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实施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2020-2到2021-2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眼底镜检查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比较眼底镜检查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视网膜病变检出率。结果:100例糖尿病患者经眼底镜检查最终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计44例,检出率为44.00%;100例糖尿病患者经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最终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计80例,检出率为80.0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显著高于眼底镜检查,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眼底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用于各种眼底病临床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124例眼底病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给予对照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并对两组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PSV、EDV、RI水平)、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眼底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佳,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眼底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 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眼科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年9至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筛选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发症者38例纳入本研究,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联合组(常规护理+眼科整体护理干预)各19例,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干预前后视力水平及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结果:两组干预前,视力水平及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差异均不大(P>0.05);两组干预后,上述各指标水平均得到程度不一的改善,但对照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不如联合组,两组干预后组间差异对比明显,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眼科整体护理干预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治疗各种眼底病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此研究抽取我院2019.2-2020.12内386例眼底病患者,遵从“完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91例,药物保守治疗)和观察组(195例,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达98.46%,对照组为93.71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色觉以及视野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各种眼底病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并借鉴。

  • 标签: 眼底病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临床疗效 裸眼视力
  • 简介:摘要黄斑劈裂(MF)是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主要对高度近视MF的发生机制、病理改变、合并病变、自然病程及手术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劈裂 手术治疗
  • 作者: 张忠红 姚勇 谢田华 吴美丽 邹健 王晓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眼科 214023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眼科,南京 21000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眼科 2140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眼科 214023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 2140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 214023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 (PGE2)4种受体(EP1-4R)对高糖环境中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MEC)中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损伤作用。方法将hRMEC分为正常组、高糖组,分别置于含5.5、30.0 mmol/L葡萄糖的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中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高糖组、正常组的细胞凋亡率;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RMEC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环氧化酶2 (COX2)、EP1-4R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hRMEC中EP1-4R mRNA的表达。高糖组细胞培养后72 h后,将其再分为对照组、PGE2组、EP1-4R激动剂组、PGE2+EP1-4R抑制剂组、二甲基亚砜组。根据组别,各组给予相应的激动剂或抑制剂继续培养24 h。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样受体蛋白(NLRP3 )、白细胞介素(IL)-1β前体(pro-IL-1β)mRNA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1蛋白表达。同时对高糖环境的hRMEC给予IL-1β刺激24 h,检测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的活性。结果高糖组hRMEC细胞凋亡率、COX2蛋白表达、PGE2蛋白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hRMEC中EP1R、EP2R、EP4R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 )。与对照组比较,PGE2组(t=4.627,P<0.01)、EP1-4R激动剂组(t=3.889、3.583、2.445、3.216,P<0.05 )hRMEC中NLR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o-IL-1β mRNA表达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E2组:t=1.807,P>0.05;EP1-4R激动剂组:t=1.807、1.477、0.302、1.926,P>0.05)。与PGE2组比较,PGE2+EP2R抑制剂组hRMEC中NLR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2,P<0.05);PGE2+EP3R抑制剂组hRMEC中pro-IL-1β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3,P<0.01)。PGE2组、EP1R激动剂组、EP2R激动剂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5、4.136、4.817,P<0.01);PGE2+EP2R抑制剂组和PGE2+EP4R抑制剂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蛋白含量较PGE2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4、4.765,P<0.05)。PGE2组和EP2R激动剂组hRMEC中活化的Caspase-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2、4.889,P<0.05);PGE2+EP2R抑制剂组hRMEC中活化的Caspase-1蛋白表达较PGE2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9,P<0.01 )。PGE2组和EP2R激动剂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8、4.225,P<0.05);PGE2+EP2R抑制剂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活性较PGE2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1,P<0.01 )。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环境hRMEC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9,P<0.05 )。结论PGE2的4种受体对NLRP3及其效应分子均有不同程度活化作用,其中EP2R主要介导了高糖环境下hRMEC的损伤。

  • 标签: 受体,前列腺素E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NLRP3炎症小体
  • 简介:摘要内皮细胞间质转化(endo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oMT)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皮细胞逐渐失去其特异性标记,获得了间质细胞表型和功能。EndoMT参与了糖尿病各种眼外和眼内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尤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糖和低氧刺激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发生EndoMT,并通过SNAI、TWIST等关键因子以及TGF-β、Notch、Wnt等信号通路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和纤维血管膜的形成。探索EndoMT在DR发病进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将为DR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10-117)

  • 标签: 内皮细胞间质转化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与年龄、环境、遗传、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光诱导视网膜损伤啮齿类动物中,眼底也表现出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类似的病理特征。光损伤会导致视网膜发生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内质网应激、自噬及线粒体自噬、DNA损伤及细胞衰老、新生血管等病理性改变,进而损伤其结构与功能。(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211-215)

