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阳现蕾起观测"紫红龙"火龙果花蕾发育动态变化,采集从现蕾期起1至13天花蕾,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火龙果小孢子在不同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结构特征细胞学特征变化,为花药或小孢子培养提供细胞学依据和最佳取材时间,以期建立高效、稳定火龙果花药或小孢子组织培养体系。结果表明,火龙果小孢子发育经历了四分体时期、单核早期、单核靠边期和双核期,最后发育为成熟花粉粒,每个时期具有明显不同形态特征;火龙果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和花药长度紧密相关。火龙果花蕾纵径在5.5~6.0cm,横径在2.5~3.2cm,绝大数小孢子发育至四分体时期,此时对应花蕾发育天数约为4d;花蕾纵径在6.8~7.6cm,横径在3.0~3.4cm,绝大数小孢子发育至单核早期,此时对应花蕾发育天数约为5d;花蕾纵径在8.1~8.6cm,横径在3.3~3.9cm,绝大数小孢子发育至单核靠边期,此时对应花蕾发育天数约为6d;双核期时,花蕾纵径在8.9~10.5cm,横径在3.8~4.4cm,对应花蕾发育天数约7~8d。因此,可以根据火龙果花蕾形态、大小和花药发育时期,从而确定小孢子最佳培养时期对应选蕾标准。

  • 标签: 火龙果 小孢子发育时期 细胞学特征 花器形态
  • 简介:本研究对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分子量、浓度处理时间等三个影响番木瓜叶肉原生质体转化效率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同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表达体系进行了转化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经40%PEG8000溶液处理10min,可使GFP在原生质体平均转化率达到45.26%;沉默抑制载体pGreen-Hcpro和GFP瞬时表达载体共转化番木瓜叶肉原生质体,可使GFP在原生质体平均转化率进步提高到68.75%,相比单独转化瞬时表达载体pRNAi-GFP增长了51.90%。PEG介导番木瓜叶肉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建立为番木瓜功能基因组和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可为热带作物研究提供又模式作物,推动热带作物在分子细胞生物学领域发展。

  • 标签: 番木瓜 原生质体 PEG 瞬时表达
  • 简介:FT被认为是汇集各个开花途径关键因子,其超量表达可促进植物提早开花。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纽荷尔脐橙(Citrussinensis(L.)Osbeck)叶片为材料,成功地克隆到了2个FT基因cDNA序列,分别为534bp和537bp,各自编码177个和178个氨基酸,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相关分析。荧光定量分析了2个CsFT基因在脐橙不同器官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二者在果皮、果肉、茎、叶、花中均有表达,但CsFT1基因在果肉表达量最高,CsFT2基因在叶表达量最高;这2个基因在不同花器官均有表达,CsFT1基因在花瓣中表达最高,CsFT2基因雌蕊中表达最高,并都在开花后第7天花器官达到最大,随后下降。将2个基因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上,得到了过量表达载体pCAMBIA1301-35S-CsFT1和pCAMBIA1301-35S-CsFT2,并成功转化农杆菌,为下步转化柑橘获得转基因植株提供了技术参考。

  • 标签: 柑橘 FT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 载体构建
  • 简介:本研究对基因枪导入了pBAC128F/R质粒(含有玉米Adh1内含子1CaMV35S启动子驱动bar基因作为选择标记,以来自拟南芥菜逆境诱导表达类型——亲水蛋白rd29b基因启动子驱动脱水应答转录因子DREB1B基因逆境诱导表达类型质粒)T4代转基因小麦进行了稳定表达研究。PCR、PCR—Southern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外源转录因子DREB1B基因已稳定整合到转基因株系基因组。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株系DREB1B基因相对表达量有所增强。叶片除草剂抗性检测结果显示有8个转基因株系可抗到150mg/L。叶片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有4个株系(编号为1,18,30和76)脯氨酸含量提高幅度较大,同株系,干旱与未干旱处理相比,脯氨酸含量提高了3~5倍。干旱处理后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相比,脯氨酸含量高2~3倍。在干旱条件下,T4代田间小区产量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4个转基因株系(编号为30,51,70和76)产量与非转基因植株相比有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利用逆境诱导型rd29b基因启动子来增强外源DREB1B基因表达,能显著改良小麦抗旱

