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在冠心病择期PCI术中使用比伐芦定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40例患者在冠心病择期PCI术中进行常规药物(肝素)抗凝治疗,并作为对照组;对另外40例患者使用比伐芦定抗凝治疗;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9月到2016年9月间收治;通过不同药物干预后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17.5%,不良事件复发率越低说明效果越好)患者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不良事件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0%)出血血栓形成事件均少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用于冠心病择期PCI术中临床效果安全性相比较传统普通肝素方法而言,具有十分积极作用,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说明其用药效相对安全,同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这对于患者预后具有相对积极意义,因而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比伐芦定 冠心病择期PCI术中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肽素(Copeptin)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atrialfib-rillation)关系.方法随机连续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8例,入院时抽取肘静脉血,采用ELASE法测定肽素浓度,持续监测住院7d内有无心房颤动发生.根据是否发生心房颤动分成心房颤动组非心房颤动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测定肽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房颤动组肽素浓度高于非心房颤动组(21.2pmol/L比9.6pmol/L,P〈0.05).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表明,入院时心率(OR=1.059,95%CI0.999-1.123,P=0.042)、肽素(OR=4.685,95%CI1.729-12.692,P=0.002)、左心房内径(LAD)(OR=1.204,95%CI1.069-1.355,P=0.002)是预测AMI新发房颤危险因素.结论肽素水平是预测AMI后新发房颤有效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和肽素
  • 简介: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8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消心痛)、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卡维地洛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心绞痛发作频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高敏反应C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24h内ST段压低次数、压低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作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每搏输出量(strokevolume,SV)、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心室相角程(leftventricularphaseshift,LVPS)、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SV、LVPS、LVEF均升高,NT-proBNP、cTnlhs-CRP浓度均下降,而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低血压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头痛、心悸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较好治疗效果,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尼可地尔 卡维地洛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观察替米沙坦、依那普利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疗效及尿蛋白排泄率变化.方法:56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3组,分别用替米沙坦(80mg/d)、依那普利(10mg/d)、氨氯地平(5mg/d)治疗,共16周.观察血压、尿蛋白含量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6周后,3组均能有效降压,有效率分别为66.7%、70%、71.4%、组间无显著差异.替米沙坦依那普利可降低尿蛋白含量(P<0.05).结论:替米沙坦、依那普利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疗效均佳,替米沙坦依那普利还能降低尿蛋白含量.

  • 标签: 替米沙坦 依那普利 氨氯地平 药物治疗 糖尿病肾病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临床疗效影响。方法纳入本院ICU接诊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90例,按照不同出血时间分成甲、乙、丙3组,每组30例。其中,甲组出血时间≤3h,乙组出血时间≤6h,丙组出血时间≤12h。该90例患者均直接由急诊收入外科ICU,根据出血部位、血肿情况出血量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对3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各组临床疗效作出分析比较。结果甲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乙、丙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在最短时间之内实施手术,根据检验结果及患者自身情况,根据不同出血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有效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可显著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症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方式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及对生命质量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比较实际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良好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治疗冠心病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分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生理状态,改善躯体疼痛,且对于控制冠心病及糖尿病病情具有良好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糖尿病 临床效果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心力衰竭患者共3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参照组各16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β-受体阻滞剂治疗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β-受体阻滞剂;心力衰竭;心功能;生存质量;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CA12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与心功能心脏扩大关系.方法102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Ⅳ级组,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左室常大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55mm)左室扩大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55mm).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CA125TNFα血清浓度,并选2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CHF患者CA125TNFα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心功能Ⅲ、Ⅳ级血清浓度高于Ⅱ级(P<0.01)。左室扩大组较左室常大组CA125TNFα血清浓度显著升高(P<0.01),CA125TNFα血清浓度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扩大呈正相关(r=0.621及0.54,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中CA125TNFα血清浓度升高,升高水平与CHF患者心脏扩大呈正相关。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室功能 血清浓度 CA125
  • 简介:目的以随机对照试验(RCT)为依据,比较生物可吸收支架(BVS)对比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WebofScienceCochraneLibrary,并追踪获取文献,查询时间从2008年1月至2017年9月,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7项对比BVS及EESRCT,随访时间从9个月~3年,共5546例患者,其中BVS组3241例、EES组23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BVS患者发生心肌梗死(OR=1.55,95%CI:1.22~1.96,P=0.0003)、靶血管心肌梗死(OR=1.73,95%CI:1.32~2.27,P<0.0001)、支架内血栓(OR=3.62,95%CI:2.12~6.18,P<0.0001)风险高于应用EES患者,但在全因死亡(P=0.1)、心源性死亡(P=0.42)、所有血运重建(P=0.10)、靶病变血运重建(P=0.06)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在各项复合终点对比中,BVS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OR=1.37,P=0.0003)、面向患者复合终点(OR=1.21,P=0.005)、面向装置复合终点(OR=1.41,P=0.002)、靶病变失败(OR=1.44,P<0.0001)发生率均高于EES组。结论在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随访中,BVS安全性有效性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均不优于EES。临床应用BVS应当更加谨慎,在新一代BVS投入应用之前,现行治疗方案仍需大量、更长时间随访来验证。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生物可吸收支架 药物涂层支架 安全性和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肽对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疗效肾功能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入选50例心肌梗死所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重组人脑钠肽2μg/kg冲击治疗,随后给予0.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24~48h,使用Swan-Ganz导管监测患者用药前及用药30min、3h、12h、24h、48h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观察患者呼吸困难改善程度,检测血浆脑钠肽、尿素氮、血肌酐浓度24h尿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48h治疗,治疗24h48h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为82.0%90.0%.患者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收缩压及心率均明显下降,心排血量指数明显增加,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4h尿量增加,血浆脑钠肽浓度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尿素氮血肌酐浓度轻度增加,血钾轻度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病情未见进一步加剧.结论重组人脑钠肽可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有效防止水钠潴留,且患者具有较好耐受性.

