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微生物限度检查通过严格的检验方法和标准,确保药品在生产、包装、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受到微生物污染,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药品质量研究则关乎药品的成分、纯度、稳定性等关键质量指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效果和健康安全。本文将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与药品质量进行探讨,以期为药品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 标签: 药品 微生物限度 检查 药品质量
  • 简介:摘要:β-抑制蛋白2(β- arrestin2)属于抑制蛋白家族成员,可通过GPCRs 信号通路中影响细胞的生长、凋亡及免疫功能;通过抑制NF- κB 的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内毒素诱导的肝脏损伤、抑制癌细胞增殖。本文对β- arrestin2的结构和功能做一综述。

  • 标签: β-抑制蛋白2 2型糖尿病 癌细胞凋亡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柴黄清热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采用薄膜过滤法测定需氧菌总数,采用平皿法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通过3次独立平行试验,计算各试验菌的回收率,结果,各组的菌株回收率均在0.5~2的范围内,控制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适用性试验满足要求。结论:采用此法能有效检测柴黄清热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测,所确立的柴黄清热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准确可靠,可行性强。

  • 标签: 柴黄清热颗粒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稀释法
  • 简介:摘要:在现代药品制造流程中,质量控制(QC)被视为确保药品安全与有效性的核心环节,其中,微生物检测被视为QC的一个关键环节,它起着其他药物无法代替的作用,对预防药品污染,确保药品质量。伴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地进步,微生物检测技术得到了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目前常用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培养法、生化试验法和近年新兴分子生物学方法,但这些方法利弊不同,因此,根据不同种类药品及微生物污染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药厂 QC微生物检测技术 优化研究
  • 简介:摘要:在制药行业,环境分离菌常用于挑战微生物测试方法以及培养基的放行。关于使用这些菌株的实际价值存在不同的看法。支持者认为,此做法扩展了测试面板,并假设某些“野生型”特性在实验中能够保留。然而,反对者则指出,环境分离菌难以标准化,且其“野生型”特性可能会在首次接种到实验室培养基时丧失,甚至从一开始就无法保留。本文将综合探讨这些争议点。

  • 标签: 环境分离菌 微生物测试面板 制药微生物检验 培养基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在制药行业,环境分离菌常用于挑战微生物测试方法以及培养基的放行。关于使用这些菌株的实际价值存在不同的看法。支持者认为,此做法扩展了测试面板,并假设某些“野生型”特性在实验中能够保留。然而,反对者则指出,环境分离菌难以标准化,且其“野生型”特性可能会在首次接种到实验室培养基时丧失,甚至从一开始就无法保留。本文将综合探讨这些争议点。

  • 标签: 环境分离菌 微生物测试面板 制药微生物检验 培养基质量控制
  • 简介: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制品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我国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加强药品管理部门与生产企业间的沟通,促进国际间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交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与国家药典委员会于2010年1月11~12日在京联合举办了“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研讨会”。国家药典会王平副秘书长、国家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尹红章处长、国合司国际处刘艾处长、中检所王军志副所长,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董捷、第九届药典委生物制品相关专业委员会赵铠、俞永新院士及有关委员、中检所有关专家、承担生物制品批签发的地方药监局、药检所,以及国内外110多家生物制品相关生产企业的280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 标签: 生物制品批签发 质量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药典委员会 药品注册司 药品管理部门
  • 简介: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已成为时代的基本经济特征。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知识将成为产品的全体,而不是附加值,知识本身变成资本;

  • 标签: 高等医药院校 中药与生物技术课程 医学教育 课程设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与市售头孢克洛速释胶囊比较,探索头孢克洛缓释胶囊在人体内是否产生更合理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含药微丸,然后分别采用EudragitNE30D和EudragitL30D-55包衣,二类微丸按35∶65比例填装胶囊,制成缓释胶囊,以市售速释胶囊作为参比制剂,在禁食状态下对24个健康志愿者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与市售胶囊相比,缓释胶囊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4%±12.1%,并且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比速释胶囊更久。结论本法制得的头孢克洛胶囊缓释作用较好,采用头孢克洛缓释胶囊给药,有效血药浓度保持时间可以大大延长。

