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UTUC)个具有侵袭性、相对少见泌尿系恶性肿瘤,在所有泌尿系上皮性肿瘤中所占比例小于5%。在过去30年里,其诊断与治疗已发生了明显变化。许多上世纪80年代较少见先进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如输尿管镜检查、腹部断层成像(CT、MRI)等。UTUC治疗也发生了类似的改变。

  • 标签: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 泌尿系恶性肿瘤 膀胱癌 继发 人口 美国
  • 简介:目的检测上皮型钙黏素(E—cadherin)和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oxsackieandadenovirusreceptor,CAR)在多种人膀胱癌细胞表达情况,初步讨论E-cadherin与CAR在人膀胱癌细胞中表达意义及两者间关联。方法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人膀胱癌细胞中E—cadherin和CAR表达情况。结果E—cadherin,CAR在RT4、5637细胞中表达较高,在253J细胞中表达较低;E—cadherin在J82、T24细胞中不表达,CAR在J82细胞中微弱表达,在T24中不表达。结论E-cadherin和CAR在人膀胱癌细胞表达趋势致,两者可能相互协作,共同参与膀胱癌侵袭转移过程。

  • 标签: 膀胱癌 上皮型钙黏素 柯萨奇-腺病毒受体 侵袭转移
  • 简介:目的糖尿病肾病种进展性肾脏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主要病因。目前研究表明,miRNA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研究miR-18a、miR-19a、miR-194及TSP-1在高糖与TGF-β1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情况,进步探索miRNA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监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在低糖组(终浓度5mmol/L)、高糖组(终浓度30mmol/L)及高糖组+TGF-β1组不同时期TSP1mRNA、miR-18a、miR-19a及miR-194表达水平。结果TSP1mRNA表达水平随血糖浓度升高及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而miR-194成逐渐下降趋势,但miR-18a和miR-19a表达水平并未随血糖浓度改变有明显变化。通过TGF-β1处理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48h,研究结果显示,与未经TGF-β1处理高糖组相比,TGF-β1+高糖组能进步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TSP1mRNA表达水平,使肾小管上皮细胞miR-194表达进步下降,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研究结果显示,TGF-β1TSP1表达水平起正性调节作用,miR-194表达水平呈负性调节作用,而针对TSP1是否为miR-194靶向调节基因,还需后续试验进步验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小板反应蛋白1
  • 简介:目的利用数据库分析氯离子通道蛋白家族CLCN5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关系。方法在Oncomine数据库中挖掘CLCN5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在GEPIA数据库中选择TCGA数据验证CLCN5基因在肾透明细胞表达情况。用MethHC[JP3]数据库分析CLCN5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JP]甲基化水平。用GEPIA分析CLCN5基因表达与肾透明细胞患者生存期关系。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与CLCN5相关蛋白。结果与正常肾脏组织相比,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低表达CLCN5,且CLCN5表达水平越低者病理分级恶性程度升高,低表达者生存期缩短。DN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升高导致CLCN5转录水平降低可能原因。结论CLCN5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生存期相关。目前采用数据库挖掘分析数据可为临床上肾透明细胞生物治疗提供参考,为CLCN5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CLCN5 数据库分析
  • 简介:目的评估外科治疗散发性、无转移双侧肾细胞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经病理证实散发性、无转移、双侧肾细胞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评估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及肾功能结果。结果共入组22例散发性、无转移双肾癌患者,占我院同期收治原发肾细胞癌(1696例)1.3%。同时性发病16例(72.7%),异时性发病6例(27.3%)。同时性双肾癌发病年龄为(54.2±15.6)岁。异时性双肾癌第1与第2肿瘤发病年龄分别为(50.8±10.4)岁和(57.5±12.1)岁。22例患者共发现47枚肾肿瘤,左肾22枚、右肾25(有2例患者右肾发生多灶肿瘤,分别为2、3枚肿瘤)枚。肿瘤直径为(4.3±3.9)cm。47枚肿瘤中,46枚(97.9%)为透明细胞癌,1枚(2.1%)为乳头状肾细胞癌。所有患者均接受分期手术治疗:先行侧根治性肾切除再行侧保留肾单位手术(RN+NSS)10例,先行侧保留肾单位手术再行侧根治性肾切除(NSS+RN)8例,双侧保留肾单位手术(NSS+NSS)4例。第2次手术后RN+NSS组、NSS+RN组及NSS+NSS组中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风险分别为60%、25%和0。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2±63)个月。同时性双肾癌与异时性双肾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8%和50%(P=0.02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散发性、无转移性双肾癌患者安全有效治疗手段,可获得良好肾功能及肿瘤学结果。虽然多数双肾癌表现为同时性发病,但部分患者可在侧肾脏手术多年后发生侧肾脏异时性肿瘤。并且,异时性双肾癌无瘤生存率低于同时性双肾癌,这些患者应给予更严密随诊。

