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脊髓损伤住院患者的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的60岁以上的外伤性脊髓损伤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损伤水平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spinalinjuryassociation,ASIA)评分和并发症。结果136例老年脊髓损伤患者中,39例发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20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7例,消化系统并发症6例,泌尿系统并发症5例,褥疮5例,感染1例,双下肢痉挛1例,其中8例发生2种以上并发症。感觉评分、运动评分手术与否与并发症相关(P<0.05)。运动评分和手术与否是老年脊髓损伤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运动评分与并发症呈负相关(P<0.05),手术与否与并发症呈正相关(P<0.05)。结论呼吸系统并发症是老年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易发生多系统并发症。脊损损伤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越大,手术会增加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脊髓损伤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老年人 创伤和损伤
  • 简介:CIK细胞是人外周血或脐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它增殖能力强、杀瘤活性高、不良反应少,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更为有效的杀瘤效应细胞。在临床上已经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并且疗效确切,本文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 标签: CIK细胞 生物学特性 肿瘤
  • 简介:探讨miRNA-21在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30例HCC患者为研究组,3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老年肝癌组织对应癌旁组织中以及患者血浆中miRNA-21表达水平。结果miRNA-2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癌患者血浆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肝癌组织血浆中miRNA-21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均显著正相关(r=0.685,P<0.05;r=0.603,P<0.05);而肝癌癌旁组织中miRNA-21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r=0.125,P>0.05)。结论miRNA-21在老年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对应癌旁组织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织明显升高,其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关系密切,提示miRNA-21可能作为老年肝癌潜在预后评价指标。

  • 标签: MICRORNA-21 肝细胞癌 预后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手术时机的选择防治体会.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在我科行直肠癌Dixon术的患者458例,其中18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经过积极保守治疗并影像学检查,其中13例接受了手术治疗.结果18例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患者,CT检查发现扩张肠管坠入盆腔12例(66.7%).13例患者再手术,手术探查明确梗阻原因,盆底腹膜裂孔疝3例,小肠坠入盆底并粘连成角9例,小肠间单业粘连1例.手术方式包括内疝复位、重新关闭腹膜裂隙3例;盆底粘连松解9例,其中1例行坏死肠管切除,1例行小肠短路手术;小肠单班粘连松解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与切口感染各1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小肠坠入盆底并粘连成角、盆底腹膜裂孔疝、腹腔单纯肠粘连,再手术时机选择极为重要,预防主要以关闭盆底腹膜以及避免肠管坠入盆底为主.

  • 标签: 直肠癌 DIXON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诊疗预后因素,提高对疾病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7~80岁;病变位于左肾34例,右肾26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44例,保留肾单位手术16例。用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均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其中Ⅰ型35例,Ⅱ型25例。肿瘤平均直径5.0cm(1.9~12.0cm)。肿瘤TNM分期:pT1~T2期51例,pT3~T4期9例。Fuhrman分级:Ⅰ~Ⅱ级49例,Ⅲ~Ⅳ级11例。6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6例伴有癌栓,5例发生远处转移,6例死亡。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分级、分型、是否有远处转移与患者生存时间相关(P<0.05)。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分级是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子(P<0.05)。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是肾细胞癌少见类型,Ⅱ型比Ⅰ型预后差,病理级别与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总体预后较好。

  • 标签: 肾肿瘤 乳头状瘤 乳头状细胞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知信行模式干预在改善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睡眠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行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知信行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镇静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评分明显增加,疼痛评分和镇痛药量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1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的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和PSQI总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的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入睡时间评分和PSQI总评分较术后1d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3d的相应项目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的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干预可有效降低肺癌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镇静和睡眠。

  • 标签: 肺肿瘤 知信行干预 术后疼痛 睡眠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侵犯(perineuralinvasion,PNI)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术后辅助治疗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宫颈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6例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宫颈癌PNI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宫颈癌术后复发死亡结局的影响。结果:506例宫颈癌患者中PNI阳性48例,发生率为9.5%(48/506),PNI发生率在淋巴结转移、切缘累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I阳性患者术后需接受辅助治疗比例明显多于PNI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宫颈癌无复发生存率与PNI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宫颈癌PNI为宫颈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NI是判断宫颈癌复发的独立指标,可以为宫颈癌术后是否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宫颈癌 神经侵犯 独立危险因素 辅助治疗
  • 简介: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移植皮瓣存活的重要因素,如何减轻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提高移植皮瓣存活率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显示,血管扩张药物、核因子抑制剂、氧自由基清除剂缺血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移植皮瓣的存活率。