  • 标签: 头孢克洛 缓释 微丸 胶囊 生物利用度
  • 简介:浙江泛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泛亚医药)是由上海泛亚生物医药集团于2011年发起设立、以虫草类真菌资源的系统研究及应用开发为主营业务,重点推动包括蝉花虫草、蛹虫草、球孢虫草及冬虫夏草发酵产品等在内的传统中医药虫草类真菌的传承、产业现代化与国际化,是目前虫草类真菌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全链覆盖的生物技术和医药健康国家高科技企业。

  • 标签: 生物医药 股份 浙江 产业现代化 蛹虫草 传统中医药
  • 简介:中药酊剂系指药材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溶解或用流浸膏稀释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可用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或渗漉法制备。《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标准规定:(不含药材原粉的)其他局部给药制剂,每1g、1mL或每10cm^2中的细菌数、霉菌数(和酵母菌)均不得超过100个,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钢绿假单胞菌。较前版药典对细菌数的限度提高了要求。

  • 标签: 微生物限度标准 中药酊剂 乙醇提取 《中国药典》 金黄色葡萄球菌 液体制剂
  • 简介:作为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生物药剂学一直在本专业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其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生物药剂学又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现阶段各学科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换代加快;同时社会不断进步也对生物药剂学这门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对生物药剂学进行教学改革,该文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 标签: 生物药剂学 教学改革 交叉学科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深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传播率与HBV–DNA定量拷贝值的相关性。方法对116例HBV感染的男性及其子女(母亲为非HBV携带者)的HBV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HBV感染血清学五项指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结果(1)根据父亲血清HBV–DNA定量水平分别向下和向上累计进行分析,HBV–DNA含量累计后,在≤4.0与〉4.0、≤5.0与〉5.0、≤6.0与〉6.0、≤7.0与〉7.0copies/ml四个界面显示HBV父婴传播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差值分别为29.9%,30.2%,46.0%,32.2%。(2)患者感染模式对子女HBV感染率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1、3、5”〉“1、5”〉“1、4、5”〉其它模式。结论HBVDNA定量拷贝值与HBV父婴传播密切相关,随携带者血清HBV–DNA含量增加而上升,并存在影响传播的浓度界面;血清HBVDNA阳性和“1、3、5”模式是HBV感染家庭聚集性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造成HBV父婴传播的因素之一。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父婴传播 相关因素
  • 简介:从百部科植物对叶百部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甲醚(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2),对羟基苯甲酸(3),(Z)-1,1′-biindenyliden(4),胸腺嘧啶(5),2-(1′,2′,3′,4′-四羟基丁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6),掌叶半夏碱戊(7),豆甾醇(8),β-谷甾醇棕榈酸酯(9),β-谷甾醇(10)和β-胡萝卜苷(11)。其中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得。

  • 标签: 对叶百部 非生物碱 分离 鉴定
  • 简介:目的研究美洛昔康咀嚼片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12只健康成年比格犬随机分为2组,采用双周期交叉实验设计,分别口服测试片剂和参比片剂2mg,用RP-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美洛昔康的浓度,应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测试片剂和参比片剂的AUC_(0~96)h分别为(2.85±0.64)和(2.79±0.48)μg/mL·h,T_(max)分别为(4.33±0.65)和(4.16±0.71)h,C_(max)分别为(0.091±0.017)和(0.086±0.021)μg/mL,t_(1/2)分别为(26.08±3.64)和(26.94±4.21)h,两者的lnAUC和lnC_(max)经双单侧t检验证明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测试片剂与国外上市的参比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其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0±9.76)%。

  • 标签: 美洛昔康 生物等效性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目的建立3种中药成方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样品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3种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试验。结果建立了3种中药成方制剂(杏菀止咳颗粒、荆防颗粒和千柏鼻炎片)的微生物限度验证方法。结论杏菀止咳颗粒和千柏鼻炎片细菌数采用薄膜过滤法,荆防颗粒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每皿0.5ml);杏菀止咳颗粒霉菌及酵母菌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每皿0.5ml)检测,荆防颗粒与千柏鼻炎片采用常规法。

  • 标签: 杏菀止咳颗粒 荆防颗粒 千柏鼻炎片 微生物限度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