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4月14日都江堰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低层流入的暖平流与中层处的冷平流,增加了层结的不稳定性,再加上短波槽的影响,促进了都江堰冰雹天气的出现;850hPa低空处,都江堰等大部分地区表现为显著的湿区;500hPa处都江堰上空属于干区;700hPa中低空处的湿层并不是太明显,这种上层干冷下层潮湿的垂直分布对于大风、冰雹强对流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都江堰上空低层主要以暖平流为主,中层属于冷平流,这种配合使得位势极不稳定,促进了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出现。

  • 标签: 冰雹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都江堰
  • 简介: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背景下,甘肃中部地区极端气象事件显著增多,尤其是冰雹灾害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严重损失。根据近30a冰雹落区、地形地貌对冰雹天气发生发展的影响、冰雹移动路径分析表明,中部地区雹云生成发展和移动路径除受天气系统影响外,复杂的地形地貌是影响降雹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之一。结合冰雹预报预警,提出人工消雹作业流程,取得了良好的消雹试验效果,为防雹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冰雹 地形地貌 移动路径 防御
  • 简介:摘要:冰雹是主汛期气象服务的重点之一,了解和掌握当地汛期降雹变化特征,才能更好地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在此使用瓮安县国家气象观测站近40年(1979年—2020年)(2—8月)降雹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对瓮安县降雹年代际特征进行了研究,对瓮安县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 标签: 瓮安县  降雹  变化特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云南是我国强对流活动十分活跃的地区,冰雹、雷暴等强对流是云南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本文通过分析近5年(2019-2023年)云南省126个国家基本气象站冰雹观测数据得出:(1)云南省滇南地区年均出现冰雹较多,年均1-2天,分散3天以上;滇中及滇西北地区相对较低,大部地区的年均日数低于1天。(2)3-8月为云南省主要的降雹时段,占比超过70%,尤以3-5月为高峰期,占比超过40%;而11-12月,降雹极少。(3)一天之中,云南省各地的降雹时段一般集中在午后到傍晚(14-20时)占比超过80%,其中17-18时最多。(4)云南省冰雹时长主要为小于等于6秒,集中在2秒。

  • 标签: 强对流 冰雹 春夏季
  • 简介:摘 要:随着近年来冰雹灾害频发,冰雹对城市交通造型的破坏也逐渐引起重视。越来越多冰雹砸坏车辆玻璃的消息见诸报端。地铁车辆虽然大部分时候在地下运行,但也有部分线路在地面之上,在本文中,有针对性的对冰雹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来判断其对于地铁司机的安全是否会产生影响

  • 标签: 冰雹 地铁司机室 撞击 运动分析
  • 简介:摘要:“强对流天气”泛指一类突然发生、破坏性强、变化剧烈的天气类型,通常会伴随着冰雹、雷雨、大风等灾害现象,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严重的影响,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重点。本文围绕着强对流天气分析及预报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 标签:
  • 简介:天空中,住着云家族、雨家族、雪家族和冰雹家族。有一天,冰雹家族发生了不幸的事情——冰雹爸爸工作时,不小心掉落到地面上。冰雹妈妈在空中扯破喉咙的大声呼叫,

  • 标签: 冰雹 家族 空中
  • 简介:利用福建1960~1999年的观测资料和1980~1999年的欧亚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福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春季降雹的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福建冰雹灾害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双峰现象。主峰在早春,次峰在盛夏,地理分布内陆多于沿海,山区多于平原。造成春季降雹的天气型主要为冷切适中型、低涡冷切适中型、低涡切变偏西型、冷切偏南型、冷切偏西型。福建省春季冰雹的主要机理是冷空气与强暖湿气流相遇而引发的。高空西风槽和南支槽及其前侧的副热带急流和低空强西南急流及准静止切变线是诱发福建省春季冰雹天气最主要的天气系统。

  • 标签: 冰雹 气候特征 冷切变 西南急流
  • 简介:摘要利用高低空实况观测资料、EC/T639数值模式预报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2月28日~3月2日阿勒泰地区东部一次暖区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和物理量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500hpa东欧的低涡系统是本次过程的的主导系统,西西伯利亚低涡在打转过程中不断分裂的短波造成的阿勒泰地区东部大降水。前期温度较高,低层受暖脊控制,热力条件较好。西南路径充足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阿勒泰地区输送,并在此区域辐合,高空急流较稳定,抽吸作用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上升运动为本次天气过程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阿勒泰山脉的特殊地形,使得辐合上升运动和锋区加强,系统移动滞缓,有利于暴雪云团的发展和停滞汇集,使降雪量增幅。

  • 标签: 阿勒泰 暖区暴雪 模式预报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发生于贵州省榕江县2016年7月2日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榕江县此次暴雨天气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槽、中低层低涡切变以及地面弱冷空气,深厚的500hPa高空低槽、700hPa以及850hPa的切变线及异常旺盛低空、超低空西南急流的共同配置推动了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在切变线同西南急流的共同作用下,西南暖湿气流同冷空气在贵州省境内汇集,为榕江县大暴雨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以及热力条件。

