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关系临床意义。方法:bFGF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结果:bFGF含量:正常对照组(30例)为(247.82士9.45)μg/ml。硬斑组(89例)为(280.74土12.70)μg/m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软斑组(39例)为(317.16±13.42)μg/ml,混合斑块组(25例)为(340.84±11.76μg/m1),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型(38例)为(250.31±11.60)μg/ml。Ⅱ型(80例)为(270.11±13.12)μg/ml,Ⅲ型(10例)为(350.12±14.30)μg/ml,Ⅱ、Ⅲ型bF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非常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bFGF水平反映老年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老年人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炎症标记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关系。方法入选20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根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是否合并糖尿痛及吸烟情况分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比较。结幕(1)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96±5.26)mg/LUS(3.16±3.54)mg/L,P=0.006]。(2)颈动脉斑块组患者平均血清hs-CRP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患者[(5.35±4.82)mg/Lvs(3.16±3.54)mg/L,P=0.002]。(3)根据吸烟情况进行分层后,1年内有吸烟行为者中颈动脉斑块硬化组患者血清hs-CRP平均值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5.30±5.02)mg/Lvs(3.07±1.70)mg/L,P=0.024]。(4)无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清hs-CRP均值高于颈动脉正常组[(5.03±5.35)mg/LUS(3.25±3.61)mg/L,P=0.032]。结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有颈动脉斑块高血压病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 标签: 高血压 C反应蛋白质 颈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建立预测非典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可能性诊断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3420例入院疑诊冠心病且具有非典型心绞痛症状表现患者临床资料,相关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危险因素依据比数比(oddsratin,OR)值分别赋予分值,同时计算危险得分,建立非典型心绞痛冠心病诊断评分方案。分析危险积分冠心病发病率、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s,ROC)曲线下面积检验该评分方案应用效能。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raphicscanning,CT)检查行危险因素分析,依据OR值赋值,将冠状动脉CT纳入诊断评分方案后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检验评分方案应用效能变化。结果非典型心绞痛冠心病发病率为63.68%。年龄、男性、吸烟史、糖尿病史、原发性高血压史及血脂异常为诊断评分方案(命名为ABCDDS方案)6个因素。诊断评分方案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标准误为0.010。危险积分范围:0~11分。危险积分越高,患者患冠心病可能性越大。随着危险积分分值增加,冠心病病变程度越重。冠状动脉CT积分7分,冠状动脉CT纳入诊断评分方案后,ROC曲线下面积增加至0.832。结论非典型心绞痛冠心病诊断评分方案简单、实用,可有效预测非典型心绞痛冠心病。冠状动脉CT可提高诊断评分方案应用效能。