  • 标签: 肾细胞癌 双侧 诊断 治疗 预后 无瘤生存率
  • 简介:两性母细胞种罕见性索间质肿瘤,国内外仅有少量病例报道且绝大多数发生于卵巢,仅见1例发生于婴儿睾丸两性母细胞国外报道。我科2016年1月收治1例成年睾丸两性母细胞患者,报告如下。患者,男,23岁,未婚。因发现左侧阴囊内无痛性肿块人院。既往无睾丸附睾炎及阴囊外伤病史。体格检查:体毛分布正常,无男性乳房女性化表现。

  • 标签: 两性母细胞瘤 人睾丸 文献复习 性索间质肿瘤 无痛性肿块 睾丸附睾炎
  • 简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正常细胞增殖及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该通路活化也参与了包括肾细胞癌在内多种肿瘤发生、转移与血管生成。为了评价MAPK通路在调节肾癌细胞生长及增殖过程中作用,研究者首先测定了透明细胞肾癌中MAPK及MAPK激酶(MKK)表达情况,

  • 标签: MAPK激酶 信号通路 血管生成 肾细胞癌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癌生长
  • 简介:目的筛选肾透明细胞癌进展相关基因。方法通过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肾透明细胞癌进展相关基因并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基于GSE36895数据得到2173个差异基因用于构建共表达网络。通过共表达网络确定与肾透明细胞癌进展最相关棕色模块(r=0.52)为枢纽模块,进步筛选得到6个枢纽基因TOP2A、CDK1、CDC20、KIF11、CCNB2、BUB1。通过测试集GSE73731数据枢纽基因进行验证,各枢纽基因表达量与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01);其中CDC20、BUB1于低级别(gradeⅠ、Ⅱ)及高级别(gradeⅢ、Ⅳ)肾透明细胞癌有较高诊断效能(AUC>0.7,P<0.0001)。另外基于TCGA数据,各枢纽基因表达量与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期及预后均显著相关。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显示枢纽模块基因显著富集于细胞周期相关生物过程及通路。GSEA显示枢纽基因高表达组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及免疫相关通路。结论通过WGCNA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得到6个枢纽基因与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枢纽基因可能通过细胞周期相关通路来影响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及预后。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基因芯片 枢纽基因
  • 简介: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NS398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和凋亡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NS398PC-3细胞增殖影响;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COX-2mRNA表达;酶联免疫测定法(EusA)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PGE。释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S398可以抑制PC-3细胞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RT—PCR和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NS398浓度增高,PC-3细胞COX-2mRNA表达和PGE。释放水平呈下调趋势;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100、200μmol/LNS398PC-3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结论NS398可能通过COX-2依赖性途径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前列腺癌 环氧化酶抑制剂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TGF-β1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活性氧(ROS)和NADPH氧化酶亚基p67phox表达影响及黄芪注射液(AGI)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腹膜间皮细胞至第二代,静止24h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AGI(2g/ml)组(B组),TGF-β1(10ng/ml)组(C组),TGF-β1+AGI(2g/ml)组(D组,AGI预处理1h)。用荧光染料(DCF)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RT-PCR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p67phox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p67phox蛋白表达。结果:TGF-β1可显著增加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OS产生,刺激20min后,ROS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AGI可显著抑制TGF-β1刺激后ROS产生(P〈0.05);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经TGF-β1刺激后,NADPH氧化酶亚基p67phox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升,AGI可抑制TGF-β1诱导p67phox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可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产生ROS增加、NADPH氧化酶亚基p67phox表达上调;AGI可抑制NADPH氧化酶表达和活性ROS产生,从而为AGI防治腹膜纤维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腹膜间皮细胞 TGF-β1活性氧 NADPH氧化酶 黄芪
  • 简介:Austoni和Egydio开创治疗佩罗尼氏症手术方法主要基于几何学原理。本文主要报道我们Austoni方法进行改进以及我们多中心经验,同时提供些技巧和要决,使得该方法操作起来更容易。手术在意大利三个研究所分别进行。我们用牛围心胶原基质片(Hydrix)植入了轻型轴向假休(VIRILlSI,Ф7Fr.)以遮盖白膜上损伤。行此手术患者为2005年9月到2010年1月间60名患者,平均年龄为58岁(范围:44—76岁)。术后,轴平均伸长了2cm(range1.2-2_3cm),阴茎反屈畸形完全被修复了。39名患者性功能存60天后恢复.14名在90天后,7名在120天后。IIEF分值术前为15.5,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后,升高到23。与自然性交(80%以上夫妇)和阴茎自然长发和围长有关VAS分值结果也非常好。这种轻型移植物主要是植入自然勃起时海绵体组织少量空间。这种方法简单易学易操作,心包膜使用也加快了手术速度,因复杂反心畸形而引起包膜损伤也被修复了。

