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与总胆汁酸(TBA)水平关系及其变化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产CL-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102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PA、TBA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P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B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肝功能损伤程度加重PA值逐渐下降,TBA值逐渐升高;肝硬化患者血清PA与TB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82,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清PA水平下降,TBA水平升高,血清PA与TBA呈明显负相关,联合检测血清PA、TBA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其代谢功能,对病情预后早期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TBA 血清前白蛋白 正常 临床意义 对照组
  • 简介:背景:目前研究发现脂质代谢异常、脂肪肝与结直肠息肉发生具有相关性,但仍有争议。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在评估肝脏脂肪变程度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目的:分析脂质代谢肝脏CAP与结直肠息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结直肠息肉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CAP、BMI,并分析脂质代谢指标与CAP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息肉组TG异常发生率、CAP、BMI均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血清TC、HDL、LDL、ApoA1、ApoB、脂蛋白a水平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息肉患者CAP与TG、LDL、BMI呈正相关(r=0.201,r=0.135,r=0.438;P均<0.05),而与TC、HDL无关(P>0.05)。结论:TG、CAP、BMI可能与结直肠息肉发生相关。

  • 标签: 肠息肉 脂质代谢 受控衰减参数 危险因素
  • 简介:背景:炎症性肠病(IBD)发生、发展与饮食关系密切,食物不耐受在IBD中发生情况及其与IBD关系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活动期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食物不耐受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确诊活动期134例CD、67例UC患者42名正常对照者。ELISA法检测14种食物血清特异性IgG,据此评价食物不耐受情况,分析CDUC患者食物不耐受差异。结果:CDUC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D患者又明显高于UC患者(P<0.001)。三组间食物不耐受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07,P<0.001)。CD患者4种6种食物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UC患者(P<0.001)。与UC患者相比,病变累及结肠CD患者食物不耐受率无明显差异(P=0.100),而累及小肠CD患者明显升高(P=0.01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物不耐受≥4种为病变累及小肠CD危险因素(P=0.040)。结论:CDUC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生率高、程度重、种类多,病变累及小肠CD患者食物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结肠型CDUC患者,食物不耐受≥4种可能为小肠型CD预测因素。

  • 标签: 食物不耐受 食物特异性IGG 炎症性肠病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 简介:材料方法一、标本收集我院及协作单位病理科1986年/1996年胆囊良、恶性病变手术切除标本,HE染色确诊,胆囊腺癌38例,(高分化18例,低分化8例,未分化8例,粘液腺癌4例),胆囊粘膜上皮异型增生24例(轻度8例,中度6例,重度10例),另取20例正常胆囊粘膜标本作对照.

  • 标签: 胆囊粘膜上皮异型增生 胆囊腺癌 bcl^-2 P16蛋白 表达
  • 简介:血清胃蛋白酶原(PG)是评价胃黏膜功能有效指标,可作为辅助手段用于胃癌筛查早期诊断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中亦成为研究热点。血清PG检测作为一种无创、简便、廉价检查手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就血清PG检测在胃癌预警胃黏膜功能评价中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胃蛋白酶原类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 抑酸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目的:对比多西他赛为主二联三联疗法对老年低分化胃癌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低分化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三联化疗组二联化疗组,每组30例。二联化疗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三联化疗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对两组近期疗效、KPS评分、肿瘤进展时间(TTP)、生存时间(OS)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二联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为36.7%、63.3%,三联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为33.3%、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联化疗组KPS评分为(71.5±6.6)分,显著性低于三联化疗组(79.5±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TTP为8.5个月,三联化疗组TTP为8.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OS为13.4个月,三联化疗组OS为15.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不良反应(白细胞降低、贫血、乏力)率显著低于三联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多西他赛为主三联疗法,多西他赛为主二联疗法对对老年低分化胃癌效果同样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老年人使用。

  • 标签: 多西他赛 二联疗法 三联疗法 老年 低分化胃癌
  • 简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广泛横纹肌肌纤维坏死,细胞膜受损,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乳酸脱氢酶(LDH)等代谢产物进入血循环一组临床综合征㈣。我科于2016年6月收治1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RM患者,虽经122天内科综合治疗护理,患者仍因ARF而死亡。现将对该患者治疗护理要点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肝衰竭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护理
  • 简介:病人女性,7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10余年,加重7天于1999—04—06入院,入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糖尿病,入院后给予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未用葡萄糖溶液。入院第2天9pm频繁恶心、呕吐、出现神志不清,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呼吸28次/min,心率112次/min,血压17/10kPa,浅昏迷,双肺布满干湿性罗音,肝颈静脉回流征(+),血糖16.8mmol/L,尿酮体(+++),PCO25..

