杂,包含氧化损伤、发炎、细胞凋亡、兴奋性毒性等繁杂机制。近些年,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多肽类药对缺血脑卒中(IS)具备较好的防治和疗效。依据其作用机制,本文综述了Hsp27仿真模拟肽、NBD多肽、扇贝多肽、神经肽Humanin(HN)等多肽药品预防IS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科学研究多肽药品预防缺血脑卒中给予参照,为其临床医学开发设计运用给予新的基本思路。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多肽类药物 炎症 氧化损伤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缺血脑卒中患者采用电针中频配合康复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科治疗的缺血脑卒中40例,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分组方法为根据患者入院号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治疗方法分别是电针中频加康复治疗和单独采用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比较,联合治疗组是81.45±9.27(分),传统治疗组是67.44±7.35(分),(t=4.973,p=0.021),结果有差异。结论:缺血脑卒中患者采用电针中频加康复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治疗 电针中频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的治疗一直是神经科学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等都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局限。“微生物 - 肠 - 脑轴”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可能是比传统治疗手段更为安全和经济有效的方法,肠道菌群非常庞大,目前针对它的研究十分有限。本文主要对该模式的治疗方式进展进行综述,以记录当前治疗缺血脑卒中的进程。

  • 标签: 肠道菌群干预 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常见脑卒疾病,缺血脑卒中病死率较高,存活病患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其护理研究进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从症状管理、早期规范、并发症预防与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全面研究缺血脑卒中急性期的护理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领域的护理人员提供技术帮助,助力我国医疗体系的稳定发展。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期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肢体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108例患者,均为缺血脑卒中偏瘫者,参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均分至对照组、观察组。为对照组54例进行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另外对观察组54例,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肢体功能和行走能力。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erg平衡量表、Fuf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分相比,两组较为相近(P>0.05);干预一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Berg评分、Fufl-Meyer评分、Holden评级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缺血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显著,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行走能力,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 脑卒中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缺血脑卒中急性期核磁共振表现。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280例急性期缺血脑卒中患者。结果 280例缺血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病灶在常规序列扫描TWI、T2WI、FLAIR序列中信号不完全一致,而在DWI序列中均呈高信号,且ADC值减低,具有特异性。 结论 DWI序列扫描不但可以提高诊断急性期缺血卒中的准确率,还可以帮助判断脑梗死的大小,其他的常规序列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其他病变,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也是急性期缺血卒中的首选检查手段。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期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用于缺血脑卒中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2月-2022年9月本科接诊缺血脑卒中病人(n=76)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8人,前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FMA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FMA评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关于NIHSS评分:试验组数据(8.01±2.37)分,和对照组数据(11.85±3.14)分相比更低(P<0.05)。结论:缺血脑卒中用早期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加明显,神经功能恢复也更为迅速。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肢体运动功能 缺血性脑卒中 价值
  • 简介:目的:评价分析针灸治疗缺血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临床优势。方法:选自我院2020年10月 -2021年10月间收治的缺血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92例作为研究文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 组,参照组46例患者运用常规治疗模式并辅以针刺治疗方案,研讨组46例患者则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温 和灸治疗,对其优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治疗后研讨组患者的失语症状与生活质量评价分值均高于参 照组患者,研讨组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89.13%高于高于参照组患者的疗效评价指标63.04%,P值<0.05,组 间对比具统计学差异。结论:针灸治疗缺血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临床优势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失 语症状,且生活质量大大提升,这一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 针灸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性失语 临床优势 评价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并评估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受介入血管内溶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6例,随访1~6个月。对术前及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预后及DSA图像质量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26例患者中73例(58%)采用全身麻醉,53例(42%)接受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组中平均在ICU住院时间较局麻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VS3.2 d,P<0.05)。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全身麻醉组(1/73,1.4%)较局部麻醉组(4/53,7.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变量及多变量的分析中,全麻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较局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0.32,P<0.05),但全麻组的DSA图像质量、临床预后较局麻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06,P<0.05)最终脑梗塞的面积较局麻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5,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中采用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的安全性相似,但在临床预后及DSA图像质量上全身麻醉更具优势。该研究属于回顾性分析,需通过大规模多中心实验来进一步验证。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动脉内治疗 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优化管理模式对于急性缺血脑卒中病人抢救疗效、疗效和预后的关键。方法:选择某院2022-2023年度住院的90名急性缺血脑卒中病人进行调查,以2022年45名患有急性缺血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2023年度住院的45名急性缺血脑卒中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按急诊救治优化管理方案实施,对两组病人疗效和后续的跟踪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总有效率、治疗时间和6个月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病人在治疗后的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两种管理模式比较,观察组疗效更好(P<0.05)。结论:采用优化管理模式对急性缺血脑卒中进行综合护理,可以显著地提高病人的抢救效率和疗效,并改善病人的神经系统和预后。

  • 标签: 急诊救治 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 优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非心源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90例非心源性缺血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予以患者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双联抗血小板法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常规组的有效率为82.22%,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78%,并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变化、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等情况均有所改善;但是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较理想,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障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

  • 标签: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缺血脑卒中患者临床采用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72例缺血脑卒中患者,依据数字排序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参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变化。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22%明显高于参照组80.56%(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变化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缺血脑卒中临床采用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效果显著,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血脂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应用。

  • 标签: 化湿解毒通络汤 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CIS)是当前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其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群。患者脑部神经组织损伤后,其临床致死率、致残率较高。中医药在缺血脑卒中治疗方面可起到显著作用,有能够改善患者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组织、减少氧自由基等重要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中药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技术诊断早期缺血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74例缺血脑卒中病例的CT检查资料。[结果]:49例病例Willis环周的主动脉有不同程度的密度增加,其中8例为基底动脉密度增高,5例为大脑前动脉密度增高,36例为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其中30例豆状核的 CT表现为边界不清;45例表现出脑岛带征,25例表现为灰白质边界模糊。74例病例中CT影像学表现有2项及更多的早期脑梗死征象者共50例。[结论]:脑动脉密度增高,豆状核轮廓模糊,脑岛带征是CT诊断早期脑梗死中的主要依据。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前,脑缺血的治疗方法以血管内溶栓为主,但溶栓对于禁忌症和时间窗具有比较严苛的规定,且血流灌注的恢复过程也会对脑部造成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因此,对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寻找和开发高效低毒的治疗缺血脑卒中药物至关重要。下面本文就人参皂苷对缺血脑卒中的保护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人参皂苷 缺血性脑卒 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