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的突发性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疾病。脑卒中常见的表现有突发性头痛、失语、偏瘫、意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后遗症中,偏瘫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康复治疗方法中,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脑卒中的针灸康复治疗、康复过程、康复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其是否可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方法对89例诊断为AMI的患者选择右侧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A组);对照组为AMI经皮股动脉途径直接PCI患者,83例采用手压股动脉止血(B组),80例采用缝合器止血(c组)。随访术后3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死亡率、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和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MACE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B、c组明显高于A组(P〈0.01),而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B组。结论强化抗栓治疗下,经桡动脉行急诊PCI治疗AMI的疗效与经股动脉组相当,而出现穿刺部位并发症的比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PCI组(包括手压和缝合器组),因此在强化抗栓治疗下,可以考虑将经桡动脉作为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途径。
简介: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s,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yhypertension,PAH)患者血清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和胱抑素C(CystatinC,CysC)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VSD患者,按PAH情况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每组患者30例,另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BNP和CysC水平并分析血清BNP和CysC和肺平均动脉压(Pulmonaryarterialpressure,PAP)的关系及VSD合并PAH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患者血清BNP和Cys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异常组和正常组患者血清BNP和CysC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且异常组患者血清BNP和CysC水平亦均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NP和CysC与VSD患者PAP呈正相关(rBNP=0.69,rCysC=0.8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年龄、血清BNP和CysC等。结论VSD患者和VSD合并PAH患者血清BNP和CysC水平均升高,BNP和CysC与PAP均呈正相关,高血压病史、BMI、年龄、血清BNP和CysC均是VSD合并PAH的危险因素,血清BNP和CysC可用于VSD合并PAH的预测。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狭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2例和药物治疗组73例,分别行血管内治疗手术(使用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Apollo支架)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40mg/d),随访观察1、3、6、9、12个月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再狭窄率(以狭窄率〉50%为标准),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血管内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成功置入支架70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6%(70/71);血管内治疗组共发生并发症7例(9.9%),其中合并出血2例,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头痛、兴奋各1例;1例脑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后遗症。(2)血管内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卒中复发率为8.4%(6例,均为TIA),药物治疗组为26.0%[19例,其中16例(占84.2%)为小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或狭窄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6%(4例)和6.8%(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对围手术期心肌缺血(PMI)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杂种犬12只,犬重15~17kg.随机分为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组(A组,6只);对照组(B组,6只).两组犬均行开胸手术,但仅对A组犬制作前降支75%冠状动脉狭窄模型.1周后,两组犬均行右上肺叶切除术,术后6h大动脉放血处死犬.于右上肺叶切除前及术后6h分别行99mTc-MIBI心肌核素检查、血气分析、血常规及测定升主动脉和冠状静脉窦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的浓度变化,以冠状静脉窦与升主动脉ET浓度之差(△ET)代表冠状循环ET水平.结果心肌核素检查见A组由术前2个节段缺血扩大到术后7个节段缺血.B组术前及术后均未见明显心肌缺血征象.手术使两组犬血氧分压(PO2)及血氧饱和度(SaO2)均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A组犬冠状循环内△ET显著升高(P<0.01),B组△E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肺叶切除术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犬心肌缺血加重,其冠状循环内△ET浓度升高是导致PMI的可能机制之一.
简介:目的调查老年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比老年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病变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疗效.结果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1.8±0.8)支;中青年组平均为(1.4±0.7)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老年组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14例,3支病变10例;中青年组单支病变33例,双支病变9例,3支病变5例.老年组有心肌梗死史6例(14%),中青年组有心肌梗死史18例(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生存率为99.2%.问卷随访(21±9)个月,其中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4例,老年组1例,中青年组3例;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不满意者,术后症状未改善,其中老年组2例,中青年组4例(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多支血管病变多见.应选择合适病例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并发症临床防治措施。方法:4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出现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40例中,其中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穿刺部位出血3例、分支闭塞1例、支架脱载1例、支架扩张不完全1例。结论术前做好防范准备,术中及时识别危险性且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合理处理并发症,将减少引起的严重后果。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临床特征及实施脑硬膜颞浅动脉融通术(EDAS)的预后。方法根据患者第1次手术时的年龄,将2004年1月-2010年12月317例接受EDAS的儿童烟雾病患者分为3组:幼儿组(年龄〈3岁,16例),学龄前组(年龄36岁,42例),青少年组(〉617岁,25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3组患者中,手术干预前脑梗死发生率幼儿组(81.2%,13/16)和学龄前组(69.0%,29/42)显著高于青少年组(48.3%,125/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1,P〈0.01);(2)手术干预前原脑梗死体积增大或在不同部位脑梗死再发率幼儿组(62.5%,10/16)高于学龄前组(31.0%,13/42)和青少年组(3.9%,10/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37,P〈0.01);(3)总体预后优良率为86.4%(274/31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6,P〈0.02)。结论烟雾病幼儿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临床预后差;对儿童烟雾病患者及早实施EDAS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控制肺静脉释放法(双盘张开顺序法)操作技术经验在常规方法无法顺利堵闭的小儿房间隔缺损(arterialseptaldefect,ASD)病例中提高介入操作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当遇到房间隔缺损较大,边缘条件不佳时,应用改良控制肺静脉放置双盘装置封堵器法堵闭儿童ASD病例182例,男70例,女112例,年龄2~14(3.8±1.6)岁,体重9~48(22±11)kg.释放封堵器时先将左心房伞在左上肺静脉轻轻伸出,在左心房伞受肺静脉血管限制未完全张开时,迅速将右房伞在右心房侧打开,使左心房伞受重力和牵拉作用自动滑入左心房张开,左、右心房伞在房间隔两侧迅速成型站稳.堵闭术后1,3,6个月和1,3,5年进行持续临床追踪及随访,用超声复查.结果采用改良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成功率为98.4%(179/182),而改良前组成功率为68%(11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超声复查:肺静脉最高流速术前为:(0.5±0.2)m/s,术后:(0.6±0.2)m/s(P>0.05),堵闭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所有病例术后X线胸片无肺淤血改变.结论本项技术改良能明显提高介入治疗小儿ASD操作成功率,扩展手术适应证.未发现肺静脉梗阻等并发症.
简介: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OPCAB)的方法、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04例行OPCAB治疗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经验总结.男944例,女260例,年龄(64.7±11.3)岁,70岁以上占22%(265/1204).结果本组病死率2.41%(29/1204),死亡原因包括:术后心跳骤停或心室颤动5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9例、大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5例、大面积脑梗死4例、呼吸衰竭5例.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早期效果满意.正确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简介:目的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其疗效观察.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患者18例,手术取右胸前外侧切口,于胸骨旁第4肋间切开3cm长切口,经肋间进胸,切开心包并悬吊,用APACSM房间隔封堵伞,于右心房壁与房间隔缺损对应处缝双荷包线,在右心房荷包线内切开右心房壁,将输送器插入心房内,通过房间隔缺损口直到左心房腔,在食管超声监视下,用推送杆释放出房间隔封堵伞.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其中平均心内操作10分钟.患者住院5~7日,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堵片无移位,无残余分流.结论食管超声辅助下房间隔缺损堵闭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确切的治疗方法,病人恢复快,此手术方法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