  • 标签: 暴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榕江县
  • 简介:本文利用常规天气图、NCEP全球分析资料及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甘肃省夏河县2016年8月22日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属于夏河县夏季强对流天气一种非常典型天气形势,即为副高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南下冷空气共同作用产生的。地面辐合线推动水汽辐合与垂直输送,为这次强对流天气给予有利发展机制。地面到700hPa一直位于高湿区中,夏河县受湿舌区影响,有持续水汽辐合输送。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促使低层出现强烈辐合上升运动。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甘南州大多数区域500hPa与700hPaΔθse不低于10K。K指数高达40℃,CAPE值为786.3J/kg,SI小于0℃,这些均为夏河县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提供了较好不稳定能量条件。

  • 标签: 强对流天气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夏河县
  • 简介:文章应用Micaps资料对近10a来仅有的2次全市性强降雪天气过程(2007年3月3—4日全市性暴风雪天气过程和2004年2月21日全市性大雪天气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结论如下: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属于强冷空气类贝加尔湖冷涡底部型,由底层的西南涡东北上,配合地面河套气旋顶部高压底部影响赤峰市;但是影响系统强度、变化趋势不同。暴风雪过程暖空气势力强,气旋强烈发展,上升速度大,使得主要降雪发生在温度缓降、气压下降时段内;大雪过程冷空气势力强,气旋呈减弱趋势,上升速度小,降雪主要发生在温度骤降后、气压上升时段内。暴风雪过程的高、低空急流、水汽通量和散度、上升速度、风辐合强度、风辐散强度等都强于大雪过程。午后大风是由于降雪停止后气压剧升、温度显著下降、3h变压增强和动量下传等综合因素造成的。

  • 标签: 暴风雪 大雪 对比分析 环流 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11月4日伊犁罕见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风天气是从西路入侵,受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的影响,巴尔喀什湖以北气旋发展东移,高低压之间的气压梯度为此次大风天气提供了有利条件;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势,为大风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动力条件,再加上地面和近地面层的水平风速增加,使得大风强度不断加大;随着高空低槽东移发展加强,其携带的冷空气逐渐向南转移,且锋面附近气流垂直运动,两者相互配合,促进大风天气的出现;大风天气出现的过程中对大气环境、交通运输、设施农业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还造成了经济损失。

  • 标签: 大风天气 影响 预报服务 伊犁
  • 简介: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多种空气质量预报模式,对2019年10月江苏省徐州市沙尘天气过程的预报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几种模式在沙尘预报应用中检验的效果并不理想,人工预报对沙尘过程的预报准确率和敏感度也不高。今后的工作中,应完善模式的本地化设置,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预报。

  • 标签: 徐州 沙尘 预报模式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暴雨实况及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诊断、雷达特征等角度针对2017年7月5日发生在四川省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高纬度地区维持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高原槽及北方冷空气东移南下的影响,再加上充沛水汽条件的影响,导致四川大部分地区发生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发生过程中四川上空位于水汽饱和状态,空气湿度比较大,湿层深厚,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到四川上空,为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四川省上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引发了较为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此时四川位于高能区域,Θse值比较高,为暴雨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条件。南部暖湿气流逐渐北抬及局部不稳定能量释放是四川省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四川省 暴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
  • 简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驱动中尺度天气模式MM5和WRF,模拟2005年4月6日辽宁强雷暴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MM5和WRF模拟雷暴发生的天气系统结构相似,但对于降水量模拟,WRF模式模拟的结果与实况更为接近。分析天气系统结构表明,降水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冷暖空气交汇和来自不同地区云团的汇合造成了此次强雷暴天气的发生。

  • 标签: 东北冷涡 雷暴天气过程 天气系统 数值模拟
  • 简介: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地面自动站以及再分析资料对近年来7次典型的渤海湾地区碰撞型海风锋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资料分析显示对流系统正面碰撞海风锋时(偏东西向碰撞)得到显著发展,而追赶碰撞海风锋时(偏南北向)则没有明显加强。海风锋移动沿途近地面出现明显的降温和风切变可以帮助判断海风锋的移动位置。高层稳定的偏西风有利于引导对流系统与西进海风锋发生正面碰撞。而低层的风场辐合则有利于碰撞过程中对流运动的发生,同时副高西北侧的水汽输送为降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渤海湾地区地形的热力效应形成的低层偏中性层结有利于对流运动的发生,另外,在高空偏西风环境下地形可能对与海风锋碰撞的对流系统的触发或加强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渤海湾 海风锋 碰撞 资料分析
  • 简介: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对2012年2月21-22日伊犁河谷大到暴雪天气环流形势及物理因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乌拉尔山山西侧脊前偏北气流和巴尔喀什湖北部横槽东移过程中不断逆转作用下,促使了冷空气源源南下,给新疆北部大范围降雪降温提供了条件,咸海至巴湖北部槽在东移逆转过程中与南支槽有同位相叠加趋势,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槽加强发展,加之较充沛水汽在伊犁河谷上空积聚,为暴雪天气提供了充足水汽条件;明显上升运动为此次天气过程降水提供了有利抬升条件。

  • 标签: 暴雪,天气形势,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