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062606中药熏洗治疗儿童扁平疣98例疗效观察/樊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7).-1261~1262将98例患儿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中药熏洗法。中药组方:防风、细辛、赤芍各10g,败草、蒲公英各30g,板蓝根、桃仁各15g,苦参、蛇床子20g,薏米50g,2次/d。对照组外用酞丁胺溶液,2次/。2组均连续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判定结果。果: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39,P<0.5),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4.10,P<0.01)。参3(李志文)062607儿童斑秃与骨密度关系的初步探讨/刘…∥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3).-152~153对71例斑秃患儿[斑秃分为点状(<1cm=秃发、斑(>1cm)秃发和普秃]及46例成人3种类型斑秃患者行骨密度、血清锌、钙和铁测定比较及生活习惯调查。果:儿童组各型秃发中,点状秃发型骨质疏松的百分率高(74.29%),斑秃型次之(46.88%),普秃型中未见骨疏松者;儿童组斑秃患者中骨质疏松的阳性百分率明高于成人斑秃组(P<0.001);儿童组斑秃患者中血清量元素下降的百分率高于成人斑秃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消毒待干后穿刺动静脉内瘘降低感染率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160例动静脉内瘘需要穿刺的患者,分为80例研究组和80例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皮肤消毒待干后穿刺动静脉内瘘,对照组在消毒后立即穿刺动静脉内瘘。对比两组穿刺后皮肤红、肿、热、痛发生情况;观察两组穿刺后2月内动静脉内瘘的感染率。结果消毒液待干后进行穿刺的研究组没有一例发现红、肿、热、痛等现象,而对照组则发现有1例患者穿刺皮肤周围有发红的现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两组穿刺后2月内动静脉内瘘的感染率,研究组为0%,对照组为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液未干燥时,对动静脉进行穿刺能使附着在皮肤表面的消毒液或细菌会随着穿刺针进入血管内,同时,消毒剂对微生物作用时间也不够,因此引起感染,所以消毒皮肤待干后穿刺动静脉内瘘,能使其降低感染率,从而能更好的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后降低失禁性皮炎患病几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名失禁性皮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案,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将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从实验结果得知,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且患者的失禁性皮炎发生概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失禁性皮炎患者使用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具有较大作用,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患病几率,具有较大的医学应用价值。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护理专案对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新生儿112例(2019.01-2020.12),按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护理专案,对比两组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6.07%(9/56)、3.57%(2/5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4.940,P=0.026)。结论 应用护理专案能有效预防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降低其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皮肤色素性疾病治疗中,应用强脉冲光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对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92例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皮肤色素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的参考依据,分为参照组(n=46例)执行激光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探究组(n=46例)执行强脉冲光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探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复发率等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皮肤色素性疾病治疗中,采用强脉冲光进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具有重要帮助,还有助于控制患者复发情况,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皮肤病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综合平台(智能皮肤)与皮肤科医师对随机皮肤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评估患者就诊对智能皮肤的满意度。方法:使用皮肤病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综合平台。门诊随机抽取 60位患者,使用智能皮肤诊断其皮肤疾病,并对其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同时,总结 60位患者的医生诊断。比较二者的诊断准确率,并对患者满意度问卷做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 AI对随机皮肤病的图像的总准确率为 74.36%,皮肤科医师的诊断准确率的总准确率为 78.47%,P> 0.05,结果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人工智能诊断与医生诊断过程,您认为谁更舒适?选择“ A、人工智能”为 55.36%,选择“ B、医生”为 44.64%,P< 0.05,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只有人工智能诊断时,您认为会按人工智能的诊断结果使用药物吗?选择“ A、会”为 19.87%,选择“ B、不会”为 80.13%。P< 0.05,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未来您会再次选择人工智能诊断皮肤疾病吗?选择“ A、会”为 39.46%,选择“ B、不会”为 60.54%。P< 0.05,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智能皮肤与临床医生诊断随机皮肤病准确率相似。患者对人工智能的接受程度与临床医生相比更差。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接触护理在降低新生儿血糖发生率的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足月孕妇分娩新生儿100例,抽取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其中自然分娩60例,剖宫产40例,对100例新生儿实施皮肤接触护理,比较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分析皮肤接触护理对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探究分娩方式差异性对于新生儿低血糖产生的影响。结果 ①阴道分娩新生儿在实施皮肤接触护理前低血糖发生率10%,进行护理后低血糖发生率1.6%,组间数据P<0.05;②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在实施皮肤接触护理前低血糖发生率17.5%,进行护理后低血糖发生率2.5%,组间数据P<0.05;③阴道分娩以及剖宫产分娩新生儿护理前后低血糖发生率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但护理后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护理前。结论 临床对新生儿采用皮肤接触护理能够将低血糖发生率降低,对于不同分娩方式的新生儿实施皮肤接触护理后,其低血糖发生率相比差异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