  • 标签: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肺性脑病 上消化道出血 症状 抢救方案
  • 简介: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在180例研究对象中,正常人30例、轻度肝炎30例、中度肝炎30例肝硬化患者90例,其中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A级、B级C级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GT、AngⅡACE水平;采用化学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PCⅢ、Ⅳ-C、AGT、AngⅡACE水平分别为(350.7±124.9)ng/L、(307.3±139.5)ng/L、(280.3±141.3)ng/L、(256.25±110.42)ng/L、(3.45±0.66)ng/mL、(120.58±26.69)ng/L(79.70±25.67)U/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8.8±20.7)ng/L、(58.6±20.9)ng/L、(53.0±21.1)ng/L、(47.0±21.1)ng/L、(3.0±0.4)ng/ml、(104.0±13.8)ng/L(61.6±12.6)U/L,P〈0.05];肝硬化Child-PughA级B级患者血清AGT水平分别为(3.4±0.4)ng/ml(3.3±0.6)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肝硬化Child-PughC级患者AngⅡACE水平分别为(125.4±19.1)ng/L(83.4±22.5)U/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AGT、AngⅡACE与肝纤维化指标间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随着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病情进展,患者血浆AGT、AngⅡACE水平逐渐升高,其生理病理性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肝纤维化
  • 简介: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消化系统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虽然近年来在胰腺癌治疗上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手术仍是惟一可提供潜在治愈机会治疗手段.但大多数胰腺癌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且对化放疗、靶向治疗效果有限,故生存率仍低.本文围绕胰腺癌与糖尿病、胃肠道微生态、microRNAs在胰腺癌中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寻找可能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方法,挖掘治疗胰腺癌潜在靶点.

  • 标签: 胰腺肿瘤 糖尿病 胃肠道 细菌 微RNAS
  • 简介:目的探究早期血浆置换用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acutepancreatitis,HLAP)疗效以及对预后远期复发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解放军第180医院就诊90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强化降脂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早期血浆置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d、7d后血清淀粉酶(AMY)、总甘油三酯(TG)、降钙素原(PCT)钙离子(Ca2+)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ICU留治住院时间,分析两组患者28d死亡风险12个月复发情况差异。结果治疗7d后,两组AMY、CRP、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a2+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实验组治疗1d7d后AMY、CRP、TG明显低于对照组,C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CU留治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实验组28d死亡率分别为20.00%(9/45)6.67%(3/45),实验组死亡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HR=0.303,P=0.047)。对照组实验组12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13.89%(5/36)2.38%(1/42),实验组复发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HR=0.163,P=0.042)。结论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早期血浆置换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近期死亡远期复发风险。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高脂血症 降脂治疗 血浆置换 预后
  • 简介:背景:早期诊断肝硬化并予早期干预可阻止病情进展,避免或延缓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筛选血清学无创标记物是肝硬化临床诊断评估研究重要内容。目的:评价血清miR-192miR-29a在肝硬化无创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文献检索real-timePCR筛选验证发现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明显miRNAs——miR-192miR-29a,real-timePCR检测两者在120例肝硬化患者76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表达水平;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两者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数学模型,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肝硬化组血清miR-19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miR-29a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由两者联合检测数学模型计算得到风险评分诊断肝硬化价值明显优于单一指标检测[ROC曲线下面积(AUC):0.968对0.8870.933],且优于临床常用肝硬化血清学无创诊断指标APRI、FIB-4ARR(AUC:0.796、0.7930.571)。血清miR-192、miR-29a表达水平以及两者联合检测风险评分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显著相关(P<0.05)。结论:miR-192、miR-29a以及两者联合检测风险评分可作为肝硬化无创诊断评估新血清分子标记物。

