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ABO血型反定型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特殊患者IgM类血型抗体的效价比较低,按常规方法在室温及4℃盐水介质中应该出现的凝集反应,无法观察到.用凝胺方法对此类患者进行反定血型,能够促使微弱的抗体与红细胞凝集,达到满意的鉴定结果.

  • 标签: 血型 聚凝胺 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关联性,浅析HHcy可能致病机制。方法:于2014-10-2015-05连续收集67例HHcy患者,另筛选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水平检测,并进一步分析SOD、T-AOC、MDA与Hcy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Hcy患者血清MDA、T-AO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U=471.5,P〈0.01;U=186,P〈0.01),而SOD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U=194,P〈0.01)。HHcy病情中度组相比轻度组间,仅MDA水平升高(U=245,P=0.006),其他指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结果表明Hcy水平与MDA、TAOC呈正相关性,与SOD呈负相关性。结论:HHcy患者体内氧化作用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导致清除自由基能力明显降低,致使自由基在体内大量蓄积,进一步促进细胞或组织的损伤,通过对SOD、T-AOC、MDA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可为HHcy患者的致病机制、预防及抗氧化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氧化应激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总抗氧化能力 丙二醛
  • 简介:临床上除ABO血型不合导致溶血反应外,Rh系统血型不合也会导致溶血反应。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系中最复杂的一个血型系〔1〕,受血者血浆中如含有Rh抗体,在输入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后,将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Rh抗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我院最近因体内含有E抗体而导致交叉配血不合1例。

  • 标签: 抗E抗体 聚凝胺 交叉配血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血浆D-二体(D-dimer)升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235例骨折患者的血浆标本,在Sysmex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上采用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dimer,并分析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与D-dimer之间的关系。结果:骨折患者组D-dimer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D-dimer增高无关(P〉0.05)。年龄小于25岁的骨折患者血浆D-dimer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D-dimer增高明显,特别是大于50岁的骨折患者其血浆Ddimer含量是对照组的8~1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骨折部位、伤情分轻、中、重3度,单纯闭合性较轻微的骨折患者其D-dimer变化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骨折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血浆Ddimer增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肢体2处及2处以上骨折伴有血管损伤或脏器损伤的严重骨折患者。结论:骨折患者应例行测定血浆D-dimer,对于年龄较大、病情比较严重的骨折患者应特别注意其血浆D-dimer的升高,及时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骨折 D-二聚体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输血前后血浆D-二体水平作为肿瘤患者输血前后评估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按输血效果以及输血量和输血次数进行分组,比较输血前后患者血浆D-二体含量变化,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3例经输血治疗的肿瘤患者输血后血浆D-二体含量均明显增加,输注红细胞2U以上或多次输血的肿瘤患者血浆D-二体含量显著增加(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体含量监测可作为肿瘤患者科学、合理输血的循证依据,并以此制定个性化的输血策略。

