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肢体缺血(CLI)缺血溃疡患者影像资料中膝下动脉病变的分布特点及侧支循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成功实施angiosome概念指导下膝下动脉血运重建的152例(152条患肢)CLI缺血溃疡患者的术前膝下动脉造影影像学资料,糖尿病组患者106例和非糖尿病组46例,对两组患者膝下动脉病变受累数量、缺血溃疡区域angiosome位置分布、膝下动脉侧支循环状况以及足部动脉弓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CLI缺血溃疡患者溃疡高发于足底外侧支动脉angiosome(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间溃疡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膝下动脉受累数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血管受累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膝下动脉PA受累率(69.8%)低于ATA(89.6%)和PTA(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膝下动脉PA受累率(56.5%)低于ATA(80.0%)和PTA(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下动脉多支受累高于单支受累(P〈0.05)。糖尿病组3支小腿动脉病变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非糖尿病组1支小腿病变多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足部动脉受累数多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足部动脉受累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下动脉Jenali侧支评分Jenali0级糖尿病组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Jenali3级糖尿病组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CLI缺血溃疡患者腓动脉前穿支-胫前或胫后动脉连接出现率最高(P〈0.05)。糖尿病组腓动脉前穿支-胫前或胫后动脉连接出现率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其它动脉连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LI缺血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膝下动脉受累更为严重,侧支循环建立差;溃疡分布�

  • 标签: 重症肢体缺血 缺血性溃疡 糖尿病 膝下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缺血中风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患者的脑部供血障碍所造成的脑组织相应区域出现缺血、低氧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使患者的脑组织出现很大程度的损伤,使其出现一系列生化代谢失常、病理形态软化改变等,由此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种疾病是一种脑组织上受到多层次、多方面损害的疾病。针对该病进行相应的治疗,针刺治疗有着比较大的优势,疗效显著。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针刺治疗缺血中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现针对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针刺治疗 缺血性中风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用于治疗缺血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和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的缺血心脏病的住院和门诊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用药过程中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

  • 标签: 黄芪 缺血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缺血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缺血视神经病变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局部及全身性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眼底表现、视野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治疗前后的视力等。结果40.6%的患眼视力提高,54.9%视力稳定,4.5%视力恶化。视力开始提高的天数平均为13天。结论典型的缺血视神经病变患者发病年龄在45岁以上,具有高血压、糖尿病、高粘血症或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突然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眼底检查发现视盘水肿淡白,伴有动脉缩窄,视野呈现连盲点的半侧性缺损,FFA早期视乳头表现为弱荧光,晚期增强。经综合治疗,患者的视力、视野有一定改善。

  • 标签: 缺血性视神经 病变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在100例缺血卒中患者与对照组间进行12项危险因素对照研究,并将中青年和老年前期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电图异常、脑卒中家族史、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风心病是中青年缺血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对预防缺血卒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中青年 血压 血脂
  • 简介:摘要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是一种发病率低、误诊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增加,生活习惯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本文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其诊断率,减少死亡率。

