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与艰巨的防控任务,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的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与医疗、交通、教育、生活、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在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复工复产各环节发挥出积极效用,使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与落地实施更加科学精准,成为科技抗“疫”的中坚力量。但与此同时,受到数据支撑、算法创新、技术融合等因素的影响,人工智能在一些复杂、特殊场景下的应用局限也随之凸显,阻碍了技术潜力的进一步发挥。如何针对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深入思考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是推动人工智能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深化应用的重要基础。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工具。这些系统通过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传染病的实时监测、快速预警和精准干预从而有效提高了公共卫生应对能力。然而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数据隐私保护、技术实现的复杂性、跨部门协作的困难以及系统在应对新兴疾病时的适应性问题。本文将对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未来公共卫生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SF-36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围绕冠心病急救患者应用以HFMEA模式为基础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方案的效果予以探究。方法:从我院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之间接收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出8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方案,研究组实施基于HFMEA模式的风险管控干预方案。组间对比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从急救相关时间、成功率与不良事件等指标方面进行小组对比,研究组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抢救冠心病患者时,应用以HFMEA模式为基础的急救护理流程风险管控方案有利于优化抢救效果,有效规避各类不良事件。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环形支撑管置管术治疗深部泪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深部泪小管断裂58例(58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泪小管逆向置管联合远端支撑管缝线固定的改良环形硅胶支撑管置管术。术后随访(53.36±27.43)个月。观察其效果。结果患者年龄9~76(39.52±14.86)岁,下泪小管深部断裂52例,上泪小管深部断裂5例,上下泪小管均断裂1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未见相关并发症。结论以泪小管逆向置管联合远端缝线固定的改良环形支撑管置管术治疗深部泪小管断裂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泪小管阻塞患者共90例,根据泪小管阻塞长度分为≥5 mm组(A组)与<5 mm组(B组),每组各45例。均行改良泪小管置管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A组治愈29例(64.44%),有效10例(22.22%),无效6例(13.34%);B组治愈31例(68.89%),有效13例(28.89%),无效1例(2.22%),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 P=0.045)。结论改良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泪小管阻塞临床效果确切,对阻塞长度<5 mm者疗效优于阻塞≥5 mm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奔跑位智能控压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 时间: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象:上尿路结石患者共120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输尿管软镜落实钬激光碎石术,观察组采用智能控压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结石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智能控压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结石清除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奔跑位智能控压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 时间: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象:上尿路结石患者共120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输尿管软镜落实钬激光碎石术,观察组采用智能控压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结石清除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智能控压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结石清除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管控在新生儿脑功能监测安全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实施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的52例新生儿,试验组应用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管控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监测成功率为92.31%,对照组为6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护人员风险处理意识、风险要素意识、风险处理态度、风险处理意向、治理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管控可明显提升新生儿实施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的成功率,并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认知以及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个体胰岛素剂量管控护理干预,探究其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间于我院确诊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依据等分法分为2组,每组各纳入70,其中干预组实施个体胰岛素剂量管控护理模式;对比组实施传统护理,对比2组间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施分组护理护理后,干预组的血糖指标均优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指标均高于对比组,组间比较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胰岛素剂量管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指标,并降低其血糖评分,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体胰岛素剂量管控护理在老年人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金华市第二医院老年科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而行胰岛素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医生调整胰岛素剂量的方案,观察组患者由糖尿病专科护士依据医生制定的血糖调整方案卡对患者自我调整胰岛素剂量进行全程随访。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血糖指标、急性并发症发生率、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7.03±2.37)mmol/L、(8.25±2.23)mmol/L、(7.86±1.82)%,低于对照组的(7.59±2.01)mmol/L、(10.05±2.28)mmol/L、(8.68±1.75)mmol/L(t=8.62、9.52、7.95,P=0.026、0.018、0.031)。观察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28.33%(χ2=4.09,P=0.043);观察组患者对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并发症知识了解率分别为93.33%、91.67%、91.67%,均高于对照组的78.33%、76.67%、78.33%(χ2=8.62、9.52、7.95,P=0.018、0.024、0.041);观察组足部护理、主动监测血糖、胰岛素剂量调整评分分别为(8.2±1.8)分、(8.7±1.2)分、(8.6±0.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1±1.7)分、(7.3±1.1)分、(7.2±1.3)分(t=6.86、7.21、7.87,P=0.037、0.032、0.026)。结论个体胰岛素剂量管控护理在血糖控制方面安全有效,且能降低糖尿病急性发病率,提高糖尿病知识水平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护理活动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乳腺癌PICC导管留置患者共131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对照组65例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6例在该基础上增加优化护理活动,积极预防PICC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比较两组PICC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乳腺癌PICC导管留置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减少PICC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