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颅脑外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深静脉栓形成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静脉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科患者中采用深静脉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不仅有利于颅脑外科患者的康复,而且能够降低患者静脉栓的形成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目的探究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颅脑外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深静脉栓形成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静脉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科患者中采用深静脉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不仅有利于颅脑外科患者的康复,而且能够降低患者静脉栓的形成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颅脑外科患者 深静脉血栓 预见性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双通道方式减轻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管刺激反应。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时,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剂型为10mg/50ml,抽取50ml注射液接于专用微泵持续泵入,治疗组以每4小时在双通道间交换尼莫地平通道一次,对照组以固定通道泵入,观察治疗过程中尼莫地平引起患者血管刺激疼痛程度及因静脉炎更换泵入部位次数。结果治疗组患者因静脉炎更换泵入部位明显减少,且患者刺激疼痛及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以双通道方式能明显减少更换部位次数,减轻患者血管刺激疼痛感,从而患者依从性好。

  • 标签: 静脉双通道 蛛网膜下腔出血 尼莫地平 血管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少静脉输液拔针后引起的血管损伤、皮下淤血等。方法将2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干棉签按压针眼止血,实验组采用指导患者本人输液贴按压针眼止血,按压时间大于4min。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在拔针后的血管损伤程度。结果在静脉输液拔针后对照组患者感觉疼痛、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的次数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指导患者自行采用输液贴按压针眼且时间大于4min的方法,在防止针眼出血,皮下淤血方面优于传统棉签按压法。

  • 标签: 静脉输液拔针 输液贴按压 血管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术后静脉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对其护理价值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的390例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栓发生率及护理后的血小板指数变化表。结果①实验组患者的静脉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静脉栓发生率为1.53%,对照组患者的静脉栓发生率为7.17%;②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小板指数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骨科手术术后静脉栓的形成,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于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6例我科腰椎及下肢骨折术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下肢充气压力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栓形成的状况与疗效。结果充气压力泵组患者下肢静脉栓发生率、疼痛及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应用充气压力泵可以有效改善骨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栓的形成。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常规护理 充气压力泵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血常规检验中静脉与末梢血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80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静脉、末梢血检验,对比两组血液采集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数据显示,相对于末梢采血来说,静脉采组Hct、RBC、Hb等血常规参数明显较高;其PLT、WBC等血常规参数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静脉均可发挥一定的价值,但是静脉的检验结果更为准确,临床应该推广使用。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栓形成(DVT)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3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预防护理、心理护理与生活护理,观察记录患者是否有下肢深静脉栓的情况发生,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是否有患肢功能障碍等问题。结果对进行骨科大手术的36例患者进行预防和护理,有3例下肢深静脉栓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痊愈,有效降低了DVT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论采用综合性护理能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栓形成的发生概率,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水平。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CRRT治疗中对股静脉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科2015年8月——2016年4月CRRT中心股静脉性感染患者45例(对照组)与2015年8月~4月CRRT中心按集束化管理策略患者45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RBIS发生率、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集束化管理策略明显降低血性感染,从而降低了患者入住ICU时间,减少了患者费用。结论集束化管理策略可降低CRRT股静脉性感染概率。

  • 标签: 集束化管理 CRRT 股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早期系统的活动方案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栓(DVT)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2年来接收的102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中另外实施早期系统性活动方案,以锻炼患者下肢肌肉为主,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DVT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静脉流流峰速度以及平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另外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期间DVT发生率仅占1.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3%,上述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给予早期活动锻炼,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形成以及其他并发症出现,对促进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早期活动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运动护理措施在预防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6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运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DVT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股静脉流峰速度、平均速度。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10%VS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股静脉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股静脉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运动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股静脉流,降低DVT发生率,具有在临床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急性下肢静脉栓治疗中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采用双侧股静脉结扎联合后肢石膏固定法造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1次给药组、3次给药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和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最后一次干预后3小时处死大鼠并取其股静脉及其主要属支,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总R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IL-6、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次给药组和3次给药组深静脉内皮组织中的IL-6、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给药组和1次给药组比较IL-6、TNF-α含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血栓模型中IL-6、TNF-α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子2015年入春以来的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大部分,对于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的骨科手术护理,对于实验组则是除了采取传统的骨科手术护理的方法之外,再加上对于预防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栓形成的针对性的护理,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医护人员将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在下肢深静脉栓的发病状况,并针对研究讨论的结果做出深入的医学报告。结果在经过医护人员仔细的护理之后,经过对于患者的发病状况的统计学分析,得出对照组下肢深静脉栓的发病率为79.9%,而实验组的发病率仅为12%,并且双方的P值在0.05以下,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的意义。结论提前预防和护理对于骨科手术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针对骨科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手段,做到对症下药,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护理的效果和患者康复的速率,显著降低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栓的发病率,有利于医院治疗水平的持续提高。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骨科大手术中,对下肢深静脉栓的预防及相关的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患者122例,其中79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43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在术前及术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机械、饮食、预防、心理等方面的预防及护理。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了下肢深静脉栓,对出现血栓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结果在122例进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下肢深静脉栓,通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并未发生恶化。结论在骨科大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预防及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栓的形成。

  • 标签: 骨科大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证观察验证护理干预措施对经骨科手术的患者下肢深静脉栓的治疗预防效果。方法择取我院骨科收治的50例骨科手术病例,随机分组为25例实验组病例和25例对照组病例。分别施行一般护理措施和系统护理干预,着重研究对比下肢深静脉栓的发病情况。结果施行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病例产生下肢深静脉栓的仅有1例(4%),对照组病例存在6例(24%),观察组下肢深静脉栓的预防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将有效预防经骨科手术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栓这类并发症,具有临床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围产期应用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栓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接收的剖宫产产妇32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及护理干预组各163例,分别在围产期给予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栓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结果实施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栓发生率及症状积分军低于常规组,而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剖宫产围产期给予产妇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产妇下肢深静脉栓发生率,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拜瑞妥片在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普外科手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全部患者均实施普外科手术治疗及对症处置,对照组在术后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则在术后给予拜瑞妥片口服,比较两种用药在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形成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栓发生率分别为8.33%和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PT、APTT、F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疗效相当。结论拜瑞妥片与丹参注射液相比,均可有效预防普外科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栓的形成,且安全性较好,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拜瑞妥片 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