  • 标签: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临床特点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缺血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研究时间自2016年5月开始至2017年8月结束,选取67例我科收治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n=34)和常规治疗组(n=33),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针灸治疗组予以针灸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结果针灸治疗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缺血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根据病情不同的发展情况分为急性期和平稳期。处于急性期的病患其病情进展迅速,情况较为危急,除了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对病患进行治疗之外,还需要配合一定的护理方案来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在对缺血脑卒中急性期病患的护理包括症状方面的管理、早期康复训练以及并发症的护理等,能够有效提高对病患救治成功的概率以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期 临床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缺血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静脉溶栓治疗的92例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4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8例、牙龈出血12例。出院后随访3~6个月,GOS评分5分22例,4分35例,3分23例,2分8例,1分4例。结论:在有效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严密的病情观察,科学的、个体化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 静脉溶栓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肺动静脉畸形(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PAVMs)可诱发隐源性卒中,也是导致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PAVMs患者发生缺血卒中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超声心动图联合声学造影可用于PAVMs的早期筛查,尤其是对于不明原因的青年卒中患者。经治疗后,PAVMs患者发生缺血卒中的风险降低。文章通过检索关于PAVMs与缺血卒中的研究,总结PAVMs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以期提高对PAVMs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肺动脉 卒中 脑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辅助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焦作市中医院急诊收治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与溶栓组,每组43例。溶栓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针灸组在溶栓组基础上采用针灸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凝血纤溶情况[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脑血管储备功能(CVR)、脑血管搏动指数(P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90.70%,39/43)高于溶栓组(74.42%,32/43),P<0.05。治疗后,针灸组NIHSS、ADL、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溶栓组,BI评分高于溶栓组(P<0.05)。治疗后,针灸组FBG和D-D低于溶栓组,PT和APTT长于溶栓组(P<0.05)。治疗后,针灸组CVR高于溶栓组,PI低于溶栓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助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临床症状和大脑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针灸 中医证候积分 神经功能 炎性状态
  • 简介:摘要缺血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血管神经网络。脑静脉是血管神经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提供有效的引流途径并维持足够的脑灌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静脉引流系统功能正常对于缺血卒中患者转归可能与动脉灌注同等重要。然而,相对于脑动脉系统,脑静脉系统尚未引起足够关注。文章就脑静脉系统的解剖、在缺血卒中后的影像学改变以及缺血卒中及其相关并发症可能涉及的脑静脉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静脉 侧支循环 神经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缺血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新郑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抽取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斑块稳定程度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的颈动脉超声参数,比较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的血管狭窄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情况。结果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研究组内膜中层厚度为(1.25±0.36)mm,大于对照组的(0.75±0.25)mm,P<0.05;研究组收缩期峰值流速为(59.32±0.25)cm/s,小于对照组的(73.36±0.25)cm/s,P<0.05。两组血管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中,检出易损斑块12例(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18例(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血管狭窄严重者占比(10/12)高于稳定斑块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神经功能轻度缺损患者占比(7/12)和预后良好患者占比(6/12)低于稳定斑块组(12/18,11/18),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可有效评估缺血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变化和斑块情况,为缺血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提供积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颈动脉 缺血性脑卒中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脑出血后幸存者面临着出血复发和缺血事件发生的双重风险,因此脑出血后血管性事件的预防常常存在治疗矛盾。目前临床实践中重点关注了脑出血的复发,而忽略了对缺血事件的预防。如何权衡出血与缺血复发的风险、是否使用抗栓和他汀类药物以及何时启动治疗,是脑出血后二级预防的棘手问题。文中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梳理脑出血后继发缺血事件诊治中的关键问题,旨在促进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对这一重要领域进行关注和探索。

  • 标签: 脑出血 缺血性事件 抗栓 他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前臂缺血肌挛缩不同时期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及疗效分析。方法自2008年至2020年我科共收治小儿前臂缺血肌挛缩19例,予手术治疗,随访统计手术疗效,并对不同时间的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前臂缺血肌挛缩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手术越早,疗效越好,需要的手术次数越少,手术方式越简单;患儿年龄越小恢复越好。结论儿童缺血肌挛缩的手术越早介入,对神经、肌肉和关节功能的恢复越好,所需手术次数越少,并且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儿童 前臂 缺血性肌挛缩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缺血卒中是引起人类死亡和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肥胖是缺血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预防肥胖可减少患者发生首次卒中的概率。然而,对于已经发生缺血卒中的患者,较高的体质指数(BMI)可能与缺血卒中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卒中复发减少、功能预后改善相关,这种现象称为肥胖悖论。肥胖悖论的现象让我们看到了肥胖对缺血卒中可能具有有益的一面。因此,本文将以肥胖与缺血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关系,特别是肥胖悖论进行综述。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肥胖 脂肪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