  • 标签: 心肌梗死 重组人脑钠肽 急性心力衰竭 肾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raphy,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验猪10只,每只猪均进行以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为基础常规剂量(A组)及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电流[分别降低30%(B组)、50%(C组)、70%(D组)]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CT扫描,所有数据均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iDose4重建,计算猪接受辐射剂量,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腔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分别对总体图像质量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5分法评分),3分及以上为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并对两种重建方法处理后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C、D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3.13±0.63)mSv、(2.26±0.51)mSv、(1.61±0.36)mSv、(1.01±0.23)mSv.随着X线剂量降低,图像噪声增加,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降低,图像质量下降.各组内比较,iDose4重建图像噪声均较FBP重建者明显降低,而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B、C、D各组内经FBP/iDose4重建后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0±0.42)分/(4.60±0.52)分、(3.60±0.52)分/(4.40±0.52)分、(3.00±0.67)分/(3.80±0.42)分、(2.00±0.67)分/(3.40±0.52)分,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FBP重建,A、B、C、D组近、远端冠状动脉可诊断率分别为100%、95%、70%、20%92%、72%、36%、0;经iDose4重建后,A、B、C组近、远端冠状动脉可诊断率均大于经FBP重建后A组可诊断率或与其相当(P>0.05),而D组可诊断率明显低于FBP重建后A组可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 心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老年女性患者经桡动脉股动脉途径行PCI安全性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PCI、年龄≥75岁老年女性患者332例,按手术入径方式分为桡动脉组184例股动脉组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75%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桡动脉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结幕332例患者中有96例接受PCI,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患者3支病变比率分别为39.7%47.4%,分叉病变比率分别为60.3%52.6%。与桡动脉组比较,股动脉组患者手术时间长,外周血管损伤明显增多(P〈0.05),术后观察时间及卧床时间明显延长,假性动脉瘤、下肢静脉血栓例数明显增多,穿刺动脉闭塞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自身病情复杂,选择桡动脉途径行PCI可以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近期治疗风险小,病死率低,可取得较理想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桡动脉 股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56例)与阿托伐他组(56例)。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内皮素(ET)-1水平均明显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明显增加(P均〈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IL-6[(157.42±30.13)pg/ml比(129.83±27.31)pg/ml]、TNF-α[(25.41±2.67)ng/L比(21.38±2.13)ng/L]、CRP[(19.87±2.78)mg/L比(17.13±2.04)mg/L]、ICAM-1[(81.23±19.83)pg/ml比(64.31±15.46)pg/ml]、ET-1[(1.45±0.34)pg/ml比(0.87±0.23)pg/ml]水平降低更显著,NO[(53.27±5.31)mmol/L比(58.72±5.46)mmol/L]水平、LVEF[(52.37±5.38)%比(63.19±5.79)%]CO[(4.58±0.78)L/min比(5.13±0.82)L/min]增加更显著(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心绞痛总有效率(73.22%比89.29%)、心电图总有效率(66.07%比83.93%)明显提高(P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用药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炎症状态,且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冠心病 炎症因子6 C反应蛋白质 内皮 血管 阿托伐他汀
  • 简介:目的:探讨α1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与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对比,是否可以获得额外临床收益。方法选择老年女性患者46例,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24例,乌拉地尔50~300μg/min,硝酸甘油组22例,硝酸甘油5~20μg/min,总给药时间48~140h,根据血压及心功能状况调整药物浓度。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3、7d观察血压、心率、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乌拉地尔组治疗后7d收缩压控制明显优于硝酸甘油组[(108.12±6.54)mmHgvs(116.36±11.09)mmHg,1mmHg=0.133kPa,P<0.05],N末端钠尿肽前体水平较硝酸甘油组明显下降[(2378.42±956.12)ng/Lvs(4546.14±457.73)ng/L,P<0.01]。结论在老年女性患者中,乌拉地尔较硝酸甘油在降低稳定收缩压方面有更好疗效。并且在减轻心脏后负荷及改善心功能方面都优于硝酸甘油。