  • 标签: 光诱导视网膜损伤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氧化应激 自噬 凋亡
  • 简介:摘要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目前已知有270多个基因突变可以引起此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为视网膜色素变性。IRDs导致的视力障碍当前无法普遍治愈,第1种基因补充疗法在近年来被批准用于治疗常染色体隐性IRDs。由于常染色体显性IRDs致病机制除了少数功能缺失性突变外,通常为功能获得或显性-负性效应,基因补充治疗并非完全有效,并且常染色体显性IRDs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因此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适当的治疗方法。本文对常染色体显性IRD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征以及国际上的治疗方向进行综述,总结引起常染色体显性IRDs的已知常见致病基因,旨在对常染色体显性IRDs有更深入的了解。

  • 标签: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原孔排液、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1组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30例(30只眼),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术中视网膜下液自原黄斑孔排出,联合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变化、裂孔闭合情况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黄斑孔闭合率为86.67%(26/30),视网膜复位率为90.00%(27/30)。术后1、3及6个月视力(BCVA,logMAR)逐渐改善至1.35±0.40、1.15±0.35及0.95±0.18(F=29.214,P<0.001)。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原孔排液、内界膜填塞及空气填充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较好,为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内填塞 玻璃体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干预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和缺氧状态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和缺氧状态(200 μmol/L CoCl2干预)人RPE-19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缺氧对照组)和HBO组[正常HBO组(0.15 MPa HBO组,0.20 MPa HBO组,0.25 MPa HBO组)和缺氧HBO组(缺氧+0.15 MPa HBO组,缺氧+0.20 MPa HBO组,缺氧+0.25 MPa HBO组)]。各HBO组在纯氧下分别暴露60、90 min,每隔24 h暴露一次,共暴露2次。以MTT法检测各组RPE细胞的增殖活力;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RPE细胞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的表达量;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PE细胞内人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hOGG1)的表达量。每组实验均重复3次。结果在HBO干预60、90 min后,对于正常RPE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压力HBO干预组细胞OD570值均降低(P<0.01),且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P<0.05);细胞内8-OHdG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且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P<0.05);细胞内hOGGl表达量增加(P<0.01),且在60min组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P<0.05)。对于缺氧RPE细胞,与缺氧对照组相比,各压力HBO干预组细胞OD570值均升高(P<0.01),且在60 min组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P<0.01);细胞内8-OHdG表达量明显降低(60 min P<0.01, 90 min P<0.05),且60 min组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P<0.05);细胞内hOGGl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且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60 min P<0.05, 90 min P<0.01)。结论HBO暴露可导致正常RPE细胞的氧化损伤,但可修复缺氧导致的RPE细胞的氧化损伤。

  • 标签: 高压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氧化损伤 8-羟基脱氧鸟苷酸 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多波长炫彩成像技术对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黄斑区进行扫描,观察其图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急性CSC患者34例34眼。其中男21例21眼,女13例13眼;年龄26~61岁,平均(37.41±9.35)岁;发病时间5~45 d,平均(12.00±2.29)d。采集患眼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多波长炫彩成像、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图像。分析同一患眼各眼底成像的特征,并比较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和彩色眼底照相图像上渗漏点和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与FFA/ICGA和SD-OCT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关于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在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和蓝绿加强图像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绿色反光区者33眼,占97.06%,表现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但边界不清者1眼,占2.94%;在蓝光反射图像上呈弱反光区者17眼,占50%;在绿光反射图像上呈边界清晰的弱反光区32眼,占94.11%;在红外光图像上呈边界清晰的弱反光区者33眼,占97.06%。FFA荧光素渗漏点对应处SD-OCT检查显示,19眼表现为微小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PED),占55.88%,12眼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光带粗糙,占35.29%,3眼表现为较大PED,占8.82%。关于RPE渗漏部位,在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和蓝绿加强图像上表现为神经上皮脱离区内的红色斑驳样改变者29眼,占85.29%;在蓝光反射图像上呈强反光斑点者2眼,占5.88%;在绿光反射上表现为强反光斑点者5眼,占14.70%;在红外光反射图像上表现为弱反光区中夹杂强反光斑点者33眼,占97.06%。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蓝绿加强图像和红外光反射图像用于发现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和渗漏点征象的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彩色眼底照相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标准多波长炫彩成像图像、蓝绿加强图像和红外光反射图像均能较好地显示急性CSC病灶的渗漏点和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绿色反射图像能较好地显示急性CSC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基于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技术的多波长炫彩成像可作为急性CSC的辅助诊断手段。

