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社会和职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精神疾病,有较高的自杀、自伤甚至是伤害亲人的危险,占自杀患者的50%-70%,根据WHO统计报告,抑郁症还是我国排在疾病负担首位的精神疾病。据有关报导,重性抑郁障碍以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而心境恶劣障碍则以心理治疗为主,主要可行的是认知治疗,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抑郁症 护理技术 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3.0TMRI伽玛刀中的应用。方法50例病人安装配有绝缘立柱的头架后,使用4通道头线圈行MRI常规序列扫描。先调节适配器位置及调整框架的水平,再根据颅内不同类型的病变及临床要求进行不同的序列扫描,最后行MRI定位图像验证、图像变形验证及剂量计划设计时Z值验证。结果50例均获得清晰的定位图像资料。定位图像验证测量的每边基准点间的距离相等;MRI图像变形验证测得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接近于1;伽玛刀计划系统定位坐标中的Z值大小与本组数值一致。结论3.0TMRI成为伽玛刀治疗技术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和质量保证。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伽玛刀 颅内肿瘤
  • 简介:COMET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是一个三维的跨职业领域的测评模型,其理论基础为新职业主义、情境学习理论、职业成长规律理论和行动导向学习理论等教育界的新理论。结构上,该模型包括“能力级别”“能力的内容结构”和“职业行动”3个维度,直观性等8项能力指标。与传统的职业能力测评形式相比,该模型具有理论基础先进、跨界及跨区域比较、评价内容全面和测评方式开放等特点。该模型应用于护理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应进一步推广COMET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护理领域的实证测评研究。

  • 标签: 职业能力 测评 护理
  • 简介:模拟医学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和培训模式,可以帮助医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学习解决特定临床问题的流程,这种新的模式将今后神经病学的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神经病学教学中使用模拟医学教育的必要性、目前现状以及今后课程设计的重点。

  • 标签: 模拟医学 神经病学 教学
  • 简介:目的探索原发性头痛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抗焦虑抑郁药物原发性头痛治疗中疗效的评价.方法门诊及病房工作中收集原发性头痛患者,以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黛力新组(黛力新、西比灵)和对照组(西比灵),分别于治疗初作焦虑抑郁评分及头痛程度的评定,然后于治疗后2周、4周复查焦虑抑郁评分及头痛的评分.结果(1)原发性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参差不齐,也即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不一,以轻中度为多.主要与发生焦虑抑郁的时距有关;(2)原发性头痛经抗焦虑抑郁治疗后,其头痛的发作频率、程度皆见明显改善,服药2周即显有效.4周时疗效已非常明显;(3)抗焦虑、抑郁药物对焦虑、抑郁改善程度明显.结论头痛的发生可能与既往焦虑、抑郁有关;经抗焦虑、抑郁治疗能使原发性头痛治疗更加有效.

  • 标签: 原发性头痛 焦虑抑郁 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编辑部主办,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支持和承办的第10届脑血管病论坛于2005年4月l7日苏州成功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椎基底动脉缺血与眩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李焰生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樊东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王少石教授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春风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一概念还有用吗?”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苏州大学 第10届 论坛 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
  • 简介: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是双链RNA(double—strandedRNA,dsRNA)降解特异性靶基因转录出的mRNA。从而抑制靶蛋白表达的现象。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现RNAi这一现象以来,RNAi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基因功能、信号转导通路和基因治疗等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发现了许多与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经过大量临床前期试验表明,针对特异性靶基因的小干扰RNA(short/smallinterferingRNA.siRNA)治疗胶质瘤是行之有效的。为基因治疗胶质瘤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小干扰RNA RNA干扰 基因治疗 神经胶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ICU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病房收治的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收的睡眠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后的睡眠质量。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较差仅有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ICU患者睡眠障碍护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预后,值得推荐。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ICU 睡眠障碍
  • 简介:转化时间生物学是时间生物学的发展方向,夜班者健康调控是转化时间生物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夜班者人体生物节律与昼夜环境节律"失同步",而出现复杂的生物钟健康问题,目前,主要发现的问题是:睡眠与觉醒对应生物钟健康关系紊乱,导致睡眠健康问题,消化系统紊乱、

  • 标签: 转化时间生物学 人工智能 夜班
  • 简介:自1846年Holmes首先描述“麻醉”后,即伴随产生了“麻醉深度”的概念。然而,直到1937年方形成由Guedel提出的经典乙醚麻醉分期。此后半个多世纪,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麻醉”的内涵不断更新,与之相对应的“麻醉深度”的概念亦处于探索和讨论之中。目前,更倾向于将麻醉视为一种状态,包括意识消失、感觉和运动阻滞及降低应激反应。不同麻醉药物旨在达到不同“组分”的要求,因此,全身麻醉经常辅用肌肉松弛药、镇静催眠药、麻醉性镇痛药,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等。由于麻醉是多种成分的组合,现有的麻醉监测手段均存在不完善和局限性,尚不足以满足实时、精确、客观监测的要求,至今仍普遍采用临床表现作为判断麻醉深度的主要依据。然而,探索麻醉深度监测方面亦颇有收获,不断地揭示和接近更为客观的监测指标,