  • 标签: 小麦 转基因 DREB1B基因 脯氨酸 抗旱性
  • 简介:在育种实践,叶色基因可作为标记性状,对提高杂交制种效率和降低杂交种子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xws是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大面积制种田中发现株自然黄叶突变体,本研究比较了xws与野生型主要农艺性状,并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基因定位育种利用。结果表明:xws比野生型始穗期推迟3d,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均比野生型有所增加,而千粒重比野生型略有减少。遗传分析表明xws黄叶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暂时将其命名为XWS。xws与R华占杂交F2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将XWS基因定位在水稻第3号染色体分子标记WY152到WY244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2cM和0.5cM。此外,通过xws开展相应育种利用研究,已选育出稳定带叶色标记性状两系不育系黄13S,其所配组合展示出极大应用潜力。

  • 标签: 水稻 黄叶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育种利用
  • 简介:本研究对来源于全球22个国家130份分子育种亲本材料,在福建省上杭县茶地上自然鉴定其田间苗瘟、叶瘟和穗颈瘟发病率,旨在筛选出稻瘟病抗性亲本,丰富现有的水稻品种资源。供试130份水稻亲本材料中,高抗(脉)、抗性(R)亲本分别都占全部鉴定材料11.5%,说明稻瘟病抗性资源丰富。但不同国家或地区存在抗源丰富程度不同,在东南亚或南亚些国家抗源比较丰富,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抗性材料相对较少。

  • 标签: 水稻 分子育种 供体亲本 稻瘟病 抗性筛选
  • 简介:为预防小反刍兽疫,生产稳定高效小反刍兽疫植物疫苗,本研究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F基因为目的基因,pBI121为基本表达载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基因)为标记基因,并通过添加核基质附着区序列(MAR序列)、驻内质网膜信号序列(KDEL序列),使用强启动子CsVMV替换启动子CaMV35S,以期使F基因在苜蓿能够高效表达,并最终实现预防小反刍兽疫目的。本实验最终成功构建了五条载体:pBI121-CsVMV-GFP-F-MAR12-MAR34、pBI121-CsVMV-GFP-F-KDEL-MAR12-MAR34、pBI121-CsVMVF-MAR12-MAR34、pBI121-CsVMV-F-KDEL-MAR12-MAR34、pBI121-F。

  • 标签: 小反刍兽疫 转基因植物疫苗 苜蓿
  • 简介:目前中国番木瓜产业受到环斑花叶病等病害严重威胁,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创制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成为番木瓜产业发展亟需。本研究尺瓜’品种140-150d龄果实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其体细胞胚诱导和植株再生技术。结果发现了非常简单有效外植体杀菌消毒方法,即用自来水将果实外表清洗干净,然后用70%酒精对果实进行表面消毒即可。该品种成熟种子理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成为:1/2MS(MurashigeandSkoog,1962)+2mg/L2,4-D(2,4dichlorophenoxyaceticacid)+400mg/L谷氨酰胺+60g/L蔗糖+7g/L琼脂粉,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45%。将胚愈伤组织置于含1mg/L2,4-D增殖培养基继代培养2个周期后,可获得大量均质表面含有白色体细胞胚愈伤组织。胚愈伤组织在不含任何激素培养基上可完成体细胞胚诱导、成熟、萌发和生根过程。挑取具有芽和根体细胞胚转移到再生培养基培养30d后可获得具有正常叶片和根系完整植株,其发育为正常植株百分率为52.5%。本研究为番木瓜生物技术育种建立套简单、高效体细胞胚再生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番木瓜 '一尺瓜’品种 成熟种子 体细胞胚 植株再生
  • 简介:木薯是世界第三大薯类作物,产淀粉广泛用作食品和工业原料,是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木薯蔗糖合酶是将光合同化物蔗糖向淀粉转化个关键酶,前期本课题组通过酵母单杂交分析发现αNAC可能是木薯蔗糖合酶Ⅰ基因调控因子,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αNAC基因转录序列并克隆其编码序列,发现编码蛋白具有典型NAC和UBA保守结构域。αNAC基因在木薯地上部叶和地下部块根肉中转录活性较高,为β-actin基因5%~25%,在施用外源激素条件下转录活性显著上调,其中茉莉酸达到峰值时间最短,水杨酸次之,乙烯、脱落酸、赤霉素和生长素较长。此外,在MeSuSy1Promoter::GUS转化株中二次过表达αNAC基因,发现二次转化株GUS酶活显著低于单价转化株,表明过表达αNAC基因可以显著抑制木薯蔗糖合酶Ⅰ基因转录活性。

