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粮食购销市场化,只有在粮食供求形势比较宽松的情况下才能实行,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粮食紧缺的时候,浙江也与全国一样,根本无法去想像粮食购销市场化。为了解决温饱,长期实行“以粮为纲”和统购统销的办法。但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制约着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由原来的严重短缺变成供求平衡、丰年有余。1992年,我国绝大部分省份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和经营渠道,浙江也参列其中。但由于当时过高地估计了粮食形势,对粮食生产基础的牢固程度和粮食需求的潜在能量掌握不够,特别是在国家和地方各级储备粮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和粮食调控能力还不强的形势下,作出了上述决定,使粮食供求关系很快发生了逆向变化。从1995年开始,全国各地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打好粮食翻身仗”的活动。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花巨资,加紧建设储备粮库,发挥粮食的“蓄水池”作用。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之1992年也有了很大的加强。在这样的形势下,浙江提出粮食购销市场化,应当说条件是具备的,也是较为可行的。它的条件就是凭借全国粮食形势的稳定,凭借主产区省份有效的粮食供给。因为,作为粮食主销区,粮食的消费水平会因为养殖业的发展而增加。进一步扩大的粮食缺口,就只能依靠主产区省份来供给。因此,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它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粮食安全,即在全国粮食供求平衡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粮食安全,粮食购销市场化就无从谈起。因此,粮食购销市场化必须以国家粮食安全为后盾,并由其保障。
简介:当前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的形势相当严竣,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粮食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去年,北方春小麦和南方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收购渠道拓宽,今年,沿海八省市粮食市场放开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已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意味着国家对国有粮食企业原有的一些优惠政策有所调整,国有粮食企业将全面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国有粮食企业目前的现状难以适应市场化运作的需要,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思想观念、经营机制、结构形式、管理体制以及历史遗留的沉重包袱,成为国有粮食企业全面走向市场的羁绊,虽然近两年进行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使国有粮食企业解套,为此,必须抓住粮食市场还未全面放开的最后机遇,进一步在管理模式、结构形式、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以策应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形势。
简介:当前,我国正在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粮食流通体制作为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也不应该长期固守计划经济时期那种旧的经营模式,而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转轨变型,尽快朝市场化迈进。目前我国粮食主销区已基本具备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条件。因此,应当不失时机,抓住机遇,率行推行购销市场化的改革。粮食主销区推行购销市场化改革,对今后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好处:一是有利于粮食购销活动真正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二是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减少因按保护价收购不能顺价销售而产生的政策性亏损。四是有利于国有粮食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向现代企业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