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现代教育发展观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尤为重要。对于我国来说,农村教育基础薄弱的问题已经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如何推动农村薄弱学校的蝶变,已经成为当前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整个教育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以农村中学为例,通过深挖农村薄弱学校的主要困境及问题,研究其发展策略和转变方式。其中,农村薄弱学校需充分挖掘自身的办学优势,积极整合多种社会资源,在创新管理方式、优化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形成特色化的办学路径,进而提高自身的整体办学水平。

  • 标签: 农村中学 薄弱学校 管理创新 困境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和反复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至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钾水平分为血钾正常组和高钾血症组,高钾血症组根据发生高钾的次数分为单次高钾血症组和反复高钾血症组,评估不同血钾异常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352例患者,血钾正常组129例(36.6%),男99例,年龄(62±15)岁;高钾血症组223例(63.4%),男153例,年龄(60±14)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血钾正常组相比,三班透析(OR=4.012,95%CI:1.519~10.601,P=0.005)、合并糖尿病(OR=1.947,95%CI:1.148~3.304,P=0.013)、透前血钾检验次数(OR=1.561,95%CI:1.292~1.885,P<0.001)是高钾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在223例高钾血症患者中,单次高钾血症组78例(35.0%),反复高钾血症组145例(6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单次高钾血症组相比,血钙(OR=21.885,95%CI:3.740~128.077,P=0.001)、透前血钾峰值(OR=63.157,95%CI:25.265~157.876,P<0.001)、透前血钾检测次数(OR=1.814,95%CI:1.378~2.388,P<0.001)是高钾血症反复发作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高,特别是合并糖尿病、三班透析者,需定期复查血钾。血钙和透前血钾峰值高是高钾血症反复发作的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高钾血症 血液透析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青年男性患者,病程11年,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腹痛及颜面颈部、胸背部大片红色斑丘疹,多次检查发现小肠及结肠多发浅溃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经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及综合分析,证实该患者存在NOD2基因c.1540T>C(p.Y514H)杂合变异,最终明确诊断为YAO综合征。该病为临床罕见疾病,诊断难度大,诊断周期往往较长,及时更新对罕见新发疾病的认识、总览患者临床特点并联合新技术手段,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

  • 标签: 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 YAO综合征 NOD2基因 Y514H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性早搏(简称房早)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建库至2020年3月25日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维普、中国知网、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房早与房颤复发相关性的研究。应用RevMan5.3软件制作森林图,应用Stata 15.1软件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共计1 252例房颤患者,425例复发,参与者平均年龄61.67岁,男性占70.6%。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频发房早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4,95%CI:1.40~4.97),亚组分析显示房早不仅增加电复律后房颤复发风险(HR=2.38,95%CI:1.25~4.51),且显著增加导管消融复律后房颤复发风险(HR=2.90,95%CI:1.11~7.60)。结论房早与房颤复律后的复发显著相关。

  • 标签: 心房颤动 房性早搏 复发 荟萃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olatuzumab vedotin(Pola)联合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Pola-(B)R]对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R/R DLB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中国Pola同情用药项目(CUP)4个肿瘤中心收治的2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中位年龄56(25~76)岁。10例接受Pola-BR治疗,另外11例仅接受Pola-R治疗。分析其临床特征、用药方案、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已接受至少一次疗效评估的21例患者,分析截止于2020年8月12日的数据,最佳总体缓解(BOR)率为81.0%(17/21),完全缓解(CR)率为19.0%(4/21)。用Kaplan-Meier方法估算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随访54 d,发生疾病进展3例(14.3%),删失病例数为18(85.7%),预估中位PFS为148 d。Pola-BR组任何等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Pola-R组(80.0%比63.6%),但两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30.0%比29.3%)。最常见的血液学相关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低(28.6%,6/21)、中性粒细胞减低(28.6%,6/21)及贫血(14.3% 3/21)。1例肺感染及1例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康复。所有患者未出现≥2级周围神经病变。结论对于既往多线治疗的中国R/R DLBCL患者,Pola-(B)R方案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标签: 淋巴瘤 Polatuzumab vedotin 同情用药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复发/难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1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内转移淋巴结解剖部位与疾病复发风险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38例N1期NSCLC患者资料,男79例,女59例,年龄26~81(59±10)岁。分别依据以肺内淋巴结的解剖部位定义的改良N1分期方案及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八版肺癌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进行分期,其中改良N1站淋巴结分期分为肺门组(第10、11组,mN1b)(36例)及肺内组(第12~14组,mN1a)(102例)。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复发风险及生存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种分期方法在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的差异,评估两者对具有不同疾病复发和生存风险的患者进行分期的有效性。结果根据改良N1站淋巴结分期,其亚组间(mN1a组比mN1b组)5年DFS及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9.5%比35.7%、81.2%比56.0%,均P<0.05),而根据AJCC第八版肺癌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其亚组间D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期提示改良N1分期对于DFS(HR=1.814,95%CI:1.005~3.275)及OS(HR=3.919,95%CI:1.918~8.009)均为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第八版肺癌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并非DFS(HR=1.360,95%CI:0.767~2.412)及OS(HR=1.620,95%CI:0.839~3.131)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依据N1期NSCLC患者肺内转移淋巴结的解剖部位定义的改良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可以有效预测疾病复发风险及预后,且优于AJCC第八版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病理学N1 TNM分期 改良N1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