  • 标签: 木薯 蔗糖合酶 α-新生多肽复合体 激素 转录活性
  • 简介:DREB类转录因子是类植物特有的,在非生物逆境胁迫起重要作用调控因子。本研究割手密为材料,采用同源基因克隆方法克隆获得2个DREB2类转录因子基因SsDREB2-1和SsDREB2-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U963264和KU963265)。序列分析表明,这2个基因长度分别为814bp和709bp,分别编码262和227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28.66kD和24.95kD,等电点(PI)分别为5.42和6.47。氨基酸亲水/疏水性分析表明,这2个转录因子属于亲水性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两基因序列相似为98.7%。原核表达分析表明,这2个基因编码区能正常表达出目的蛋白,说明得到这2个基因为功能基因而非假基因。

  • 标签: 割手密 DREB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 简介:干旱应答元件结合蛋白(dehydrationresponsiveelementbindingprotein,DREB),在植物应对干旱、盐碱和低温胁迫反应起非常重要调控作用。利用已知甘蔗栽培DREB2转录因子序列,设计引物,按照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了2个割手密DREB2基因组DNA序列,分别命名为SsDREB2-a和SsDREB2-f(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U963272和KU96327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sDREB2-a基因序列全长为1578bp,SsDREB2-f基因序列全长为1729bp,2个基因均包含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SsDREB2-a和SsDREB2-f基因cDNA序列全长分别为824bp和971bp,均编码262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2个基因序列相似为96.6%,编码蛋白相似为98.9%,存在3个氨基酸变异位点。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割手密DREB2转录因子与高粱、牛鞭草、斑茅、玉米等植物DREB2转录因子同源关系最近。基因获得为下步了解DREB2基因表达与割手密抵御非生物胁迫能力之间关系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割手密 DREB2 基因克隆 比较分析
  • 简介:水稻白叶枯病是由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引起细菌枯萎病害,严重危害水稻产量。水稻受白叶枯侵染后,通过对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进行检测,是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菌分子互作机理重要手段。为了筛选出稳定表达内参基因,确保后续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可靠,本研究接种了白叶枯病菌PXO61、PXO99水稻叶片为研究材料,在侵染后不同时间点取样,对6个常用水稻内参基因(TUB,EF1α,UBQ5,ACT,18SrRNA和GAPDH)表达进行qRT-PCR检测并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三软件对6对常用内参基因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6个内参基因在两白叶枯病菌侵染后表达量变化均有差异;综合三软件算法,受白叶枯PXO61和PXO99侵染后水稻叶片中表达最稳定基因为EF1α、ACT和TUB,为水稻响应白叶枯病菌基因表达及其进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水稻白叶枯 水稻内参基因 QRT-PCR
  • 简介:针对果实成熟时表现不同颜色甜樱桃品种(黄色品种‘佐藤锦’,红色品种‘拉宾斯’),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分析其果实生长花色苷主要成分含量,采用RT-PCR克隆‘佐藤锦’个MYB基因,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PacMYBA基因在两个品种甜樱桃果实生长过程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拉宾斯’果实转色后花色苷积累上升趋势明显,成熟后花色苷含量高且组分由单逐渐丰富为3;‘佐藤锦’果实转色后花色苷含量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且花色苷组分单;二者在转色后PacMYBA相对表达上升趋势明显,成熟时‘拉宾斯’PacMYBA相对表达远高于‘佐藤锦’。本研究对解释甜樱桃果实生长过程色泽变化推测PacMYBA对甜樱桃果实花色苷起正调控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甜樱桃 MYB 花色苷积累 基因表达
  • 简介:随着转基因技术得以不断创新和研发,被较为广泛应用于粮食生产中,商业化转基因植物种植技术有效解决了全球粮食短缺问题。但是,转基因技术所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成为现阶段植物转基因研究者不可回避问题。本研究基于法律保护视角,针对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现阶段所存在主要问题,汲取发达国家保护成功案例经验,从而构建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理念及相应机制。为中国转基因植物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可参考依据。

  • 标签: 转基因植物 知识产权 法律保护
  • 简介:为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宁菜3号’、‘CH-2’、‘福薯18’、‘福薯10号’4个菜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越冬和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方法,对菜用甘薯抗寒与POD、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低温胁迫后,‘宁菜3号’、‘CH-2’POD活性增加速度快、活性强、酶活力持久,SOD活性高,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在低温胁迫后,POD、SOD活性变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不同可能是引起菜用甘薯抗寒差异原因之。本研究对菜用甘薯栽培品种选择具有指导意义,为进步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菜用甘薯 越冬存活率 低温胁迫 POD活性 SOD活性
  • 简介:基因组印迹是指基因依其亲代来源不同,等位基因呈现出差异表达表观遗传现象。印迹在哺乳动物和显花植物胚胎或胚胚胎营养组织(胎盘或胚乳)中都有发现,并有独立趋同进化倾向,而在植物中发现印迹绝大多数只存在于胚乳中。就表观遗传机制而言,目前发现印迹表达主要是受到DNA甲基化、PcG蛋白家族介导组蛋白修饰和ncRNAs共同作用影响。植物印迹基因全基因组分析揭示出许多印迹基因定位在转座子和重复序列附近,暗示转座子和重复序列插入与印迹位点演化存在相关

