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管理方式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全静脉营养液的处方合理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至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580张全静脉营养液处方单,58例患者;再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610张全静脉营养液处方单,60例患者。统计2021年度的不合理全静脉营养液处方单数量,并在2022年开始实行针对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对比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全静脉营养液处方单的合理情况。结果:2021年度不合理的TPN处方共50张,占据总数580张的8.62%;2022年度不合理的TPN处方共18张,占据总数610张的2.92%,两个年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对全静脉营养液处方进行合理设置,从而保证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全静脉营养液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处方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手术治疗期间,由于麻醉、手术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下肢静脉泵作为一种新型下肢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回流功能,减少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本文就下肢静脉泵的原理及应用效果进行阐述,并对其在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骨科术后患者提供参考。

  • 标签: 下肢静脉泵 骨科 深静脉血栓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应用及其护理的基本方法。方法 选取64例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同步实施置管前护理、置管期间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88%>81.25%,χ =4.01),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25%<28.13%,χ =5.38),P均<0.05。结论 在PICC置管术治疗过程中予以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缓减患者痛楚,且并发症发生率得以显著降低,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 应用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置管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 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的应用中对静脉渗出的效果。方法 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于本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6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之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生静脉渗出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评价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静脉渗出事件,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小儿 静脉输液 静脉渗出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标是分析在肿瘤护理中运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实效。方法:在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间,我们依据可行性选择了72位肿瘤患者,并以随机方式将他们分为两组,各36位。在这两组中,实验组使用PICC作为治疗工具,而对照组则接受了常规护理。我们对比了两组的治疗成果、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满意度、导管保留期和一次性成功置管的概率。结果:研究结果指出,实验组的总体治疗效果(84.72%)和护理满意度(92.36%)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2.50%和70.83%),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同时,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8.06%)明显低于对照组(48.61%),这个差异也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除此之外,实验组的一次性成功置管率(95.83%)和导管保留时间(平均为88.23±11.05天)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0.83%和平均为8.17±1.95天),这些差异都具有显著意义。结论:在肿瘤护理中使用PICC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并且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通过使用PICC,我们还可以有效地延长导管保留期和提高一次性成功置管的概率,从而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这些结果都证明,在肿瘤护理中运用PICC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肿瘤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治疗效果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所具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2.01-2023.03病例系统中选出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设置观察组肿瘤患者40例,对照组肿瘤患者40例,前者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者采取一般护理,其他条件保持基本一致。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肿瘤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肿瘤患者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所取得的护理效果优于一般护理,可见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 静脉导管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肿瘤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肿瘤患者,通过电脑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42例实施常规护理,探究组患者42例实施PICC护理。结果:探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更高,探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肿瘤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效果较好,避免患者反复被穿刺的情况,置管保留时间增长,能提升护理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肿瘤 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静脉输液采取预见性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2月至2021年7月行静脉输液患儿,共纳入50例随机划分2组,每组25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静脉渗出和家属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静脉渗出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小儿静脉输液中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静脉渗出,家属满意度更高。

  • 标签: 小儿 静脉输液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经股静脉穿刺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CVC)置入法是一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技术,它通过股静脉这一外周静脉途径,将导管尖端定位至中心静脉系统。这种方法在重症监护、长期静脉治疗、血液透析以及肿瘤化疗等领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CVC导管的置入不仅提供了稳定的静脉通路,减少了频繁穿刺的痛苦,还能有效避免外周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经股静脉穿刺置入CVC导管的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其安全性和成功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治疗支持。

  • 标签: 经股静脉穿刺 静脉导管置入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护理在持续质量改进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静脉治疗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35/35),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2.9%(29/3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9%,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对照组的优良率为29.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IPCC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治疗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PICC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摘选2016年1月--2021年10月100例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PICC患者为对象,借助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50例,以静脉治疗护理为主,比较组50例,以常规护理为主,记录并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比较组,而不良情绪指标则是实验组低于比较组,实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应用后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对护理质量提升有促进意义。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统计该项护理对患者静脉炎与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3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n=160),护理方案不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背景下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静脉炎(3.75%)、静脉血栓(1.88%)、液体渗漏(3.75%)、导管堵塞(1.25%)四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86.25%)(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极高,具有积极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治疗护理在持续质量改进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于2021年2月到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经外周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静脉治疗护理。对比两者患者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7d、14d、21d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治疗护理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护理质量,临床推广使用效果更佳。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治疗护理 质量改进
  • 简介:在1825年,Ribes首次描述了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cere-bralvenousthrombosis,CVT)的临床表现,1例45岁男性患者,因头痛、癫痫发作、精神异常6个月死亡,尸检证实上矢状窦、左侧侧窦、及脑实质皮层静脉血栓形成。此后,一系列经尸检发现类似病例。最初人们认为脑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疾患,具有较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其病理特征为出血性脑梗死,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进行性昏迷、死亡。随着科学的发展,临床已可应用血管造影术、MRI、MRA等新诊断技术。在生前诊断CVST。

  • 标签: 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静脉 视神经乳头水肿 临床表现 静脉血栓形成 出血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使用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3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 12例早产患儿为观察对象 ,本组 12例患儿均接受腋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总结护理方法及有无输液不良事件发生。 结果本组12例患儿中 ,无一例患儿出现输液不良事件。 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身心痛苦,提高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依从性 ,明显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改善护理工作服务质量和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 标签: [ ]腋静脉 留置针 早产儿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采用PDCA对神外ICU住院患者对短套管针静脉输液静脉炎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的训练以及提升自身责任心,在进行规范输液操作,及时巡视主动评估,做到有预见性地观察及处理。降低了患者短套管针静脉输液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输液安全。

  • 标签: PDCA循环 短套管针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到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血液肿瘤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49例设为观察组,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优质护理,将另外4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管保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长,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使用PICC置管优质护理能有效增加置管保留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推广运用。

  • 标签: 血液肿瘤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当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108例肿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的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选择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三个月以后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病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服务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时候,有效的护理方法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起到良好的指引,可以使患者的护理更加的细致,周全的照顾患者,能更好的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