  • 标签: 肌皮瓣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并研究术后早期予以灌肠对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行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定义术后3日内肛门自主排气为早期肠功能恢复组,余为非早期肠功能恢复组。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逐步法)研究影响胃癌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因素。按灌肠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早期灌肠组、非早期灌肠组未灌肠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0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是否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是否灌肠为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影响因素,结果证实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是否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是否灌肠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因素。比较三组不同灌肠情况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灌肠组、非早期灌肠组未灌肠组患者术后自主排气时间分别为(3.61±0.83)d、(4.09±1.12)d、(4.58±0.91)d,P〈0.05,术后自主排便时间分别为(4.11±1.85)d、(4.96±1.52)d、(5.74±1.50)d,P〈0.05。而对三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总体并发症比较时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影响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因素为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灌肠。灌肠有助于胃癌患者术后排气排便,但是否早期灌肠对肠道功恢复未见明显差异。

  • 标签: 胃癌术后 肠功能恢复 影响因素 灌肠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调节亚基1(cyclinkinasesubunit1,Cks1)在老年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ks1在老年肝癌组织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ks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7%(43/60),在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12/60),Cks1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肝细胞癌中Cks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和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但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r=0.817,P〈0.05)。结论Cks1在老年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对应癌旁组织明显升高,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提示Cks1可能作为老年肝细胞癌潜在的预后因子。

  • 标签: CKS1 老年 肝细胞癌 预后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survivin、VEGF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0例肺良性组织中survivin、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survivin、VEG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61.1%(44/72)、79.2%(57/72)显著高于肺良性组织10.0%(2/20)、15.0%(3/20)(P〈0.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和五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VEGF基因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五年生存率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0.05)。survivin、VEGF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VEGF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二者的检测将助于肺癌的诊断、评估肺癌患者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 标签: SURVIVIN 非小细胞肺癌 VEGF基因 免疫组化法检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分化程度
  • 简介:目的检测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大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Livin蛋白与大肠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二步法检测Livin蛋白在178例大肠癌组织、60例癌旁组织3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78例大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率为65.7%(117/178),高于癌旁组织(8.33%)正常肠组织(0%)(P〈0.001);Livin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Duke’s分期、临床分期以及远处转移关系密切(P〈0.05)。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示Livin蛋白表达是大肠癌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大肠癌组织中存在Livin蛋白表达,Livin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 标签: 大肠癌 免疫组化 LIVIN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DYRK1B)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4例宫颈癌病理组织标本(宫颈癌组)、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标本(CIN组)、4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组标本中DYRK1B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DYRK1B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中DYRK1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2.62%,高于CIN组中的22.50%和对照组的12.50%(P﹤0.05);CIN组和对照组中的DYRK1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宫颈癌组织中DYRK1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病理学类型的宫颈癌组织中DYRK1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RK1B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 宫颈癌 宫颈上皮瘤变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上调microRNA-7(miR-7)表达对喉鳞癌Hep-2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miR-7模拟物(miR-7mimics)随机序列(miR-Scramble),将喉鳞癌Hep-2细胞分成miR-7组、Scramble组和空白对照(Mock)组,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转染48h后各组细胞中miR-7表达,CCK-8法检测转染48h后的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Transwell试验观察转染24h后细胞迁移能力,qPCRWesternblotting检测PI3K(p110)、AKTp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iR-7组Hep-2细胞转染miR-7mimics后miR-7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cramble组和Mock组相比,miR-7组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升高,迁移能力降低,且PI3K、AKTpAKT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上调喉鳞癌Hep-2细胞中miR-7表达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miR-7 喉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PI3K/AKT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联合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在肝癌诊断病情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检测健康体检、肝良性疾病、肝脏癌患者的血清标本各60例。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血清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EA血清水平。结果肝癌组CRP、AFP、CEA血清水平明显高于肝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AFP、CEA在肝癌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疾病正常体检组(均P〈0.05);血清CRP水平随着肝癌临床病理分期加深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AFPCEA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分期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对疑似肝癌或肝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时,可以考虑将CRP设为检查项目之一,同时与肝癌生化标志物AFP、CEA联合检测,优势互补,以期发现早期肝癌病例。并且,CRP与肝癌不同的临床病理分期有一定的关联,可能较早的对病情的恶性程度做出判断。