  • 标签: 基因组印迹 表观遗传调控 DNA甲基化 PCG蛋白 SIRNA
  • 简介:影响因子(hnpactfactor),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论文总数。这是个国际上通行传统期刊评价指标,尽管影响因子是个相对统计值,但其意义在于可克服期刊由于历史长短、载文量多少带来偏差。般说来,影响因子越大,期刊整体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 标签: 科技期刊 影响因子 分子植物育种 学术影响力 评价指标 统计值
  • 简介:本研究6个月巨桉无性系GL1苗木为试验材料,外源施加赤霉素到巨桉茎部,通过组织化学分析其对木质部发育影响。外施GA3浓度在1.0-10.0mg/L时能够显著促进桉树茎伸长,外施1.0mg/LGA3时,新生木质部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而纤维细胞直径没有变化,组织化学分析表明木质部细胞增加主要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纤维细胞数量方式,新生木质部导管分子数量和直径并没有显著增加。同时GA3处理会引起新生木质部S-木质素和G-木质素含量降低,且GA3并不能显著促进巨桉新生木质部细胞纤维细胞和导管分子伸长。这些研究说明赤霉素通过调控细胞分裂和次生细胞壁成分合成来调控巨桉次生木质部发育。

  • 标签: 赤霉素 巨桉 木质部 纤维细胞 导管分子
  • 简介: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限制了亚种间遗传交流和杂种优势利用.本研究通过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F1花粉不育基因S-b座位进行了精细定位;通过分析近等基因系中代换片段遗传效应,鉴定出了F1花粉不育基因S-d座位,利用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S-d进行了定位;根据基因组序列资料和利用较大作图群体对S-b和S-d两个座位进行了物理作图;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了批复等位基因近等基因系,对育基因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根据S-b座位初步定位结果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F1花粉不育基因座S-b进行了精细定位.结果表明多态标记均与S-b座位紧密连锁,其中R830STS、PSM7、PSM8、PSM9、PSM59和PSM60位于S-b座位端,与S-b座位遗传距离分别为1.5cM、1.2cM、0.9cM、0.9cM、0.9cM和0.9cM,而PSM202、PSM206、PSM208、RM13、R2213SSTS和RM413位于S-b座位端,与S-b座位遗传距离分别为0.9cM、2.1cM、3.8cM、4.1cM、4.4cM和5.3cM.2、根据S-b座位精细定位结果,从IRGSP下载了S-b座位所在区域克隆序列,将克隆序列进行了拼接,同时将与S-b座位紧密连锁分子标记与序列拼接图进行了电子整合.根据整合结果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和STS标记,利用500株作图群体,最终将S-b座位界定在PSM8与PSM215之间182.2kb范围,其中PSM214、T17、T18和T19与S-b座位完全连锁.3、通过对近等基因系E11-5代换片段遗传效应分析,在第1染色体代换片段上鉴定出个新F1花粉不育基因座S-d.根据基因组序列发展位置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将S-d座位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多态标记均与S-d座位紧密连锁,其中PSM27、PSM24、PSM26、PSM23、PSM31、PSM25、PSM37、PSM41、PSM42、PSM43、PSM44、PSM12和PSM13位于S-d座位端,与S-d座位遗传距离分别为10.6cM、7.2cM、7.2cM、

  • 标签: 水稻 F1花粉不育基因 基因定位 遗传分化 杂种优势利用
  • 简介:本研究应用ISSR和SSR技术建立了24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DNA指纹图谱,利用13个ISSR引物和20对SSR引物,分别获得174个多态片段和62个多态片段,平均每个ISSR引物检测到13.38个多态片段,远远高于SSR引物检测率.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利用这两标记所得聚类结果十分相似,24个材料被聚为粳型,偏籼型和籼型三个类群,在籼型不育系类群内,又可明显分成三个亚类群,其中7个安农S-1衍生不育系聚为类,与农垦58S衍生不育系有明显遗传差异.根据两标记计算遗传距离及其遗传关系,所得结果仍有些差异,但总体趋势是致.研究结果表明,ISSR和SSR标记适用于构建DNA指纹图谱,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分析.

  • 标签: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ISSR SSR 遗传分析 遗传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