  • 标签: 视网膜疾病/诊断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多波长炫彩成像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进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将山西省眼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行单眼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白内障136例(272只眼)纳入本研究。其中,无DR者65例(130只眼),有DR者71例(142只眼)。比较患者术眼术前及术后6个月眼底病变进展情况,并与对侧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DR者术后6个月未发生眼底病变。有DR者71例(142只眼)中23只眼发生眼底病变进展,其中手术眼组21只眼(29.58%,21/71);对侧眼组2只眼(2.82%,2/71)。手术眼组术后DR进展率明显高于对侧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91, 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DR的病变程度与术后DR进展率明显相关。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可加重DR患者眼底病变进展,DR的病变程度是其进展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阈值前期1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住院治疗的阈值前期1型ROP且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的患儿107例(208眼),其中行康柏西普治疗(IVC)45例(86眼)作为IVC组,雷珠单抗治疗(IVR)62例(122眼)作为IVR组。IVC组中I区病变16例(32眼),II区病变29例(54眼);IVR组中I区病变23例(46眼),II区病变39例(76眼)。术后定期随诊观察眼内炎症反应、ROP病变消退情况、ROP病变复发再治疗率和复发再治疗间隔时间。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2组间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治疗时矫正胎龄、病变分区、急进型ROP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VR组和IVC组的复发再治疗率分别为45%和35%,其中I区为61%、63%,II区为37%、19%,2组间II区病变复发再治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4,P=0.024)。IVR组和IVC组II区复发再治疗时间分别为注药后(8.8±2.5)周和(11.2±3.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治疗ROP均有效,治疗后复发与病变分区有关,且康柏西普治疗II区病变复发再治疗率低于雷珠单抗的治疗。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玻璃体腔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后节小眼畸形-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7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经临床及基因检查确诊的后节小眼畸形-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1例患儿(先证者)和3名家系成员纳入研究。采集其病史及家族史,绘制家系图谱;并行视力、视野、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电图(ERG)检查。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妹妹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基因突变位点。对可疑致病突变位点通过Sanger进行验证,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基因突变位点的致病性。结果先证者10月龄时父母发现其视力差。至3岁时右眼、左眼矫正视力分别为0.3、0.4。眼前节未见异常。双眼极高度远视。眼轴长度分别为14.47、15.78 mm。双眼视盘偏小、潮红;黄斑区可见皱襞,未见明显色素紊乱。ERG检查,双眼视杆细胞反应、最大混合反应轻-中度降低,单闪视锥反应、30 Hz闪烁反应中-重度降低。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膜型卷曲相关蛋白(MFRP)基因第4、13外显子上分别存在c.363delC/p.Thr121Thrfs*16、c.1627C>T/p .Gln543Stop,37的复合杂合突变。前者为移码突变,编码16个氨基酸后终止;后者为无义突变,截断了37个氨基酸。两者均属于基因功能失活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高致病性,并符合家系共分离。先证者母亲、妹妹携带c.363delC,父亲携带c.1627C >T。结论MFRP基因c.363delC/p.Thr121Thrfs*16、c.1627C>T/p.Gln543Stop,37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本家系的致病基因。

  • 标签: 小眼 色素性视网膜炎 MFRP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手术治疗的PDR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护,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视力、《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CLVQOL总分为(75.48±9.21)分,高于对照组的(65.22±8.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5);观察组视力为(0.70±0.21),优于对照组的(0.61±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观察组SAS评分为(35.77±0.31)分,低于对照组的(42.30±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P<0.05)。结论通过中医辨证施护,能促进PPDR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术后不适,减轻患者焦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围手术期 围手术期护理 医学,中国传统 辨证施护 生活质量 视觉,眼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层级随访追踪管理干预对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术后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DR手术后出院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随访追踪管理,观察组出院后采用层级随访追踪管理,两组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随访率、随访应答率、随访困难率、随访满意率以及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随访率、随访应答率、随访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随访困难率低于对照组,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PG、2hPG、HbA1c低于对照组,AHSMSR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随访追踪管理应用于行DR术后出院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随访依从性,改善血糖代谢,提高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效果较理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层级随访追踪管理 糖代谢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研讨综合性护理在视网膜脱落手术患者中的价值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视网膜脱落手术治疗的62例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分设到研究和对照两组,每组各31例,分别接受综合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视力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研究组病人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77%比对照组74.19%高(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在视网膜脱落手术患者中的价值较高,可明显改善病人护理满意度,有效提高病人视力水平,护理措施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视网膜脱落手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措施在视网膜脱落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3月视网膜脱落患者共6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眼压复常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降眼压药使用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眼压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眼压复常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降眼压药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眼压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措施对于视网膜脱落的护理效果确切,优于常规护理,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措施 视网膜脱落患者 术后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照射时间下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视网膜的影响,寻找照射的安全时间。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0 min组)和照射10、20、30及40 min组,每组12只,均取左眼进行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370 nm,10 mW/cm2)。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生化反应试剂盒检测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组织中SOD、CA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排列有序,照射10 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结构损伤逐渐加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光感受器细胞外节膜盘层状结构完整,光感受器细胞内节线粒体结构完整,线粒体嵴结构连续,照射10 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结构损伤逐渐加重。各组视网膜组织中MDA浓度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5,P<0.05),其中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MDA浓度分别为(11.31±1.84)、(14.94±1.04)和(18.25±1.42)nmol/mg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3±0.02)nmol/mgpro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MDA浓度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组织中SOD、CAT和GSH-Px活性及SOD、CA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逐渐降低,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09、34.18、35.60、115.75、78.86,均P<0.05),其中照射20、30、40 min组与对照组比较,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0 mW/cm2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兔眼10 min是安全的,照射时间过长可引起视网膜损伤。

  • 标签: 胶原交联 巩膜/药物作用 核黄素/药理 紫外线/不良反应 光感受器细胞/药物作用 光敏剂/毒性作用 实验性放射损伤/病理,超微结构 脂质过氧化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