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认识女诗人梦如是一个偶然。朋友将她的几首诗给我看,问我认不认识梦如?人是不认识的,诗却是一读就喜欢了。那是一朵《野花》:短短数行,就将她甘于寂寞的美丽襟怀和坚忍心迹表露无遗。因此,人虽未曾见过,却是似曾相识,一见如故似的,仅读她的《野花》就像读到了她,好感由此而来。在我的文学和人生经验中,多少次的以文会友,似乎都没有像这一次那样顺理成章,那样渴望多读一些。就这样,我和梦如成了朋友。

  • 标签: 梦如 女诗人 就这样 诗美 听雨 以文会友
  • 简介:萧红、迟子建同样从一片苍茫的北国走来,同样以别样的女性书写在文坛摇曳生姿,虽然她们之间相隔了五六十年波涛汹涌的岁月,但缪斯女神仍把这两位黑土地的女儿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于萧红与迟子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评论界常常从乡土意识、地域文化、女性叙述、儿童视角等角度切入分析。也有人注意到了两位女作家都以“越轨的笔致”描写了大量的死亡,但这方面的论述相对薄弱,而且主要是对萧红、迟子建死亡书写的不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尚未深入到文化层面进行拓展研究。

  • 标签: 死亡书写 迟子建 萧红 比照 女性书写 乡土意识
  • 简介:“曼·布克奖”,即我们常说的布克奖,创立于1969年,面向所有英联邦国家用英语写作的作家。2002年,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国际金融集团——曼集团开始资助布克奖,因此而更名。布克奖多年来一直代表着英语文坛的最高水平,其以往的获奖者包括: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维·苏·奈保尔,南非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J·M·库切,澳大利亚作家彼得·凯里,印度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等文坛大师级人物。

  • 标签: 布克奖 获奖作品 国际金融集团 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作家 线条
  • 简介:民间审美在20世纪文学现代性转化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以汪曾祺1940年代的小说创作为个案,分析论证其早期审美意识的民间性生成是决定其现代主义选择和认同的根本性因素。

  • 标签: 汪曾祺 民间审美 现代主义
  • 简介:<正>1981年7月,西双版纳各民族读者、作者盼望已久的文化刊物——《版纳》杂志创刊了。它是西双版纳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文化刊物,它的诞生,给西双版纳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如今,《版纳》已走过25周年的历程,出刊整整一百期了。我作为《版纳》杂志的创始人之一、《版纳》曾经的编者,今日忠实的读者,兴奋之情难以形之笔墨。

  • 标签: 千瓣莲 形之笔墨 又香 艺术事业 叙事长诗 文艺刊物
  • 简介:将生命与美的意识的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是观看王君执教的《老王》教学实录后最大的感受。王君将“活命”作为本堂课的切入点和线索。巧妙设计教学各个环节,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带领学生体会人性之美,收到了良好效果。

  • 标签: 课堂教学艺术 生命 审美
  • 简介:梁启超对屈原、陶渊明、杜甫三大诗人的研究表现出他对美学与艺术的深层思考。《屈原研究》重点分析、揭示屈原的高尚人格与悲剧精神;《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主要着眼于陶潜真实自然的个性;《情圣杜甫》突出肯定杜诗爱民的炽热情感以及情感对诗歌创作的重要作用。它们表现出梁启超文学观念的新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悲剧 人格 个性 情感 美学价值
  • 简介:本文从四个维度入手,重新解释康德的关的理想,指出了国内学者在对康德的关的理想的解读上所存在的种种“误区”,进而提出本人对康德的美的理想的涵义及其美学定性的几点看法。

  • 标签: 关的理想 审美理念 审美意象 象征
  • 简介:当枝头上一个小小的虫体,咬破茧蛹的紫色外壳,艰难而又坚定地探出头来,迎面是崭新的光的世界,随后,一只五彩斑斓的蝴

  • 标签: 全省青年 农场场长 场长梁启全
  • 简介:次仁罗布是一位在西藏文坛上艰苦跋涉的青年作家。他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可以说部部是精品。特别是近几年,他厚积薄发,焕发出极强的创作生命力。2004年《西藏文学》第4期上的《前方有人等她》、2005年《西藏文学》第2期上的《雨季》、2006年《西

  • 标签: 西藏文学 意识流小说 新世纪文学 作品 十三世达赖 宗教文化
  • 简介:本文通过对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与程伊川的“作文害道”说所包藏的义理蕴涵的全盘揭示与展露,认为二者所关涉的实际上是人的精神生活与圆满的问题。只不过,黑格尔由于沉陷在思辩哲学的传统中,并没有能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而儒家依道德践履之路却能解决之。本文试图把依道德践履之路而至的最高精神境界称为“美”或美的究竟义,而与艺术分开。之所以作出这种区分,意在不把关与艺术挂搭起来,美是一种实践哲学,人人可行,而艺术则是一种技艺学,属于少数天才。这样便开出了一种理解美的新向度,这种新向度意在强调:即便是一个人没有制作或欣赏艺术的天赋才能,也不失去享受美即诗意人生的机会,甚至可以说,一个人可以不进行任何艺术的活动,但他能够、应该而且必须行走在诗意人生的践履之路与涵养之途中。

  • 标签: 艺术 黑格尔 程伊川 境界 践履
  • 简介:大江健三郎《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以追求视觉化、动态化的现在时叙事,描绘出遭受精神创伤的女性通过制作电影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人生故事。大江在传统的私小说框架中导入元小说技巧,通过电影改编和电影小说书写等跨界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私小说单一的线性叙事,建构了文本广阔的对话空间,表现了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女性力量的期待,也体现了他对自己作家人生价值的追问和再审视。

  • 标签: 大江健三郎 《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 跨界叙事 身份认同
  • 简介:三年前,当我收到李万武老师的《“泛文学化”与无门槛的文学繁荣》电子稿的时候,我的心是战栗的,我差不多眼含泪珠地提醒自己:不能错过文章的每一个字,这里的每一个字都包蕴着含辛茹苦。因为,当时万武老师是一位年近八十的半肢瘫痪的评论家。

  • 标签: 文学繁荣 文学化 文学评论 文学审美 记忆 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