  • 标签: 输血 D-二聚体 肿瘤 循证 输血策略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其与AMI传统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方法:随机选择60岁以上的冠心病(CHD)患者143例,其中AMI组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3例,选择同期入院与CHD患者具有性别及年龄可比性且排除CHD诊断的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各组Hcy水平,综合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AMI组较UAP、SAP及对照组,UAP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高Hcy血症发生率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UAP组及SAP组比较无显著差异;AMI组与对照组比较,性别、年龄、吸烟率、体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Hcy血症患病率则老年A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血清Hcy水平均是老年AMI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AMI的发生率高Hcy组显著高于Hcy水平正常组(均P〈0.05),但吸烟率、BMI、年龄、性别则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血清Hcy是老年AMI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Hcy水平升高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促进多种危险因素的相互聚集并发生AMI。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可在人之间通过一定传播途径传播。由于具有极快的蔓延速度和极高的致死性,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其早期诊断和有效预防尤为重要。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核酸检测 检测模式
  • 简介:Miltenberger是与MNS血型系统有关的相对稀有的一系列血型,是极具多样性及复杂性的血型系统之一。Mur抗原属于Miltenberger血型系统。该血型在欧美属于极低频率抗原,临床意义极低,一直未受到重视。但研究表明,该血型在我国有一定的分布频率,近些年来不断有引起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报道,因此我们对本地区献血人群中Mur抗原的频率进行调查,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血型 Mur抗原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与乙型肝炎DNA含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移定量聚合酶反应测定血清HBVDNA载量。采用全自动快速微粒子酶免分析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不同HBVDNA载量的血清其病毒含量,HBVDNA载量越高,免疫清除HBVDNA载量相对较低,病毒残留HBVDNA载量较低或无HBVDNA复制。结论:研究显示HBsAg和HbeAg与乙肝病毒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毒的复制状态。另外还表明肝功酶学的2个指标ASTALT与乙型肝炎病毒含量关,可以将其比值作为评估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程度高低的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标志物
  • 简介:中央电视台《新闻1+1》以《血荒,心慌》为题报道我国昆明等部分城市临床血液供应得不到保障,出现“血荒”问题。随后一段时间,“血荒”成为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发生“血荒”的原因。作者作为一名血液管理工作者,结合我市采供血工作实情,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提出的无偿献血工作“个转移一个延伸”[1](即由指令性计划指标献血向无指标的自愿无偿献血转移;一次献血向多次献血转移;一次献血量200ml向400ml转移;临床用全血向成分血、自体输血转移;无偿献血工作从城市向农村延伸),较有效地保障了临床安全、充足用血。

  • 标签: 无偿献血 安全 充足
  • 简介:目的:评价脱落细胞学、DNA异倍体、肿瘤标志检查联合诊断恶性胸腹水的应用价值。方法:贝克曼公司RS-6500流式细胞分析仪,观察DNA异倍体,以DNA异倍体≥10%作为阳性标准;涂片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肿瘤标志检查使用Combas6000电化学发光仪测定。结果:39例恶性肿瘤,DNA异倍体分析有21例阳性,阳性率53.9%,70例良性肿瘤仅1例阳性,阳性率1.4%;细胞学检查,39例恶性胸腹水以找到癌细胞为阳性,阳性16例,阳性率41.0%,70例良性胸腹水中,未找到癌细胞;肿瘤标志(SF、CEA、NSE、CA-125)检查,恶性阳性率为74.4%,61.5%,64.4%,72.0%,良性阳性率为15.8%,21.4%,12.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联合检测,以任意一项阳性指标作为阳性判断,可将敏感度提高到92.3%。细胞学、DNA异倍体与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其联合灵敏度为87.0%,联合特异度为77.7%,灵敏度明显提高。结论:脱落细胞学、DNA异倍体、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恶性胸腹水的诊断阳性率。

  • 标签: DNA异倍体 肿瘤标志物 细胞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TAFI编码区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心肌梗死(M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100例MI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者的CPB2基因2个位点G505A和C1040T的多态性。结果:CPB2基因G505A位点的3种基因型(G505G、G505A、A505A)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5(35%)、54(54%)、11(11%)和32(35.6%)、46(51.1%)、22(24.4%),等位基因G、A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4(62.0%)、76(38.0%)和110(61.1%)、70(38.9%);C1040T位点的3种基因型(C1040C、C1040T、T1040T)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32%)、53(53%)、15(15%)和31(31.4%)、49(54.4%)、10(11.2%),等位基因C、T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7(58.5%)、83(41.5%)和111(61.7%)、69(38.3%),2组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505A位点:χ^2=1.6757,P=0.8524;χ^2=0.7881,P=0.6973;C1040T位点:χ^2=0.6482,P=0.3958;χ^2=0.7231,P=0.5291)。结论:编码TAFI的CPB2基因2个位点G505A和C1040T的基因多态性与MI没有明显关系。

  • 标签: 纤溶抑制物 凝血酶激活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