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质梗死后丘脑继发性损害是否导致DNA修复酶apurinic/apyrimidinicendonuclease(APE)以及EscherichiacoliMutYDNAglycosylase(MYH)的改变。方法: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建立大脑中动脉皮质支闭塞(MCAO)模型后分为:1)假手术组,2)模型组。2周后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丘脑腹后外侧核(ventroposteriornucleusofthethalamus,VPN)APE以及MYH的表达:免疫双标用于研究MYH是否为神经元细胞特异表达,采用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2,MAP-2),作为神经元的标志蛋白。结果:MCAO后2周,HE染色可见假手术组同侧VPN细胞形态规整,胞浆丰富,每个细胞有清晰的胞核,细胞核完整。而缺血组同侧VP神经细胞出现细胞体积变小,胞浆减少,胞核固缩。免疫组化发现APE定位于VPN的胞核,MCAO后2周同侧VPN的APE水平显著下降。免疫荧光可见MCAO后2周,同侧假手术组VPN神经细胞的胞浆和胞核有MYH阳性细胞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同侧VPN的MYH阳性细胞数目显著下降。免疫双标发现VPN的MYH阳性细胞为神经元细胞。结论:实验性大脑皮层梗死后2周,同侧VPN的DNA修复酶APE和MYH的水平明显下降,MYH的改变是神经元细胞所致。
简介:本文报道了在合成天然的蛋白酶体抑制剂symgolinA(SylA)及其类似物的过程中,首先合成的两种类型的SylA开环类似物。经过7步反应,第一种类型产物总收率在20%-34%之间,第二种类型产物总收率在12%-18%之间。与SylA相似,这两种类型的类似物也都具有肽乙烯酰胺的结构,可能作为Michael受体与蛋白酶体催化活性位点ThrlO^γ发生1,4-加成反应,从而发挥蛋白酶体抑制活性。
简介:目的探讨培门冬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方法90例新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使用培门冬酶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损害、凝血异常、血糖升高、胰腺炎、神经系统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有相同的疗效,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但仍存在不良反应,需监测和及时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对其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对象共计70例,均为本院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19年2月起到2023年4月止,在此区间内,筛选急性脑梗死发病4.5 h内符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适应症且无禁忌症的患者纳入实验组中,急性脑梗死发病超4.5小时但仍在6小时内符合尿激酶静脉溶栓适应症且无禁忌症的患者纳入参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参照组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针对二者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展开比较。结果:针对二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为实验组97.14%明显较参照组71.43%更高(p<0.05);针对二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为实验组5.72%明显较参照组17.14%更低,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应用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临床症状及视觉恢复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76例(87眼)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44眼)和对照组38例(43眼),所有患者术后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15d,对照组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点眼,观察组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点眼。比较2组泪膜稳定性相关指标、干眼主观症状、最佳矫正视力等指标。结果术后1周时,观察组角膜荧光素染色(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明显低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BUT)明显高于对照组(t=6.529~13.454,P〈0.05,P〈0.01);术后1、7d,1个月时,干眼主观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767~22.115,P〈0.05,P〈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t=9.279,P〈0.05),视力≥0.3占比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χ^2=4.623,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助于促进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泪膜稳定性恢复,改善干眼主观症状,提高患者视力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在指导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TP-TCA测定35例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对临床常用5种灌注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并根据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通过随访评价其预后与ATP-TCA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个体的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对5种灌注药物在不同浓度下均显示出明显的个体差异。5种灌注药物的敏感率依次为THP(82.76%)〉EPI(50.00%)〉ADM(46.67%)〉HCPT(37.14%)〉MMC(17.14%),经卡方检验THP的敏感率显著高于其他4种灌注药物(P〈0.01)。30例初发患者和5例复发患者除对THP的敏感率有显著性差异(91.67%vs40.00%,P=0.033)外,对其他灌注药物的敏感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30例初发患者中有1例复发,5例复发患者中有4例复发,初发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复发患者(3.33%vs80.0%,P=0.000)。结论:ATP-TCA可作为表浅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实验室依据,特别是对初发患者更有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联合葡醛内酯片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的变化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能明显缩短热程和肝功能恢复时间,疗效显著,作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流行性感冒采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不良反应。方法 纳入流行性感冒患儿80例为研究的对象,均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双色球法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儿接受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低于观察组的15%,P<0.05。结论 磷酸奥司他韦在流行性感冒治疗中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有效缩短了症状缓解的时间,药物安全性有保障,值得信赖。
简介:目的分析替代疗法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另选取同一时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实验组80例患者给予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优甲乐片(左甲状腺素钠片)行替代疗法,检查患者行替代疗法前后血脂及心肌酶谱变化。结果实验组行替代疗法前血脂及心肌酶谱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替代疗法后,实验组患者的血脂及心肌酶谱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有较大差异,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脂及心肌酶谱均异常,经过替代疗法治疗后血脂及心肌酶谱指标有变化。
简介:组蛋白的乙酰化调节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机制,它参与了机体病理、生理水平的多方面调节。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共同决定了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从而调节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我们建立了非同位素法高通量筛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模型,筛选了约二百种化合物,发现三种能够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化合物。实验证明,它们能在细胞水平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并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初步体内实验表明,化合物H9能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发生、发展。新结构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能具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前景。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的检测意义。方法120例肾病患者,将6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将60例继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率、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免疫球蛋白G(IgG)4中度以上阳性率。结果对照组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率为23.33%,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率为0,观察组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率为86.67%,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率为80.67%;观察组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率及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析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的检测意义对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治意义重大,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可以作为鉴别特发性膜性肾病的重要指标。
简介:目的研究巴曲酶注射液对大鼠血栓栓塞性脑卒中急性超早期的保护作用。方法自体血凝块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法制备大鼠血栓栓塞性脑卒中模型,32只造模成功大鼠按神经缺陷程度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及巴曲酶注射液低、高剂量(0.3、1.0BU/kg)组和阿替普酶(rt-PA,9mg/kg)组,每组8只,另设假手术组8只。造模1h后尾iv给药,给药后6h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核磁共振(MIR)技术进行大鼠脑SE-T2WI序列扫描,测量脑病变范围;给药后24h评分后取脑进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范围;给药后6、24h取血浆,测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巴曲酶注射液0.3BU/kg治疗24h(P〈0.05)、1BU/kg治疗6、24h(P〈0.05、0.01)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给药后6hMRI结果显示,巴曲酶注射液0.3、1.0BU/kg显著缩小病变范围(P〈0.05、0.01);给药后24hTTC结果显示,巴曲酶注射液0.3、1.0BU/kg显著缩小梗死范围(P〈0.05);巴曲酶注射液0.3、1.0BU/kg于药后6、24h均可显著降低血浆FIB浓度(P〈0.05、0.01、0.001)。结论巴曲酶注射液能改善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受损神经功能、缩小脑病变范围、降低血浆FIB浓度,具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