  • 标签: 麻醉 监测 手术中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有炎症侵润、髓鞘脱失及轴索变性、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丧失,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越来越多学者认为神经毒性机制参与了MS的发病,为MS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神经毒性物质,是指对胶质细胞、神经元、轴索具有直接毒性作用,能导致其坏死、凋亡的物质,主要有兴奋性氨基酸、氧化物、凋亡相关蛋白、钙离子、钙蛋白酶等。本文就MS的神经毒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神经毒性 治疗
  • 简介: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日益提高,严重的颅脑损伤极大威胁国民健康水平。急性颅脑损伤后7d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为颅内压(ICP)增高,控制ICP是急性颅脑损伤处理的重要前提。ICP监测可迅速及准确地反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力情况,有效反应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变化,现已广泛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的救治。ICP监测技术主要分为有创性和无创性两大类,无创性ICP监测具有低感染率等一系列优势,有创性ICP监测虽有感染、出血等风险,但由于其能直观反映ICP变化,故目前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ICP监测急性颅脑损伤的救治中具有协助诊断、为治疗提供量化依据以及判断预后等重要作用。对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效地提高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内压 急性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 简介: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垂体腺瘤组织标本50例,其中侵袭性26例,非侵袭性24例,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并分析比较PTTG、MMP-2、MMP-9及VEGF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和VEGF与MMP-2、MMP-9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PTTG、MMPs、VEGF的过度表达有关,PTTG、MMPs可作为辅助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垂体瘤转化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批次决策中不合理的流程进行重组,提高PIVAS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方法:对原有流程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成立流程改进小组,主要改进措施包括对输液配送批次和时间进行重新界定,制定标准化的批次分配规范,加强质量监控、人员培训。结果:流程重组后,送药准时率、PIVAS服务科室批次设置合格率显著提高(P〈0.01),PIVAS各个输液批次配液量的分配更加合理。结论:流程重组后的PIVAS输液配送批次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批次 静脉药物 配置 工作流程 重组
  • 简介:目的检验睡眠状况量表(SRS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483名维稳军人,对睡眠状况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量表各个条目与总分相关系数为0.392~0.773(P<0.01)。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所有因子载荷高于0.35,各条目因子归类与原量表不一致,归类为两个维度:睡眠效率、睡眠质量。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40。两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95、0.725。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拟合指标χ2/f=1.663,残差均方根、拟合优度指数、增值拟合指数、塔克-刘易斯指数、比较拟合指数、近似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40、0.940、0.956、0.931、0.954、0.064。结论睡眠状况自评量表信度和效度较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标准,能够作为测量应激条件下军人心理睡眠状况的有效工具。

  • 标签: 睡眠量表 信度 效度 军人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肌电图(EMG)联合监测技术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46例行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患者进行术中下肢SEP监测及眼轮匝肌、15轮匝肌、咀嚼肌和斜方肌EMG监测,并将术中监测记录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的记录进行比较,SEP潜伏期延长10%或波幅下降50%,EMG出现异常高电压作为预警参考值。结果46例患者中,34例(74%)患者术中SEP监测到病变切除后潜伏期缩短超过3%或/波幅上升超过10%;7例(15%)无明显变化;5例(11%)潜伏期安全范围,波幅下降到麻醉诱导时的30%。46例(100%)患者术中EMG均记录到不同程度的异常高电压,均根据情况调整手术方案,术毕EMG监测结果示异常放电均消失;术前25例眼胀、耳呜、面部疼痛较重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6例无明显改变甚至呛咳增加、视力下降、复视更严重,3月后复查6例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余术前症状不明显者,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SEP和EMG联合监测可最大程度避免颅神经损伤,保护神经功能,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 肌电图 术中监测 岩斜区脑膜瘤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脉冲波频谱多普勒对86例根据临床症状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颈部和颅内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查,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DSA共检出颅内动脉瘤102个,血管痉挛3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颅内动脉瘤59个,脑血管痉挛31例,两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7.8%、86.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无创、实时、直观地对颈动脉及脑底部主要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进行综合性评价,对于诊断颅内动脉瘤,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同伴教育急诊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进入急诊科的新护士28人设为对照组,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进人急诊科的新护士31人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培训方法,实验组传统培训的基础上接受同伴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护士知识、技能、奖惩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得分。结果:实验组护士的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的得分和受表彰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投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有助于提高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

  • 标签: 同伴教育 护士 规范化培训 急诊科
  • 简介:目的探讨硬脑膜补丁修补法预防颅脑手术后脑脊液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硬脑膜补丁修补法修补缺损硬脑膜32例,同期常规修补方式修补缺损硬脑膜25例。结果硬脑膜补丁修补法的32例中,1例(3.1%)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常规修补法的25例中,6例(24.0%)术后出现脑脊液漏。两种方法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54例随访3~36个月,均无脑脊液漏发生;失访3例。结论硬脑膜补丁修补法预防术后脑脊液漏方面优于常规修补法。

  • 标签: 颅脑手术 硬脑膜修补 脑脊液漏 补丁修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