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围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具体应用与体会。方法纳入单位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择期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编号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及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期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联合实施围期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围期并发症情况、心理状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护理干预后各组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围期开展优质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风险,改善负性心理状况,应用效果较为突出,值得开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在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共有66例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参与了这项研究,随机分为持续护理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肝癌介入术后并发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我科2008年1月~2012年10月5例肝癌介入术后并发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观察,了解本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结果5例均治愈,其中3例徒手压迫治愈,1例在超声引导下压迫治愈,1例压迫无效行外科手术修补后治愈。结论发生动脉假性动脉瘤与介入穿刺技术不当,术后压迫包扎不当、肢体制动不当、过早或过度活动,高血压病等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根据假性动脉瘤发生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

  • 标签: 肝癌介入术 假性动脉瘤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BD)中肝动脉损伤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20年12月1 446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PTBD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446例PTBD手术中,共发生肝动脉损伤7例,发生率为0.48%。所有病例均采用透视引导穿刺,其中未成功置入引流管者7例(0.48%),发生肝动脉损伤1例,置入1根引流管者1 314例(90.87%),发生肝动脉损伤5例,置入2根引流管者125例(8.65%),发生肝动脉损伤1例。不能成功置入引流管会增加肝动脉损伤的发生率(OR=0.06,95%CI 0.01~0.71,P=0.026)。穿刺针针尖为斜面者1 430例(98.89%),发生肝动脉损伤5例,针尖为三棱形者16例(1.11%),发生肝动脉损伤2例。三棱形针尖会增加肝动脉损伤的发生率(OR=55.57,95%CI 6.84~451.38,P<0.001)。结论肝动脉损伤是PTBD较少见的并发症,采用三棱形针尖穿刺针及不能成功置入引流管是肝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引流术 胆道 肝动脉损伤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自桡动脉测压管分段取血与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结果,寻求自桡动脉测压管取血的最佳方法,在避免直接自动脉取血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的同时,减少血液丢失.方法26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自桡动脉测压管弃去2.7ml的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取3份血样,每份1ml,依次为A、B、C组,为实验组.同时,自动脉取1ml血样,为D组,做对照组.观察指标为血气分析的10项测定值.结果(1)A组与D组比较,PO2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Ca2+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2)B组与D组比较,血Ca2+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3)C组与D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抽弃4.7ml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留取血样与直接穿刺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的10项指标相同,如不需监测血Ca2+值,抽弃3.7ml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即可.

  • 标签: 经桡动脉测压管 股动脉 采血 血气分析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动脉途径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插管建立兔大脑中动脉(MCA)血栓栓塞模型,并评价其技术可行性及模型的稳定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雌雄不限,平均兔龄14个月,体质量4.1kg。对照组10只,实验组20只。动脉途径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实验组向颈内动脉内注射1~5枚血栓,对照组仅注射造影剂。行DSA,观察脑血管闭塞情况,用改良Bederson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缺损,CT灌注成像观察脑血流灌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塞情况。结果实验组17只兔(85%)脑缺血模型建立成功,表现为手术侧MCA主干闭塞,神经功能缺损,MCA供血区血流灌注异常,DWI信号、TTC染色异常。3只脑缺血模型建立失败,其中2只为颈内动脉栓塞,1只闭塞的MCA再通。对照组影像学及病理学均无异常。两组CT灌注参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途径行选择性颈内动脉插管建立兔MCA血栓栓塞模型具有创伤小、易存活等优点。选择合适的血栓及熟悉兔颈内动脉系统解剖及变异能提高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

