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亚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方法检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结合病史、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提示的病变部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1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率为38.93%(160/411),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率24.09%(99/411)。颈动脉颅外段狭窄者年龄大、吸烟比例高,与无狭窄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13);而颅内动脉狭窄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无狭窄者(P=0.005)。411例中皮质梗死49例、皮质下梗死108例、腔隙性梗死72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0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者以皮质梗死为主(P=0.001),并且动脉内一中膜层厚度明显增加(P=0.020);而颅内动脉狭窄者以腔隙性梗死更多见(P=0.016)。颅内、外动脉狭窄者的年龄、性别、血糖及血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所确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亚型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部位相关,提示发病的原因可能不同。糖尿病与吸烟是引起颅内、外动脉病变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脑缺血 脑动脉硬化 超声检查 经颅多普勒
  • 简介: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又称颈动脉外膜剥离术、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术、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等,目前尚无统一命名,主要通过手术切除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术式已在神经外科领域应用数十年,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主要应用于脑缺血性疾病(如烟雾病)及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现将该术式的历史沿革、相关解剖、手术方法、临床应用及可能机理作一综述。

  • 标签: 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3DTOF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过DSA确诊,并行3DTOFMRA检查的41例颅内动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SA共检出44个动脉瘤.3DTOFMRA检出其中的41个,敏感度93.2%,其中最大直径在3毫米以上的动脉瘤全部检出.最大密度投影(MIP)法显示其中35个动脉瘤,最大径为(7.01±7.29)mm,敏感度为79.5%;多平面重建(MPR)法显示36个动脉瘤,最大径为(8.09±8.22)mm),敏感度为81.8%.MIP法与MPR法所测得动脉瘤最大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3DTOFMRA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初筛方法.MIP及MPR法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

  • 标签: 动脉瘤 最大密度投影 多平面重建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寿命的延长,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首位导致死亡的疾病,更是导致成人残疾的主要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同时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其中缺血性卒中占80%以上,缺血性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颅外颈动脉狭窄,随着介入治疗材料及产品的改进和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采用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开展,必将在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方面扮演越来越为重要的角色.

  • 标签: 介入治疗技术 颅外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支架成形术 疾病 二级预防
  • 简介:1对象与方法2006年6月~2009年9月,我科经内镜辅助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68例,其中男31例,女37例;年龄35~72岁,平均52岁。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IA)破裂出血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最主要原因,约占SAH的70%~90%,临床病情严重,致残率致死率极高。对于脑动脉瘤的家族性特点,芬兰和日本报道较多,国内也有个别的报道。而一家系均为多发动脉瘤未见报道,现将一家系2例报告如下。

  • 标签: 多发动脉瘤 家族性 家系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破裂出血
  • 简介:病例患者,男,68岁。2011年7月10日16:00左右在马路上骑电动车不慎摔倒,被一棒状硬物从右眼的眶上缘刺入颅内,当即昏迷,急诊送来我院。检查:神志昏迷,GCS评分5分,血压137/85mmHg,呼吸25次/分,脉搏90次/分,双眼上眼睑皮肤挫伤,右眼眶上缘有木质棒状异物外露,右眼结合膜、球结膜外露,眼球外突,右侧瞳孔直径2.5mm,无光反射,左侧瞳孔直径2.5mm,光反射迟钝。鼻腔及外耳道无出血。

