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重症肢体缺血(CLI)缺血性溃疡患者影像资料中膝下动脉病变的分布特点及侧支循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成功实施angiosome概念指导下膝下动脉血运重建的152例(152条患肢)CLI缺血性溃疡患者的术前膝下动脉造影影像学资料,糖尿病组患者106例和非糖尿病组46例,对两组患者膝下动脉病变受累数量、缺血溃疡区域angiosome位置分布、膝下动脉侧支循环状况以及足部动脉弓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CLI缺血性溃疡患者溃疡高发于足底外侧支动脉angiosome(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间溃疡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膝下动脉受累数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血管受累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膝下动脉PA受累率(69.8%)低于ATA(89.6%)和PTA(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膝下动脉PA受累率(56.5%)低于ATA(80.0%)和PTA(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下动脉多支受累高于单支受累(P〈0.05)。糖尿病组3支小腿动脉病变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非糖尿病组1支小腿病变多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足部动脉受累数多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足部动脉受累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下动脉Jenali侧支评分Jenali0级糖尿病组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Jenali3级糖尿病组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CLI缺血性溃疡患者腓动脉前穿支-胫前或胫后动脉连接出现率最高(P〈0.05)。糖尿病组腓动脉前穿支-胫前或胫后动脉连接出现率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其它动脉连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LI缺血性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膝下动脉受累更为严重,侧支循环建立差;溃疡分布�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局部及全身性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眼底表现、视野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治疗前后的视力等。结果40.6%的患眼视力提高,54.9%视力稳定,4.5%视力恶化。视力开始提高的天数平均为13天。结论典型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发病年龄在45岁以上,具有高血压、糖尿病、高粘血症或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突然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眼底检查发现视盘水肿淡白,伴有动脉缩窄,视野呈现连盲点的半侧性缺损,FFA早期视乳头表现为弱荧光,晚期增强。经综合治疗,患者的视力、视野有一定改善。
简介:摘要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发病率低、误诊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增加,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本文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其诊断率,减少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焦作市中医院急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与溶栓组,每组43例。溶栓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针灸组在溶栓组基础上采用针灸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凝血纤溶情况[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脑血管储备功能(CVR)、脑血管搏动指数(P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90.70%,39/43)高于溶栓组(74.42%,32/43),P<0.05。治疗后,针灸组NIHSS、ADL、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溶栓组,BI评分高于溶栓组(P<0.05)。治疗后,针灸组FBG和D-D低于溶栓组,PT和APTT长于溶栓组(P<0.05)。治疗后,针灸组CVR高于溶栓组,PI低于溶栓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临床症状和大脑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抽取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斑块稳定程度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的颈动脉超声参数,比较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的血管狭窄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情况。结果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研究组内膜中层厚度为(1.25±0.36)mm,大于对照组的(0.75±0.25)mm,P<0.05;研究组收缩期峰值流速为(59.32±0.25)cm/s,小于对照组的(73.36±0.25)cm/s,P<0.05。两组血管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检出易损斑块12例(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18例(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血管狭窄严重者占比(10/12)高于稳定斑块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神经功能轻度缺损患者占比(7/12)和预后良好患者占比(6/12)低于稳定斑块组(12/18,11/18),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可有效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变化和斑块情况,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提供积极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