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即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BiPAP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h及一周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患者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3h后及一周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PaCO2明显下降,而PaO2显著上升,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iPAP在AECOPD的治疗中有确切疗效,可快速改善临床呼衰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简介:目的:评价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确诊的VAP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30例)和肠外营养(PN)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EN和PN组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流质饮食及静脉营养。比较各组营养支持2周后营养状态、临床有效率、撤机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血红蛋白水平及臂肌围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有所升高,其中,EN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同时炎性指标则明显降低,EN组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是PN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EN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PN组及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则明显低于PN组及对照组(P〈0.05),而PN组与对照组无差异,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可以提高VAP患者营养状态,其中EN效果最显著,更有助于改善VAP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联合异烟肼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炎症浸润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疗效。方法将60例初治炎症浸润型支气管内膜结核随机分为30例,治疗组用普米克令舒1mg加异烟肼注射液0.1g氧驱动雾化每天1次,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5mg,异烟肼0.1,超声雾化每天1次,3个月后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表现和局部病变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普米克令舒联合异烟肼氧驱动雾化吸入能有效治疗炎症浸润型支气管内膜结核。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血气分析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A组)和治疗后(B组)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健康体检者(C组)作比较,并分析动脉血气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患者FBG及D-D显著高于C组(P〈0.01),而PT、APTT、TT差异无显著性(P>0.05);FBG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D-D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高凝状态,监测FBG及D-D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为适时采取有效的抗凝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实时荧光PCR与涂片镜检、培养三种方法在结核杆菌检测的差异。方法对我院疑似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标本同时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涂片镜检和培养,将三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1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同时采用实时荧光PCR、涂片镜检和培养三种方法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5%、32.6%和44.7%。实时荧光PCR法与涂片镜检法的阳性率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时荧光PCR法与培养法的阳性率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12例疑似其他类型结核病患者的胸腹水、脑脊液、穿刺液和尿液等非痰标本同时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8.8%、3.6%和16.1%。统计学意义同上。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在临床上对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5)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n=60)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9.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探究头孢呋辛联用炎琥宁的方案应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疾病治疗方面的作用影响。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选择我院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会用到头孢呋辛、利巴韦林针剂、氯化钠溶液以及葡萄糖溶液,将这几种物质按照一定的配比均匀混合后为患者进行医治。研究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会用到头孢呋辛、炎琥宁、氯化钠溶液及葡萄糖溶液,同样将这四者依照既定的配比均匀混合后卫患者进行治疗。治疗一段疗程后,根据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表现进行评析。结果:根据统计可知,研究组、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具有较大差距,研究组的数值水平居高(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治疗情况,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消失用时更短(P<0.05)。结论:联用头孢呋辛与炎琥宁医治急性支气管炎症状,不仅可以加快治疗进程,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产ESBLs的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特点,以及患者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2008年8月分离的下呼吸道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用梅里埃ATB152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检测ESBLs表型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检测的肠杆菌科细菌中,ESBLs总阳性率为41.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的产酶率分别为42.0%、52.0%和35.1%,产ESBLs的菌株对除碳青酶烯类之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其中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使用免疫抑制剂、ICU患者、做过导尿插管、动过大手术、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选用亚胺培南、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慎用三代头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