  • 标签: 颅内损伤 大脑中动脉 刺入 树枝 瞳孔直径 GCS评分
  • 简介: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颅内动脉瘤发生的机制包括内皮损伤、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表型调节异常、细胞外基质重构、细胞凋亡以及血管壁的缺失。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炎症反应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293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效果良好249例(85.0%),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失30例(10.2%),死亡14例(4.8%)。随访0.5~3年,未见动脉瘤再出血。结论显微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治疗办法,可以有效地治疗前交通动脉瘤。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新型自膨式Solitaireab型支架用于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脑病三科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采用Solitaireab型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12例(13个动脉瘤),其中支架辅助弹簧罔栓塞动脉瘤10例,单纯支架置入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12例患者共置入支架14枚,所有支架均成功放置,无回收或重新定位,1例患者弹簧圈部分脱入载瘤动脉,其余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完全填塞8例,近全填塞1例,部分填塞3例;痊愈9例,好转2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恶性心律失常.结论Solitaireab型支架用于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短期临床疗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carotidarterystenosis,ACAS)患者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及北京朝阳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2例ACAS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或药物治疗的资料,分析介入治疗和单独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及安全性。结果102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中,70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治疗+标准药物治疗,32例拒行支架成形术或内膜剥脱术的患者给予标准药物治疗。随访1年,治疗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1.4%(1例),对照组12.5%(4例),两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4,P=0.016)。治疗组中合并易损斑块患者41例,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2.4%(1例);对照组中合并易损斑块患者17例,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17.6%(3例)。治疗组合并易损斑块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合并易损斑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7)。而本次研究中仅有2例术中出现心绞痛发作,经及时处理得到改善,无死亡或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病例。结论对于ACAS患者和ACAS伴易损斑块患者,颈动脉支架治疗均优于单独标准药物治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 标签: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支架治疗 标准药物治疗 临床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颞浅动脉-颞浅筋膜-脑贴敷术治疗烟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4年运用颞浅动脉-颞浅筋膜-脑贴敷术治疗的31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共行36侧半球手术,术后随访6~59个月,平均20个月;临床预后优秀或良好26例(83.9%)。22例术后6~45个月(平均17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血供重建效果良好12例(54.5%)。术后发生脑梗死、硬膜下血肿及头皮缺血各2例,均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只有1例遗留术区头发生长障碍。结论颞浅动脉-颞浅筋膜-脑贴敷术是治疗烟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烟雾病 颞浅动脉-颞浅筋膜-脑贴敷术 效果
  • 简介:目的分别使用葛根芩连汤和安定对颈动脉硬化失眠患者进行治疗,研究两者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将112例颈动脉硬化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葛根芩连汤,对照组给予安定2.5mg,共治疗6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睡眠质量;《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干预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安定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PSQI总分均有显著改善。葛根芩连汤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改善。与安定组比较,葛根芩连汤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安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副反应方面,葛根芩连汤组在行为毒性、植物神经系统、其他及总分方面显著优于安定组。结论中医药治疗重视颈动脉硬化患者具有毒热内盛的特点,从根本上调整人体阴阳的盛衰,在改善颈动脉硬化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颈动脉硬化 失眠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颅内动脉瘤做创手术治疗的入路和方法。方法对34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均采用一侧翼点锁孔入路,以直径约2cm×2.5cm的骨窗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34例患者共36个动脉瘤均一次夹闭成功。根据GOS评估标准,恢复良好者29例,轻残4例,死亡1例。所有手术无术后感染、出血及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良好,是一种损伤小、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 标签: 脑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翼点入路 锁孔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丙泊酚颈内动脉注射对语言及记忆功能优势半球测试的影响,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颈内动脉注射丙泊酚进行Wada试验,根据所采用剂量不同分为10mg和7mg两组。对比两组不同剂量颈内动脉注射组的语言、记忆功能测试情况,计算注药后半球失活的持续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病程、全量表智商等相关数据,分析两不同剂量组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语言优势半球测试,28例患者完成了记忆优势半球的测试。两组在年龄、病程、全量表智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后左侧半球和右侧半球的失活时间,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记忆优势半球的测试成功率分别为56%和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均有发生Ⅰ、Ⅱ级的不良反应,但7mg组未出现Ⅲ级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丙泊酚7mg的剂量进行颈内动脉注射,可顺利完成语言优势半球的测试,提高记忆功能测试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剂量。

  • 标签: 丙泊酚 WADA试验 癫痫 语言优势 记忆优势
  • 简介: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该病最大的特点是较高的残死率,即使在现代的医疗条件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仍高达40%。但目前颅内动脉瘤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生是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酒,高血压,雌激素和种族等)和内在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就遗传因素在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遗传因素 Ⅰ型胶原蛋白 弹性蛋白基因
  •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与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24例和正常对照者16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分析14d后细胞形成的集落数,并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鉴定、分析和计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其吞噬荆豆凝集素和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内皮功能;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CD13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三抗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EPCs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流式分析结果显示三抗阳性细胞数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EPCs的数量较无动脉瘤者明显降低。

  • 标签: 内皮细胞 干细胞 颅内动脉瘤 病因学
  • 简介:目的:观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局部涂抹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桡动脉穿刺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0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按照介入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穿刺前的准备,皮肤消毒,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桡动脉穿刺。观察组术前10min给予干预,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涂抹,面积大小为4cm×5cm,作用10min后皮肤消毒,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桡动脉穿刺。两组患者均于穿刺后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用中心监护仪记录患者穿刺前后的心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的疼痛及穿刺前后心率。结果:观察组在穿刺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前,两组心率无统计学差异。穿刺后,对照组心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局部涂抹经济、简便,可明显减轻患者桡动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舒适性,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奥布卡因凝胶 桡动脉 穿刺 视觉模拟评分 镇痛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鞘内应用罂粟碱治疗破裂脑动脉瘤夹闭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临床常规处理无效、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经颅多谱勒(TCD)检查证实存在严重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在腰穿释放30ml血性脑脊液后,缓慢注入0.3%(60mg/20ml)罂粟碱溶液20ml。每次注药后行TCD动态检查以明确治疗效果。结果经鞘内灌注罂粟碱治疗,血管痉挛缓解率达90%(40/4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率达84.4%(38/45)。用药后发生一过性低血压者3例,短暂性偏瘫1例。全部患者得到随访,存在与血管痉挛相关的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者占6.7%(3/45)。结论鞘内应用罂粟碱对大部分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有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 标签: 罂粟碱 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