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放射性肠炎(RP)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收集接受盆腔外照射后出现RP的宫颈癌患者61例血液及尿液样本。ELISA法、鲎试剂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内毒素的水平;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尿液乳果糖和甘露醇(L/M)水平。构建小鼠RP模型,HE、IHC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及荧光素示踪法评价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及紧密连接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ZO-1、MUC2、AMPK和mTOR磷酸化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二甲双胍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患者[TNF-α:(37.60 ± 11.93)μg/L比(89.40 ± 7.52)μg/L,IL-1β:(0.29 ± 0.03)pg/L比(0.84 ± 0.01)pg/L,P均<0.001],尿液L/M比值明显高于(0.07 ± 0.02比0.04 ± 0.03,P = 0.020)。RP组小鼠DAI指数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组织病理学检查见肠黏膜出现损伤。RP+Met组DAI指数明显减低,肠黏膜损伤修复。RP+Met组血浆FD4、TNF-α和IL-1β均低于RP组[FD4:(26.60 ± 3.84)mg/L比(54.26 ± 5.28)mg/L,TNF-α:(0.35 ± 0.26)pg/L比(0.71 ± 0.20)pg/L,IL-1β:(0.24 ± 0.16)pg/L比(0.45 ± 0.23)pg/L,P<0.001];ZO-1、MUC2、p-AMPK蛋白表达高于RP组,而p-mTOR表达低于RP组。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改善肠道炎症反应,促进RP肠黏膜屏障的修复,其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激活AMPK通路,抑制mTOR通路,维持肠紧密连接完整性,促进MUC2的合成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开始至2020年2月。筛选并纳入相关文献,提取文献特征。采用RevMan 5.3软件分析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的风险比(HR)及95% CI,评价研究间的异质性及发表偏倚情况。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二甲双胍对晚期NSCLC患者PFS无改善(HR=0.80,95% CI 0.58~1.09,P=0.15)。不同治疗策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HR=0.71,95% CI 0.32~1.57,P=0.39)、放化疗(HR=0.97,95% CI 0.59~1.61,P=0.9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HR=0.64,95% CI 0.35~1.16,P=0.14)均未改善患者PFS。二甲双胍可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OS(HR=0.84,95% CI 0.75~0.93,P=0.001)。二甲双胍联合TKI(HR=0.68,95% CI 0.38~1.22,P=0.19)、ICI(HR=0.80,95% CI 0.39~1.63,P=0.54)均未改善患者OS,二甲双胍联合放化疗可改善患者OS(HR=0.85,95% CI 0.78~0.93,P<0.01)。漏斗图分析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二甲双胍可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OS时间,这种优势在联合放疗、化疗或同步放化疗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于糖尿病患者的医治中,实行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治疗的效果,将此作为参考依据。方法 把在2020年1月到2020年10月之间,60例进院诊疗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患者。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医疗人员,对其实行二甲双胍治疗方案,研究组医疗人员,对其实行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治疗方案,其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在实行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在糖尿病患者的医治中,实行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治疗方案,其临床疗效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妈富隆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二甲双胍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检测指标,并对患者的受孕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治疗前各项检测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体重指数(IBM)、促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数据对比P>0.05。患者治疗后受孕率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给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88例,按照患者门诊挂号编号尾数的单双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二甲双胍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使用药物胰岛素,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及临床效果。结果空腹血糖(6.12±2.02)、餐后2h血糖(6.87±2.45)以及24h尿糖定量(12.83±5.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餐后2h血糖以及24h尿糖定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联合使用胰岛素+二甲双胍的疗效更加理想,患者血糖得到明显控制,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于治疗社区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经过随机组合后分为两组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即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二甲双胍药物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治疗周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关临床指标(空腹时的血糖、餐后 2小时后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 结论:二甲双胍相较于临床常规治疗对于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适用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50例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观察,总结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Ⅱ型糖尿病提供良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内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100例Ⅱ型糖尿病人,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选择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选择胰岛素加其他降糖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在应用此治疗方法时要定期检查血压、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和心功能损害。故此治疗方法安全可靠、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连素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成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黄连素进行治疗,B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C组采用黄连素+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采用联合治疗方案的C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对A组和B组患者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黄连素联合二甲双胍方案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灵芝多糖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对高血糖小鼠降血糖的研究。方法把高血糖小鼠随机分为高血糖组(10只,生理盐水),盐酸二甲双胍(10只,100mg/kg)组,灵芝多糖(10只,200mg/kg)组,灵芝多糖(200mg/kg)+盐酸二甲双胍(100mg/kg)组,盐酸二甲双胍(10只,200mg/kg)组,喂养30天,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葡萄糖水平变化。结果100mg/kg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有效剂量的灵芝多糖的降血糖疗效与200mg/kg盐酸二甲双胍相当。结论联合治疗比单用盐酸二甲双胍或灵芝多糖能更好降血糖,灵芝多糖可作为盐酸二甲双胍类降血糖药的理想补充剂。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将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对老年糖尿病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表现。方法在糖尿病病例中,选择我院自2014-2016年期间的80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为观察组,B为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40人。对A组患者运用二甲双胍进行老年患者的糖尿病治疗,对B组患者则使用胰岛素进行基础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指标,用餐两小时后的血糖变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呈现的差异并不明显,不具有可比性,即P>0.05。并且,两组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无明显差别。讨论二甲双胍和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均比较显著,且这两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极少产生副作用,因此应广泛地投入到临床使用中。
简介:【摘要】 目的 对磺脲类降糖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对 62例 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形式进行不同的治疗方式,一组进行常规磺脲类降糖药治疗措施,为对照组,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为研究组。统计两组病人在接受治疗之后对于血糖控制程度以及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情况。结果:进行磺脲类降糖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研究组患者,随机血糖基本控制在 10.9mmol/L以下,且患者的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临床指标均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病人在接受科学的治疗之后显著改善了其症状,并有效控制了血糖水平,磺脲类降糖药联合二甲双胍可以作为治疗 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而大力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社区糖尿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4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40例。糖尿病饮食指导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结合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结合二甲双胍治疗,均持续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并评估两组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FBG、PBG、HbA1C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41.67%,高于观察组的2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作为控制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有效疗法,但应注意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13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接受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观察组67例和接受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的对照组6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FPG、FBG和HbAlc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具有确切的效果和安全性,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FPG、FBG和HbAlc等治疗指标,应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