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驹桥镇大杜社地区流动儿童基本信息和查漏补种现状,旨在提升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早日实现麻疹消除目标.方法严格根据?北京市学龄前儿童强化查漏补种工作方案?相关要求,在实现地区卫生院和辖区村委良好协作的基础上,掌握辖区流动儿童实际情况,及时发送疫苗接种通知单,告知儿童家长定时前来查漏补种.结果我地区流动儿童数量主要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且与此同时,补卡补证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且总体来说,疫苗漏种率呈现出升高趋势.结论地区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会影响到流动儿童数量的变化,虽然当前我地区流动儿童接种情况得到了改善,但还存在儿童疫苗接种不够及时以及接种合格率较低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流动儿童查漏补种体系,从根本上控制麻疹.关键词流动儿童;查漏补种;控制;麻疹;效果中图分类号R51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13-01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一些原因。方法在各大儿童医院、社区、人口流动较多的地方,选取了在本市居住超过了3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200名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对于国家计划免疫接种的情况,并且研究影响影响他们接种情况的因素。结果在被接受调查的200名儿童之中,国家规定的6种疫苗全部进行了接种的儿童占85.15%,没有完全接种6种疫苗的儿童占了10.29%,而一种疫苗都未接种的儿童占了4.56%。结论通过对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加大对我国流动儿童进行免疫接种的教育和宣传,旨在提高我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减少一些易患疾病的发生,保证我国流动儿童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简介:摘要:最近几年以来,连续流动化学应用的越来越多,相关数据可看出,不论是他的反应数量还是反应的类型,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应用的领域也越发广泛,在制药过程中的用处也逐渐得到了凸显。和传统的制药所用技术做对比,有较明显的优势,连续流动化学装置更为安全,因为它不会在装置中存留与传统装置相比较多的物料。此外,连续流动化学还具有着程度很高的自动化,拥有在线监测的优势。连续流动技术的设计使它在药物合成过程中能够达到批次反应达不到的安全条件,也使得药物合成过程拥有更高的质量和较少的杂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反应停留的时间,连续流动化学在合成反应的优化中也有很大使用空间。本文将对连续流动化学在药物合成中怎样利用进行探究分析,希望能就连续流动化学在药物合成过程中怎样能更好的利用这一问题给出一个参考。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辖区范围内适龄流动儿童及家长资料200份,其中包括按时按计划接受儿童100例、未按时按计划接种儿童100例,将其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家长职业、家长学历、居住地、计划免疫接种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结果 研究显示,研究组中家长非打工人员、学历高中及以上、居住城镇、了解计划免疫接种相关知识者的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长为流动打工人员、学历高中以下,居住在农村,不了解计划免疫接种相关知识,是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针对性上述人员,实施管理性干预,通过加强宣教等方式,保证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简介:目的探讨患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健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远端创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患肢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对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9例小腿中远端创面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为20~43岁,平均33.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2个月,平均6.3个月.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3cm×6cm~33cm×11cm.术中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为15cm×7cm~35cm×13cm.术中采取患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小腿受区血管蒂,其伴行静脉作为皮瓣的回流静脉,并桥接健侧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进行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全部成活.9例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色泽及厚度恢复满意,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和瘢痕挛缩,供区大腿活动及肌肉力量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2~25mm,平均17.3mm.所有患者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末次随访时按照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标准评定修复效果:得分为7~10分,平均8.9分;患者对术后治疗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健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小腿中远端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