  • 标签: 肝癌 诊断 C-反应蛋白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血清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芩素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MTT法观察黄芩素(5、10、20、40、80μg/ml)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试验评价黄芩素(80μg/ml)对HT-29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Westernblotting检测黄芩素(20、40μg/ml)对HT-29细胞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核因子(NF)-κB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以未加黄芩素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黄芩素对细胞增殖能力有抑制作用,增殖抑制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素处理后的细胞迁移能力STAT3和NF-κB蛋白水平均降低,p53蛋白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素可显著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可能与上调细胞中p53、降低STAT3和NF-κB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黄芩素 结肠癌 增殖 迁移
  • 简介:背景与目的:儿童胶质瘤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本文探讨儿童颅内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方法:对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颅内胶质瘤的108例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病变位于幕上44例(40.7%),幕下64例(59.3%),其中幕上近中线处30例,幕下近中线处49例;全切79例(73.1%),次全切22例(20.4%),部分切除或活检7例(6.5%);病理结果为低级别胶质瘤93例(86.1%),高级别胶质瘤15例(13.9%);其中星形细胞瘤100例(92.6%)。99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86例随访至今无复发,术后生存率87.8%。结论:儿童胶质瘤临床上有其特异性,肿瘤好发于幕下和近中线处,病理类型多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治疗应以全切肿瘤为主,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儿童 胶质瘤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情况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nVision两步法检测64例SCLC组织、20例癌旁组织中FGF-2和ToPoⅡ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ting、RT-PCR法检测外源性FGF-2对人SCLC细胞株NCL-H446中ToPo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SCLC组织中FGF-2和ToPo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5%(44/64)和79.69%(51/6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5.0%和10.0%(P〈0.01);FGF-2和ToPo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和吸烟情况无关(P〉0.05);两者表达在SCLC中呈正相关(r=0.497,P〈0.01)。FGF-2可以上调NCL-H446细胞中ToPoⅡ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论FGF-2和ToPoⅡ之间可能存在共同作用通路,FGF-2可能通过ToPoⅡ促进SCLC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FGF-2 ToPoⅡ NCL-H446细胞株
  • 简介:目的:探讨涎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PA)的影像学、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方法:对1例SPA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随访26个月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结果:SPA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涎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特征与乳腺纤维囊肿性病变相似,表现为不规则的导管及腺泡分布于丰富的硬化性胶原间质中,形成模糊的小叶状结构。腺上皮细胞形态多样,有的呈大汗腺样化生,有的胞质内含丰富的嗜伊红酶原颗粒,导管上皮可以增生并伴有非典型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腺上皮EMA弥漫强阳性,导管及腺泡周同肌上皮SMACalponin阳性。Ki-67指数〈I%。影像学表现:彩超结果表现为边界相对清楚或不清楚的低回声团,可以探稀疏的血流信号。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较光滑,与正常腮腺分界清楚,也可边界不清。结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是一种罕见的涎腺疾病主要发生于腮腺,预后较好。影像学缺乏特征表现,界限不清时易误诊为恶性肿瘤需与黏液表皮样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慢性涎腺炎等鉴别。

  • 标签: 硬化性多囊性腺病 涎腺 预后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放、化疗联合治疗晚期复发子宫颈癌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晚期复发子宫颈癌病例341例,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放疗采用全盆腔外照射加内照射.总量全盆腔外照射DT30Gy/15次、双侧宫旁DT47.5Gy/23次,内照射DT40~42Gy/6~7次,放疗同期联合化疗,采用CFP方案,共4~6个周期.结果:Ⅲ期2年生存率为70.85%(158/223),5年生存率为50.22%(112/223);Ⅳ期2年生存率为23.53%(16/68),5年生存率为14.06%(9/64);复发病例2年生存率为38.00%(19/50),5年生存率为20.00%(10/50).2年总生存率为56.59%(193/341),5年总生存率为38.41%(131/341).结论:放、化疗联合治疗对晚期子宫颈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能耐受,同时也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晚期子宫颈癌 放疗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