  • 标签: 脑梗塞 动物 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评价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同期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0月进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同期脑血管造影的患者89例,观察手术成功率、造影结果、手术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共87例患者完成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同期脑血管造影,检出78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狭窄,9例患者存在颅外段脑血管狭窄,5例患者存在颅内段脑血管狭窄,4例患者存在颅内段及颅外段脑血管狭窄,并检出颅内动脉瘤1例。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97.70%、93.10%和96.55%。中及围手术期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除1例患者右桡动脉闭塞外,无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同期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短期随访结果良好。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脑血管造影 桡动脉
  • 简介:目的扩大PICC导管应用的适应证。方法对21例患者实施静脉穿刺PICC导管置入下腔静脉,患者分别为装有心脏起搏器和双上肢烧伤各1例、肿瘤患者静脉条件差3例、PICC导管外周静脉穿刺失败16例。结果21例置管均一次穿刺成功,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PICC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安全、可行,扩大了PICC导管应用的范围。

  • 标签: PICC 股静脉 外周静脉
  • 简介:摘要:静脉穿刺外周中心静脉导管(CVC)置入法是一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技术,它通过静脉这一外周静脉途径,将导管尖端定位至中心静脉系统。这种方法在重症监护、长期静脉治疗、血液透析以及肿瘤化疗等领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CVC导管的置入不仅提供了稳定的静脉通路,减少了频繁穿刺的痛苦,还能有效避免外周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静脉穿刺置入CVC导管的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其安全性和成功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治疗支持。

  • 标签: 经股静脉穿刺 静脉导管置入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比较动脉采血与静脉采血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局部青紫游斑率、操作所需时间和安全性。

  • 标签: 新生儿 桡动脉 采血 股静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动脉穿刺介入(TRA)后前臂血肿发生率的护理作用。方法:选择2023年03月-2024年03月到本院TRA患者80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分析干预价值。结果:研究组前臂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可明显降低TRA术后前臂血肿发生率,预后良好。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术 前臂血肿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78例左主干开口病变、分又病变、慢性闭塞病变、长度≥30mm的长病变、纡曲成角病变及严重钙化病变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动脉途径进行PCI。结果动脉PCI完成率97.2%。因导引导管支撑力不够,采用双导丝技术18例,采用子母导管技术5例,微导管技术6例,锚技术3例。左主干开口病变8处即刻全部成功。左主干分又病变双支架置入17例,单支架置入9例。其他分又病变67处,单支架置入47处,双支架置入20处。双支架置入后对吻球囊扩张成功率100%。34处慢性闭塞病变PCI成功27处。长度≥30mm的长病变91处、纡曲成角病变23处、严重钙化病变27处全部PCI成功。中支架内血栓2例,住院期间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死亡1例。穿刺处并发症:桡动脉闭塞8例,前臂肿胀4例,无血肿及神经损伤。结论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PCI有较高的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具有创伤小、止血方便、恢复快、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1。

  • 标签: 经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冠脉造影指征并Allen’s试验阳性患者150例,以右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造影成功142例,成功率94.7%,失败8例,其中7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5例,桡动脉斑块狭窄1例,急诊患者血压低1例),1例因造影管打折不能松解动脉切开取管后改动脉途径。造影成功者中对5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动脉途径48例成功置入支架73枚,成功率96%,失败2例均因痉挛指引导管无法到位。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6例发生手臂肿胀,12例出现伤口局部水泡,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发生。结论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 介入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oronaryartery-to-pulmonaryarteryfistula,cvgv)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心内科于2009年7月至2016年2月之间接受介入封堵的58例CPAF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合并其他复杂心脏病变而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结果:58名CPAF患者介入封堵均获成功,平均植入封堵材料(2.35±0.87)枚。24名(41.38%)患者成功封堵后残余分流立即消失,34名(58.62%)患者仍有少量分流。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2~61个月。无出血、缺血等并发症。随访造影显示,其中3名(5.17%)患者出现了大量再通,后者随后均接受了再次封堵并成功封堵。结论:介入封堵CPAF切实可行,但应选择适宜患者,且需要经验丰富的者操作。治疗后冠状动脉瘘可能出现再通。因此对这些患者应进行随访造影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 标签: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介入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