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止血联合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静脉推注20mg奥美拉唑,B组静脉推注40mg奥美拉唑,C组静脉推注80mg奥美拉唑,治疗1疗程后,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分别经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后,C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A组(62.50%)、B组(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三组空腹胃液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三组空腹胃液pH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组空腹胃液pH值显著高于A组、B组(P<0.01);治疗48h后,三组空腹胃液pH值较治疗24h显著升高,C组显著高于A组、B组(P<0.01)。B组、C组出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而C组出血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B组(P均<0.01)。C组治疗后再出血率为2.50%,显著低于A组(22.50%)、B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C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7.50%、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短时间内提高空腹胃液pH值及止血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再出血发生率,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85例)和阿德福韦酯组(90例),比较两组在治疗后48周时的疗效。结果治疗后12周、24周、36周和48周时,替比夫定治疗患者HBVDNA水平低于阿德福韦酯组(P〈0.01),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或P〈0.01);治疗后12周、24周和36周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率和完全应答率也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或P〈0.01);治疗48周,替比夫定组有2例,阿德福韦酯组有1例出现病毒学反弹;两组均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替比夫定较阿德福韦酯有更强的抑制HBV作用,其治疗可提高HBeAg转阴或血清学转换率和完全应答率。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88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疗程为4周,对两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阳性者,同时应用阿莫西林、甲硝唑进行治疗,疗程为7d。4周后复查胃镜,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内镜病灶消失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p根除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C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疣状胃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临床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乙肝疫苗、干扰素、苦参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eAg和HBVDNA转阴率.方法乙肝疫苗60μg肌注,1月1次,共6次,干扰素300万单位,肌注1日1次,15次后隔日1次.疗程6个月.苦参素片0.2克1日3次,服6个月.结果经治疗3个月HBVDNA<1pg/m146例(76.6%),6例下降,无效8例,6个月HBVDNA<1pg/ml52例(86.6%),下降2例,无效6例.3个月HBeAg转阴26例(43.3%),6个月HBeAg转阴38例(63.9%).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均有免疫功能下降,采用联合用药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NK细胞和辅助T细胞功能,增强药物对机体清除HBV能力.
简介:目的观察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糖脂代谢、肝脏脂质沉积及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2只大鼠分成3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NASH模型。治疗组在喂养8周后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大鼠体重、肝重,空腹血糖、转氨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脂肪细胞因子,以及肝组织学改变。结果12周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明显脂肪变,动物体重、肝重和各项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与模型组比,治疗组动物体重和生化指标均有改善,其中AST和TC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动物血清瘦素、抵抗素呈下降趋势,而脂联素呈升高倾向。结论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改善NASH大鼠糖脂代谢及脂肪细胞因子表达的能力。
简介: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以8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情况、PCI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术后2、4、8、12、24h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48h内PCIA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髙于对照组(/><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0.05)。结论胃癌患者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提髙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其临床应用价值髙。
简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称爱人为“小心肝”,可见“肝脏”对于我们来说有多重要。但是,丰富的物质生活对肝脏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负担。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保护自己的“小心肝”吧。
简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然而.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三联疗法对相当一部分患者的H.pylori根除无效。目的:探讨影响慢性胃炎患者H.pylori根除的主要临床因素。方法:取128例H.pylori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的内镜活检标本行H.pylori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的7d三联疗法行H.pylori根除治疗,以PCR—RFLP法检测CYP2C19基因型。分析不同因素对H.pylori根除率的影响。结果:共123例完成治疗,H.pylori根除率按ITT和按PP分析分别为66.4%和69.1%。H.pylori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8.4%和14.1%。有吸烟史者的H.pylori根除率显著低于无吸烟史者(37.0%对88.3%,P〈0.01)。甲硝唑敏感菌株和克拉霉素敏感菌株的根除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耐药菌株(90.5%对46.7%,P〈0.01;76.6%对18.8%,P〈0.01)。CYP2C19强代谢型的根除率显著低于弱代谢型(63.4%对86.7%,P〈0.05)。不同性别、年龄以及是否饮酒的患者之间H.pylori根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ylori对抗生素耐药和宿主CYP2C19强代谢型是导致H.pylori根除失败的主要原因.吸烟史对根除失败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简介: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5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伴有腹水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血肌酐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急性肾损伤观察组和无急性肾损伤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基础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为50.4%,对照组为10.1%(P<0.01);观察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其他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0.4%和3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2%和19.3%(P<0.05);观察组血钠、血清总胆红素和白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128mmol/L、391.8μmol/L和9.33×10^9/L,均显著低于或高于对照组的136.8mmol/L、51.58μmol/L和3.9×10^9/L(P<0.05);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为(34.2±1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16.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肝性脑病、低血钠、总胆红素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白细胞计数均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伴有肝性脑病、感染、低血钠、高胆红素血症和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是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高危人群。
