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为初次进行超声检查以及磁共振检查结果有差异的患者行第二次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磁共振和初次乳腺超声检查结果有差异的8例患者参与研究,本组患者进行第二次乳腺超声检查,最终诊断结果以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为准。计算患者经磁共振和第二次乳腺超声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阳阴两性预测值。结果经检查8例患者发现10个乳腺病灶,经计算磁共振与第二次乳腺超声检查的各项诊断率的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且10个病灶中,共有6个为良性,4个为恶性。结论为磁共振和初次乳腺超声检查结果有差异的患者行第二次乳腺超声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第二次超声乳腺检查结果中的特异性明显优于磁共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选择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9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随机分组。腹壁横切口剖宫产组选择腹壁横切口手术,腹壁纵切口剖宫产组选择腹壁纵切口手术。分析手术成功率;手术的总时间、胎儿娩出的时间、手术过程总出血情况;治疗前后产妇生命体征、血红蛋白水平;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新生儿娩出1分钟内的Apgar评分低于7分的比例。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相同,P>0.05;腹壁纵切口剖宫产组效果、生命体征、血红蛋白水平、手术的总时间、胎儿娩出的时间、手术过程总出血情况、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新生儿娩出1分钟内的Apgar评分低于7分的比例和腹壁横切口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次剖宫产产妇实施腹壁纵切口手术可获得较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有关胃溃疡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09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36例胃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的将这36例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18例患者,观察组中的患者接受的治疗就是本院采用的针对性治疗方法,而对照组中的患者的接受的治疗方法为常规的药物等方面的治疗,对两组实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各自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一段时间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治疗后的治疗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5%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率60%相比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的溃疡病变复发率方面比较中,观察组的效果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其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中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对胃溃疡患者实施治疗,对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探究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骨科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体位护理、止痛药物、干预等方式进行护理。分别观察手术后当天、1、2、3天之后的患者疼痛程度。结果患者手术之后当天患者疼痛评分(3.75±1.21)分、1天之后的患者疼痛评分(3.30±1.61)分、2天之后的患者疼痛评分(3.15±144)分、3天之后的患者疼痛评分为(2.45±1.33)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天评分要低于手术1、2天,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术后,临床针对性护理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体位护理多个方面着手,才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对宫外孕患者实施针对性急救与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入手,从中选取出 64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进行本文的研究,之后将其进行平均分组,一组为 32例的参照组,采取常规急救与护理,另一组为 32例的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急救以及护理。并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两组的疼痛评分上看,在实施护理以前,实验组与参照的疼痛评分比较结果显示( p>0.05),说明无统计学意义,在实施护理以后,与实施护理以前相比差异显著,且实施护理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与参照组相比的结果显示(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再从护理满意度上对两组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显示( p<0.05),差异显著。结论 采用针对性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对宫外孕患者实施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针对性护理。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就诊的100例骨科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接受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髋关节活动度。结果:研究组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术后1、3、5d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髋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度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骨科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度,利于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 骨折属于临床最为常见的病症类型,多因突发性事件所导致,且多数患者骨折症状较为严重,甚至存在有粉碎性骨折等症状,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在对骨折患者治疗期间,更需要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进行恢复。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对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将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价值。方法 在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骨折患者70例为对象,随机均分对照组(35例,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损伤部位的变化情况准确进行分析,并告知患者在术后恢复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并开展常规体位指导、生活方式指导等干预。观察组(35例,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为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生活层面护理干预以及科学饮食指导、生理层面干预等,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得到最为全面的护理支持。对两组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心理状态按照SDS、SAS量表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2.42±0.22)d,切口愈合时间为(5.25±0.26)d,住院时间为(7.01±0.24)d,观察组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为(36.89±2.11),SAS评分为(35.05±2.13),对照组SDS评分为(42.42±1.92),SAS评分为(44.14±2.13),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近10年,我国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迅速增长。然而,纵观既往制定的临床实践指南,能与国际接轨的高质量指南为数不多,主要原因是许多临床专家在制定指南之前并不熟悉其相关流程和规则,严重影响了指南的质量。临床实践指南需从临床问题出发,通过凝练化解为目标人群、方案或干预措施、其他备选措施以及可能的结局指标(即PICO问题),利用全面的系统评价、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系统,对评价的措施给予确切的推荐意见。制定过程当中,需要同时考量推荐意见对适用人群的利弊,包括权衡适用人群的偏好和价值观、成本效益、医疗保健系统等。由此,一部高质量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需要多维度思考(从临床医生、患者、政策制定者思考)、实施标准流程(确保指南的科学性、真实性与透明性)以及依赖于多方协作(包括本专业领域专家、方法学家和政策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