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易损伤神经丛及分支的定位与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50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较易辨认腹下神经,从上腹下丛在骶骨岬上下1~2cm范围内分为左腹下神经和右腹下神经,在骶骨岬上方分支、下方分支、平骶骨岬水平高度分支分布率分别为47.0%、36.0%、17.0%。在左右腹下神经方面,单一神经干34侧,2支型10侧,纵形神经纤维网6侧,分别占总数的68.0%、20.0%、12.0%。两分支夹角89°~101°,平均(95.8±3.1)°。左侧长4.3~5.7cm,平均(5.0±0.4)cm;宽2.3~6.4mm,平均(4.1±1.1)mm。右侧长4.7~7.8cm,平均(5.6±1.2)cm;宽2.3~6.5mm,平均(3.8±1.0)mm。在直肠两侧分布,上端在直肠膀胱陷窝上外侧3.8~5.5cm平均(4.7±0.5)cm左右的腹膜壁层深面投影,下端在直肠膀胱陷窝上外侧2.0~3.5cm平均(3.0±0.4)cm左右的腹膜壁层深面投影。精囊腺底部的上外侧2.9~5.5cm平均(4.1±0.6)cm处也正好分布着盆丛的上端。内侧缘在直肠外侧0.9~1.5cm平均(1.1±0.2)cm处投影。盆丛呈网状神经板,且不规则,长3.3~4.5cm,平均(3.8±0.4)cm;宽20.0~30.0mm,平均(24.8±2.8)mm。结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易损伤神经丛及分支的准确定位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020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颈动脉黑血磁共振成像检查,依照检查结果,将100例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n=36)、稳定斑块组(n=42)和无斑块组(n=22)。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LP-PLA2、CRP、Hcy水平,并分析LP-PLA2、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糖尿病、吸烟史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三组患者LP-PLA2、CRP、Hcy水平对比差异显著,易损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P-PLA2、CRP、Hcy与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呈正相关(P<0.05)。结论:LP-PLA2、CRP、Hcy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形成呈正相关,因此可应用LP-PLA2、CRP、Hcy联合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情况进行初级筛查,从而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和盐酸贝拉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患者心衰易损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连续入选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西昌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入院治疗的102例DCM患者,其中51例患者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作为观察组,51例以盐酸贝拉普利治疗作为对照组。最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心率、血压、心脏超声、血浆NT-pro-BNP浓度、心衰易损期内不良反应、再住院次数、6分钟步行试验、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319),观察组治疗31例(60.8%)有效,对照组治疗26例(51.0%)有效。且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NYHA分级和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更明显。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相比于盐酸贝拉普利对DCM患者心衰易损期的临床疗效更优。
简介:摘要:图式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代表个人对事物、人或环境的认知结构”,它包括对所认识的对象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小明指出,图式( schema)是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人们认知、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图式理论正好可以帮助学生们把语句或语段的特点,概括地更清楚,使学生仿写思路更清晰,还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调动他们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历,更好地完成仿写任务。图式理论对小学高年段词句段运用中的仿写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随访患者其术后骨折恢复情况,统计其神经恢复等级,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后,患者锥体前缘高度比值恢复正常,且随访结果显示稳定性好,术后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均好转,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效果好,且疗效更加稳定,可显著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ICAS)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VWI)作为一种新兴无创检查技术,相较于常规的管腔成像技术,可以在评估血管狭窄的同时,评估斑块的负荷及斑块易损性,从而预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因此,该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推广。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者利用该技术寻找颅内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危险因素,力图通过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颅内动脉斑块发展为易损斑块;还有研究者利用该技术评价颅内动脉斑块药物或介入治疗后的疗效、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这些均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本文就VWI在评估ICAS斑块易损性、探讨颅内易损斑块危险因素及随访药物、介入疗效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简介:以东南沿海6省市(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帕雷托分级法的社会易损性评价方法。通过该方法得到沿海6省市的社会易损性等级,易损性等级反映了各地区在台风灾害时可能遭受损失的相对大小,即其等级越高,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越大。结果表明,海南的社会易损性等级为1;福建的社会易损性等级为2;江苏的社会易损性等级为3;上海、广东和浙江的社会易损性最大,易损性等级为4。本研究为社会减灾工作尤其是长期救灾规划提供了指导。
简介:段、顾之争,是校勘学史上的著名论争,在清代学术史上影响颇为深远。争论的一方段玉裁(1735-1815),字若(?),号茂堂,江苏金坛人,为清代小学名家,曾师从戴震,是皖派校勘学家的代表之一。另一方则是被誉为'清代校勘第一人'(神田喜一郎《顾千里年谱》)的顾千里(1766-1835),名广圻,号涧革,以字行,江苏元和人。他是江声的高足,惠栋的再传弟子,吴派校勘学家的代表之一。关于段、顾之争,后人颇多议论,或是段非顾,或是顾非段,各执一词。这不仅因为段、顾二人名声大,引人注目,而且由于段、顾之争而生发出顾千里与黄丕烈的交恶以及陈仲鱼调停段、顾之争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