简介:目的总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0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1周后是否并发胃肠功能紊乱分为观察组(胃肠功能紊乱,120例)和对照组(未发生胃肠功能紊乱,80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基底节、丘脑、脑叶、小脑、脑干五个部位中,仅基底节、脑叶部位梗死率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脑卒中昏迷组的呕吐发生率(55.9%)、便秘发生率(30.4%)均显著的高于非昏迷组且差异显著(P〈0.05),其他胃肠道症状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入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14.3±1.2)分、血糖(11.7±2.2)mmol/L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入院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ALB、PA、RB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分、血糖值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胃肠道功能紊乱可能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梗死部位、血糖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简介:背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常见并发症.目前益生菌制剂用于AAD的治疗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是否可用于预防AAD仍存在争议.目的:研究成年和老年住院患者的AAD发生率,以及益生菌制剂对老年患者AAD的预防作用.方法:根据入选标准连续纳入同期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成年和老年住院患者,后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地农芽孢杆菌1.5×109cfu/d干预至停用抗生素后1周或不予干预.分析各组抗生素使用情况和AAD发生率.结果:成年组与老年未干预组间、老年干预组与未干预组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均无明显差异.成年组AAD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未干预组(10.6%对27.4%,P=0.001),老年干预组亦明显低于老年未干预组(13.6%对27.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为AAD高发人群,益生菌制剂与抗生素同时应用可有效减低老年住院患者的AAD发生率.可作为AAD预防措施应用于临床.
简介:目的分析血糖和总胆固醇(TC)水平对肝衰竭(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LF患者,根据入院时基线TC水平将患者分为TC≤1.0mmol/L组(n=8)、1.0mmol/L〈TC≤2.0mmol/L组(n=49)和TC〉2.0mmol/L组(n=49);排除10例糖尿病患者后,将96例LF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n=60)、高血糖组(n=12)和低血糖组(n=24);分别比较基线时患者血糖及TC的状态与其生存率的相关性.同时动态监测81例基线TC〉1.0mmol/L的患者住院期间TC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LF预后的关系.结果106例LF患者的病因以慢性HBV感染为主,占66.0%;慢性肝衰竭(CLF)占46.2%;基线低血糖患者生存率为41.7%,显著低于血糖正常患者的71.7%(P〈0.01);血清TC≤1.0mmol/L组、1.0mmol/L〈TC≤2.0mmol/L组和TC〉2.0mmol/L患者生存率分别为12.5%、51.0%和75.5%,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TC越低,生存率越低(P均〈0.05);住院期间TC较基线呈下降趋势的35例患者生存率为28.6%,显著低于呈上升趋势的46例患者的93.5%(P〈0.05).结论LF患者出现血糖降低、TC≤2.0mmol/L以及在住院期间TC较基线呈下降趋势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基线TC≤1.0mmol/L的患者预后极差.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7例PLC患者和47例同期来我院检查的健康人,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A242、CA724和AFP。结果PLC患者在术前AFP、CA242和CA724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t=49.293,t=17.392,t=9.394,P〈0.01);在TACE治疗后半年和1年,PLC患者血清AFP和CA72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CA242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LC患者在接受TACE治疗后血清CA724和AFP水平均显著降低,在临床上评价肝癌患者术后治疗效果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简介:目的:综合评价护理干预对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不适的影响,为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不适感提供护理干预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2000年1月1日~2018年2月30日国内对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使用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选择不舒适,疼痛和不良反应三个指标进行meta分析,选择危险度差值(RD)作为效应指标,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入选文献7篇,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疼痛,不舒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不舒适,疼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肠外症状。目的:分析腹泻型IBS(IBS。D)患者的肠外症状特点。方法:连续纳入113例IBS.D患者,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患者肠外症状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中,胃肠道外疼痛、泌尿系统症状、性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分别为60.2%、37.2%、34.5%。胃肠道外疼痛以头痛最为常见(40.7%),女性较男性更易合并疼痛(P〈0.05):男女性的泌尿系统症状和性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更易发生咳嗽性溢尿(P〈0.05)。育龄期女性的痛经发生率为39.3%。结论:IBS-D患者常合并肠外症状,可累及多个系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病鉴别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简介:目的探讨精细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中心治疗的137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9例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等精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水平、对护理措施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9.9%(P〈0.05);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及定期随访等精细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社区管理效果,良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预后,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