  • 标签: 血清 生物学标记 肝硬化 无创诊断 miR-192 miR-29a
  • 简介:目的了解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补体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恩替卡韦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采用Beckman-CoulterImmage800免疫化学系统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清补体C3C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HBVDNA水平。结果在治疗6月结束时,63例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HBVDNA转阴,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25.4%)HBeAg阴转;恩替卡韦治疗前后CD3、CD4CD8比率分别为1002.3±356.5、563.2±185.6435.6±156.8,及1350.5±258.3、745.0±223.4601.5±336.5(P〈0.05);C3C4水平分别为0.705±0.102g/L0.135±0.082g/L,及1.185±0.189g/L0.216±0.046g/L(P〈0.05)。结论CHB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在恩替卡韦治疗后能得到一定程度纠正。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T细胞亚群 补体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TMP)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侵袭转移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分别给予50mg/L、100mg/L、200mg/LTMP未加药物阴性对照处理,采用基质粘附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侵袭实验测定HepG-2细胞活动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蛋白表达情况,并计算MMP-2/TIMP2比值。结果随着TMP浓度加大,HepG-2细胞粘附、侵袭迁移数逐渐降低,50mg/L、100mg/L、200mg,TMP处理组HepG-2细胞粘附率分别为(56.2±5.1)%、(36.9±4.2)%、(22.1±3.2)%,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89.4±4.6)%,P〈O.05】;100mg/L200mg/LTMP处理组HepG-2细胞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96.6±10.6)个/视野、(182.2±12.4)个/视野,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234.6±8.7)个/视野(P〈0.05);100mg/L200mg/LTMP组HepG-2细胞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45.9±9.8)个/视野(123.5±9.3)个/视野,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166.3±10.2)个,视野(P〈0.05);随着TMP浓度加大,细胞MMP-2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而TIMP2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与阴性对照组比,实验组细胞MMP-2蛋白表达量MMP-2/TIMP2比值明显降低,而TIMP2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O.05)。结论TMP可有效抑制肝癌HepG-2细胞粘附、侵袭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明显下调细胞MMP-2而上调TIMP2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HEPG-2细胞 川芎嗪 粘附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肝病患者预后预测准确性。方法肝硬化患者228例,重型肝炎患者156例,分别计算Child—Pugh及MELD评分,分析两种评分系统对肝病预后评估优缺点。结果MELD评分与Child评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4,MELD评分预测准确率显著优于Child—Pugh评分(Z=1.96,P〈O.05)。结论MELD评分较好地预测肝病患者死亡发生危险度,其评估效率优于Child—Pugh分级。

  • 标签: 肝硬化 重型肝炎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评估
  • 简介: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由宿主基因、肠道微生物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引发机体异常免疫应答所致。近年来,Th17细胞与IBD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且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调节与IBD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Th17细胞肠道菌群在IBD发病中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CROHN病 TH17细胞 肠道菌群 白细胞介素类
  • 简介: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中HBsAg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化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HCC组织25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BsAg、HNF4α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结果在256例HCC癌组织中,发现HBsAg阳性12例(4.7%);在39例高分化、119例中分化98例低分化肿瘤组织中,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5%、1.7%2.0%,前组显著高于后两组(P〈0.05);HNF4α阳性百分比在高分化癌患者中为65.6%(21/32),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癌患者18.8%(3/16,P〈0.001);在12例HBsAg阳性癌组织中,HNF4α阳性11例(91.7%),而在选择36例HBsAg阴性癌组织中,HNF4α阳性13例(36.1%,P〈0.05);在4例HBsAg阳性中分化低分化HCC组织中,免疫组化显示GPC-3呈补丁样分布。结论HBsAg在HBV相关HCC患者肿瘤细胞中低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低表达HNF4α有关。

  • 标签: 肝细胞癌 肝细胞核因子4Α
  • 简介:肝肾综合征(HRS)是重症肝病患者在无肾脏原发病变情况下发生一种进行性功能性肾衰竭,常并发于重型肝炎肝硬化晚期。其特征为:(1)肾脏无器质性病变,肾小管回吸收功能良好;(2)肝移植后肾功能可完全恢复,而将肾脏移植于非肝病肾衰竭患者,移植肾功能良好。HRS发病机制历来存在两种学说,一是“肝肾反射学说”,二是“肾外动脉扩张学说”,两种学说交汇点,就是肾血流量或灌注压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

  • 标签: 重型肝炎 并发症 肝肾综合征 诊断 治疗 预防
  • 简介: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抗凝血物质、纤溶及抗纤溶物质主要场所,在清除活化凝血因子纤溶激活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重型肝炎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凝血-抗凝血系统及纤溶。抗纤溶系统各个环节均发生了障碍,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临床上常发生出血,包括上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皮肤瘀斑等。

  • 标签: 重型肝炎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诊断 治疗 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