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整体护理方法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 2017 年 07 月~ 2020 年 02 月收治的 54 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 27 例):采用一般护理 + 整体护理方式完成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对照组( 27 例):采用一般护理方式完成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就组间平均住院时长、总并发症(窒息、感染、肝功能下降以及心肌炎)率展开对比。 结果: 护理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长( 10.13±2.45 ) d 短于对照组( 15.69±3.02 ) d 明显( P<0.05 );两组患儿并发症主要集中于窒息、感染、肝功能下降以及心肌炎几方面;最终护理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总并发症率( 11.11% )低于对照组( 44.44% )明显( P<0.05 )。 结论:整体护理方式有效运用,可实现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并发症几率降低,并同时将其住院时长显著缩短,最终实现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有效预后。
简介:摘要Epstein-Barr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见于青少年及儿童,成人相对罕见,一般可表现为发热、皮疹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报道1例以皮疹、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成人患者,诊治过程中出现继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诊治效果不佳时,经深入排查发现发疹型药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炎琥宁酊炎琥宁酊治疗儿童传染性软疣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别收集我院自2010年10月~2013年5月40例采用炎琥宁酊联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治疗患儿及40例物理剔除联合聚肌胞注射液外涂治疗患儿进行研究比较,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参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参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酊治疗儿童传染性软疣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儿痛苦,同时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的传染性施行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200例痰涂片阳性有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强化期规范治疗。分别在2个月末及3个月末进行痰涂片复查,研究分析阴转情况。结果2个月末痰菌阴转病例数为2997,阴转率为87.2%,3个月末痰菌阴转病例数为3077,阴转率为91.3%。新发涂阳病人痰菌阴转率最佳,2个月末为96%,3个月末为98%;而复治涂阳病人的临床控制效果不佳,2个月末仅为79.8%。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传染性控制方案,对新发涂阳病人施行规则治疗,减少耐药菌,在控制肺结核传播及流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对复发及复治涂阳病人,首先要作药敏试验,有效的降低排菌肺结核患者,加强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及流行的力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我院输血前、产前、术前4项血液检测结果,为防止发生医疗纠纷,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所有输血前、术前和产前的80例患者血液进行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并分析。结果抗-PT、抗-HIV1/2、HBSAg、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阳性患者50例,阳性率为62.5%,其中以HBSAg阳性率最高,35例,构成比例为70.0%,与其它三项感染性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我院的非输血血液传染性疾病比例较高,为防止医疗纠纷,对受血者输血前检测很有必要,同时也可让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及检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尽量避免职业性感染及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另外,HIV和梅毒的阳性比例上升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警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
简介: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5-10mg/(ks·d),对照组给予炎琥宁5-10mg/(kg·d),疗程7d。结果治疗组热退及异型淋巴细胞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探讨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与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传染性肺结核患者,选取时间为2020.4-2022.8,76例随机分成两组,38例以对照组命名,实施常规护理,38例以试验组命名,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最后进行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健康知识掌握、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住院费用低,住院时间短,P均<0.05。结论:开展临床护理路径不仅有利于提高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认知水平、服药依从性,且可有效促进病情康复,减轻经济负担,保证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有Eostein-Barr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上以发热丶咽峡炎丶淋巴结及肝脾大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加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特征。但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多端)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发生后,患者往往缺乏特异性的临床体征,十分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而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1],医务人员需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引起高度重视并开展有效的治疗。而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在进行病情分析时,都需要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理生理原因进行分析,积极开展现代化的综合治疗,借此保障患儿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纸盒中盲抽签进行分组,43例绿色卡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并纳入对照组,43例黄色卡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并纳入观察组,对比不同组别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对健康知识掌握度及用药依从性均更高(P<0.05)。结论:为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也有利于提升其用药依从性,对控制病情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预防及控制干预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106例我镇居住的健康居民,选定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为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为5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干预组给予针对性预防及控制干预,对比2组研究对象的疾病认知情况和呼吸道疾病发生率。结果:(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研究对象疾病认知情况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研究对象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性预防及控制干预能显著提高居民的疾病认知情况,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具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