  • 标签: 移植物 阴茎 心包移植 佩罗尼氏症 假体
  • 简介:目的比较小肾癌手助腹腔镜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例行手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20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病例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失血量、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切缘阳性率、患者住院时间、并发及手术效果差异。结果手助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平均肿瘤大小分别为(2.58±0.50)和(2.62±0.60)cm(P〉0.05),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0.2±38.9)和(353.6±89.6)ml(P〈0.0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58.2±27.6)和(196.2±39.6)min(P〈0.05),平均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6.1±3.2)和(35.2±2.8)min(P〈0.05),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8±2.0)和(12.3±3.0)d(P〈0.01),两组切缘阳性率、并发发生率均无差异。随访3~28个月,两组均未出现局部复发。结论手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较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且不增加热缺血时间,手术效果相当。

  • 标签: 肾肿瘤 手助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 简介:目的观察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及2年累积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RBT组患者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TURBT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URBT组(P均<0.05);HOLRBT组患者并发发生例数低于TURBT组(P<0.05);HOLRBT组2年累积复发率低于TU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HOLRBT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能有效控制病情,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 简介:目的评估表柔比星(EPI)+诱导灌注+维持灌注、EPI+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PAMSHA)+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3种方案中高危肌层浸润性膀咣癌(NMIBC)电切术后辅助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确诊为NMIBC患者资料,依据术后灌注药物和灌注方法分为A组(EPI+诱导灌注+维持灌注)、B组(EPI+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C组(PAMSHA+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各组按照肿瘤复发风险进步分为高危组和中危组。随访2年,定期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泌尿系超声及膀胱镜检查,并记录膀胱癌复发情况以及膀胱灌注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H、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86%(2d/56)、38.24%(26/768)、18.97%(11/58);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18)。A组高危患者与中危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50.00%(10/20)、27.78%(10/36),B组高危患者与中危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5.83%(11/24)、25.00%(11/41),C组高危患者与中危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7.62%(10/21)、8.11%(3/37)。A、B两组高危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与C组高危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79、P=0.905);A、B两组中危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率分别与C组中危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45)。结论PAMSHA+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辅助治疗NMIBC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于高危NMIBC,3种灌注方式疗效无差别;对于中危NMIBC,PA-MSHA+即刻灌注+诱导灌注+维持灌注效果最佳。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 表柔比星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灌注
  • 简介: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YMS)基因在前列腺癌(PCa)患者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后意义,为PCa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在GEO(geneexpressionomnibus)数据库下载并分析PCa基因表达数据集GSE32448、GSE16560、GSE17951以及GSE79957,明确TYMS基因在PCa和正常前列腺组织中表达差异,明确TYMS基因表达与PCa患者年龄、分期、Gleason评分以及总生存期相关性,并探讨TYMS基因对于PCa细胞可能作用机制。结果TYMS在PCa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表达水平(P=0.0448),高表达TYMSPCa患者T分期、Gleason评分明显差于低表达TYMS基因PCa患者(P值分别为0.002和<0.0001)。低表达TYMS基因PCa患者总生存期明显优于高表达TYMS基因PCa患者(P=0.0056)。基于TYMS基因集富集分析表明,TYMS可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E2F、MYC)、细胞周期(有丝分裂、G2M检查点)以及细胞代谢(糖酵解)等途径影响PCa细胞增殖。结论TYMS与PCa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PCa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癌 TYMS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大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rHuEPO)冲击治疗维持性血透病人肾性贫血临床疗效。方法:65例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每周2次,剂量为10000U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用2周后改为每周1次。B组每周1次,每次10000U。C组每周3000U皮下注射2~3次/周。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等指标及病人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95.0%,86.7%。副作用少,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剂量rHuEPO冲击治疗,安全有效,可较快提高Hb,纠正贫血。

  • 标签: 尿毒症 肾性贫血 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突变型P53基因(m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B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mP53、PCNA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例BTCCmP53阳性表达率66%,PCNA阳性表达率76%;10例正常膀胱黏膜mP53和PCNA表达均为阴性(P〈0.05);mP53和PCNA表达呈正相关(r=0.63,P〈0.05);mP53和PCNA阳性表达率在浸润型肿瘤组、G2和G3级肿瘤组、复发组均较高(P均〈0.05)。结论mP53和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均增高,二者与BTCC分期、细胞分级、复发相关,可作为判断BTCC预后参考指标。

  • 标签: 膀胱移行细胞癌 突变型P53基因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