  • 标签: 心力衰竭 硝酸甘油 休克 心源性 高血压 糖尿病
  • 简介: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对糖、脂代谢影响。方法选择95例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停用其他降压药物2周以上,口服替米沙坦治疗8周,观察治疗第4周第8周与治疗前相比血压、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治疗4周后血压及24h动态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血糖、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P〈0.05)。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水平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上升(P〈0.05)。结论替米沙坦除了有较好降压效果外,还可以改善糖代谢脂代谢,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是代谢紊乱者有较好疗效。

  • 标签: 替米沙坦 老年高血压病 代谢
  • 简介:希腊学者Papakostas等报道了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使用牛心包补片早期及远期结果。他们回顾性分析了过去12年中单中心使用牛心包补片缝合238例患者(256例次)CEA数据,统计分析了补片相关并发症(再狭窄、感染、动脉瘤生成)以及早期远期(12~144个月随访)临床结局。该组术后30d卒中发生率为1.2%(3/256),无一例死亡,手术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3.5%(9/256),颅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3%(11/256)。

  • 标签: 远期结果 临床结局 卒中发生率 再狭窄 血管缝合 损伤发生率
  • 简介:目的研究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进展型脑梗死发病机制,为其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比检测了209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与209例完全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抗凝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水平.结果与完全型脑梗死患者比较,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缩短,抗凝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显著降低,而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高凝血较低抗凝纤溶活性.

  • 标签: 脑梗塞 血液凝固 抗凝血酶类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对免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影响机制。方法37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模型组(10只)、氯吡格雷组(10只)阿托伐他汀组(10只)。检测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测量内膜、中膜厚度和面积,原位杂交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mRNA在髂动脉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氯吡格雷组血清hs-CRP浓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减少(P〈0.05);髂动脉PDGF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下降不明显,bax表达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氯吡格雷对血脂无明显影响。结论氯吡格雷减轻兔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机制与降低动脉炎症反应,抑制PDGF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硬化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血管内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不同病情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缺血性卒中患者54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26例)、中型(16例)重型(12例);另外选取30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患者对照组对象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结果①缺血性卒中组患者在发病后12、24、72h7d血清E选择素分别为(53±8)、(60±9)、(70±9)(51±8)μg/L。P选择素水平分别为(18±4)、(25±6)、(30±6)(21±4)μg/L。②轻型患者在发病后72h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分别为(61±9)(23±5)μg/L;中型为(80±11)(41±9)μg/L;重型为(84±12)(49±10)μg/L。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P选择素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血清学指标之一。

  • 标签: 脑缺血 E选择素 P选择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