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lncRNAHOTAI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91例NSCLC患者,取其经手术切除癌组织91例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6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以上标本的HOTAIR水平,分析NSCLCHOTAI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CEA水平)的关系,并分析不同HOTAIR水平的预后情况。结果NSCLC组织的HOTAIR相对表达量为6.271±0.884,高于癌旁组织的1.027±0.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中HOTAIR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CEA异常均无关,而与TNM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Ⅱ+Ⅲ期、肿瘤大小〉3cm及有淋巴结转移者的HOTAIR表达均高于对应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1例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36.4个月,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CEA水平无关,但与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HOTAIR表达有关,其中HOTAIR高表达者中位OS为27.8个月,低于低表达者的36.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HOTAIR表达是影响N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HOTAIR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均有关,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比较腹腔镜与小切口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各为49例。98例腹股沟疝患者均接受了治疗,两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方案,对比组采取小切口腹股沟疝手术;研究组采取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比较对比组和研究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对比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患者的出血量较少,治疗时间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的治愈人数为24人,好转人数为20人,无效人数为5人,总有效率为89.79%;研究组治愈人数为29人,好转人数为17人,无效人数为3人,总有效率为93.8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给予不同的手术方案,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稳定了患者的病情,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但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在临床护理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阑尾炎患者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总结。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外再选取早年行传统阑尾切除术的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感染率及术后恢复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恢复时间明显较短,术后感染率和出现瘢痕率明显较低,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在阑尾炎治疗中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感染率和出现瘢痕率都比较低,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2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诊断,分析对比三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51例患者中有57个病灶,病灶最大直径小于3cm;57个病灶中48个中-低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9个病灶高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高分化癌开始消退时间与中-低分化癌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92%(40/52)、90.38%(47/52)、82.69%(43/52),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增强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进行早期诊断,诊断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手法复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观察组行手法复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为96.0%,对照组为72.0%,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2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手法复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优良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目的了解三门核电站运行前宁海毗邻区域环境γ辐射剂量和环境介质的放射性水平,建立环境辐射本底基线数据。方法采用碘化钠闪烁体探测法和热释光累积剂量法测定监测区域环境γ外照射剂量率和环境辐射累积剂量,采用低本底α/β探测装置测定监测区域水源水总α和总β辐射剂量,食品样品放射性核素采用γ能谱仪测定。结果监测区域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928mSv;原野γ外照射剂量率为(98.32±21.08)nGy/h;环境辐射年累积剂量为(1.040±0.044)mSv。原野γ外照射剂量率和环境辐射累积剂量均有季节性差异。20km范围内监测区域环境γ外照射剂量率和环境辐射累积剂量与10km和30km范围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品样品放射性核素检出值均远小于国家标准,水源水样品总放射性指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结论三门核电站宁海毗邻区域放射性本底在正常水平范围内,环境放射性本底有季节性差异。本次调查为三门核电站运行前宁海毗邻区域放射性本底建立了基线数据,^90Sr、^137Cs、^131)I等人工放射性核素是今后食品样品监测的重点。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横截面积(CSA)改变,及其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糖尿病病程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4例(患者组)。依据TCSS评分评价糖尿病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DSP),并分为无DSP(0~5分)、轻度(6~8分)、中度(9~11分)及重度DSP(12~19分)亚组;依据糖尿病病程分为0~5年、6~10年、11~15年及〉15年亚组。同期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均行下肢神经超声检查,检测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的CS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组各亚组及正常对照组间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C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隐神经、腓肠神经和胫后神经CSA均与TC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615、0.632、0.641,P均〈0.05),且均与糖尿病病程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613、0.643、0.682,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高频超声所示下肢周围神经CSA改变与神经损害严重程度及糖尿病病程有关。高频超声可为糖尿病感觉运动多发神经病的分期诊断提供依据。
简介:目的研究以β-谷甾醇为膜稳定剂的囊泡的制备工艺,寻找制备囊泡的新材料。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以β-谷甾醇为膜稳定剂,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囊泡。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影响囊泡包封率的因素。建立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研究囊泡的包封率及稳定性。结果盐酸小檗碱囊泡的最优制备处方为:盐酸小檗碱的浓度为0.5mg·mL^-1,司盘20与β-谷甾醇质量比为250∶15,缓冲液pH值为10。所得囊泡粒径在300~800nm,包封率为36.9%。放置7d后,包封率达到最大值38.14%。结论以β-谷甾醇为膜稳定剂的盐酸小檗碱囊泡圆整度好,形态均一,包封率较高,但常温下放置稳定性不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妇产科患者,将这9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对实验组的妇产科患者进行风险控制管理,并实施人性化管理,对对照组的妇产科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治愈率在97.8%,对照组的治愈率在88.9%,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14d,平均住院时间是7d,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是5-20d,平均住院时间是10d,两组也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如果能够进行风险控制和实施人性化管理,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患者的康复也会更快,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之间于我院分娩的正常产妇2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实施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9.0%,高于对照组(83.0%),产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低于对照组(15.0%),在相同就诊环境下,对对诊环境、技术水平服务、疑难解答服务与主动关怀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后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有助于调节产妇的身体状态,消除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预防不良反应,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