  • 标签: 冠状动脉病变 心绞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评分系统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有冠状动脉迂曲胸痛病人临床特点.方法将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胸痛病人分为冠状动脉迂曲组78例无迂曲组24例,观察两组胸痛发作情况、临床用药效果、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心电图及运动试验特点.结果与无迂曲组相比,冠状动脉迂曲组多为典型劳累型心绞痛,β受体阻断药为主抗心绞痛治疗常有效,静息心电图多为冠状T波,运动试验多阳性.结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有冠状动脉迂曲病人可出现典型劳累型心绞痛、冠状T波、运动试验阳性、β受体阻断药为主抗心绞痛治疗有效等表现,临床上酷似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鉴别这类病人有特殊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迂曲 冠状动脉造影 胸痛 心绞痛
  • 简介: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大动脉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后6~9h内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叫颐性分析27例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发病距接受溶栓治疗时间为6~9h,头部CT未显示脑出血明确梗死灶,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责任血管后,采用球激酶进行选择性动脉溶栓,尿激酶以1.5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50万U。血流动力学评估采用前向血流评定(TICI).结果在27例溶栓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中,颈内动脉闭寒有1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有15例,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有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20例,心源性卒中7例,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TICI分级:3级)为5例,部分再通(TICI分纵:2级)为15例,未再通(TICI分级:0~1级)为7例,血管再通率为74.1%,总病死率为14.8%。20例动脉例佯硬化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90%,死亡率为0;7例心源性尊中患者,溶拴治疗后血管再通半为28.5%,死亡率为4/7。与溶栓治疗前相比,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闭塞忠者NIHSS评分修订Rankin量表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头部CT未显示有明确梗死灶前提下,6~9h内选择动脉溶俭是较为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血栓溶解疗法 卒中 时间窗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 简介:目的分析原始三叉动脉动脉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原则以及发生颅内积气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颅内积气原始三叉动脉影像学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头部CT检查见鞍池、环池、四叠体池积气。CT血管造影(CTA)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呈局限性突起,大小约21.6mm×5.1mm,鞍区扩大,其内显示有团块影,大小约28.6mm×39.2mm×34.5mm,与左侧颈内动脉突起关系密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左侧颈内动脉破裂孔处原始三叉动脉瘤栓塞术,置入大小不等弹簧圈共17枚。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缓解。术后3个月复查头部CT,显示颅内积气大部分被吸收,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原始三叉动脉瘤伴颅内积气患者罕见,经CTADSA检查可明确诊断,血管内治疗有效并能在短期内使颅内积气减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原始三叉动脉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颅内积气
  • 简介:患者男,53岁,因突发失语伴双下肢麻木、乏力,于2016年1月20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失语10min,伴双下肢麻木,不能行走,20余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无恶心、呕吐,无抽搐.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血管成像(CTA),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DSA显示为左侧MCA狭窄,右侧MCA分叉部动脉瘤.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闭塞 三干型大脑中动脉
  • 简介:目的对比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AS)差异,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颈AS临床价值以及动脉造影最佳适应证.方法选择有≥2项AS危险因素患者126例,依据DSA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硬化组(硬化组)68例动脉正常组(正常组)58例,行颈动脉超声及DSA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结果硬化组纤维蛋白元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DSA检测出68例190支血管斑块(或)狭窄,总检出率为53.97%;超声检测出76例173支血管斑块(或)狭窄,总检出率为60.32%,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0.6)%vs(46.5±0.7)%,P>0.05].以DSA为诊断标准,超声诊断颈AS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2%、67.24%、78.89%78.00%.结论超声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高于DSA,2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劣,需要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支架成形术患者联合应用其诊断及治疗更有价值.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超声检查 多普勒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缺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Kv)电流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急性缺氧组(各10只)。急性缺氧组大鼠在低氧仓中缺氧停留8h后进行实验。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电流(Ik)。结果:急性缺氧显著降低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Ik密度。在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60mV至-10mV时,急性缺氧降低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IK密度不明显(P〉0.05)。在0mV时,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峰值Ik密度显著下降[从(38.1±5.2)pA/pF→(9.82±2.1)pA/pF,P〈0.05)],此后随着细胞静息膜电位增加,平滑肌细胞Ik密度下降幅度逐渐增加(P〈0.05);从+30mV至+60mV时,平滑肌细胞Ik密度下降幅度更大(P〈0.01)。在+60mV时,IK密度峰值从(135.4±16.5)pA/pF降到(73.1±10.6)pA/pF,降幅达(46.8±3.3)%。结论:急性缺氧可降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Kv电流,导致肺血管缺氧性收缩。

  • 标签: 钾通道 电压门控 缺氧 肺动脉
  • 简介: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封堵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近期心脏结构影响。方法2007-2009年80例PDA患者(男32例女48例),采用国产封堵器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肺动脉压力变化,以及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结果未闭动脉导管直径平均为(4.6±2.1)mm,应用封堵器直径平均为(6.4±3.6)mm,5例患者术后即刻存在少量残余分流,余均封堵完全。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36.6±5.5)mmHg降至(25.3±3.65)mmHg(P<0.05),术后3d超声心动图检查示除3例有微量残余分流外,其余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左室舒张末径E/A值分别由术前(48.6±8.3)mm96±25/63±16降为(39.6±6.3)mm78±13/52±10,其中年龄较大者E/A变化较明显,左室缩短分数由术前38.7%±6.5%降为28.3%±5.9%,术后射血分数平均下降18.6%。72例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封堵器均位置良好、无缺损,无肺动脉狭窄及主动脉缩窄。肺动脉内径、肺动脉血流速度、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径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年龄小者肺动脉内径改变明显。结论国产封堵器用于PDA患者封堵治疗可对心脏结构功能产生积极影响,且早期治疗更佳。

  • 标签: 封堵器 心脏结构 动脉导管未闭 术后 患者 残余分流
  • 简介:目的探究平板运动试验(TET)结合多层螺旋CT(MSCT)冠心病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CAD)患者200例,2周内先后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两者结合冠心病检出率有关指标.结果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及两者结合诊断冠心病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1.3%(74/81)、70.6%(77/109)、69.8%(74/106)、81.9%(77/94)75.5%(151/200);83.5%(76/91)、84.4%(92/109)、82.6%(76/92),85.2%(82/108)84.0%(168/200);98.0%(53/57),100%(143/143)、100%(53/53)、97.3%(143/147)98.0%(196/200).结论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明确诊断或排除冠心病.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分析肺动脉高压合并腺样体肥大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例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自2012年至2014年收治动脉高压病例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为腺样体肥大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肺动脉高压.结果3例右心导管结果,mPAP(33.33±10.06)mmHg,PVR(1015.00±606.66)dyn·s-1·cm-5,经治疗后复查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结论腺样体肥大致肺动脉高压行病因治疗联合靶向药物波生坦口服安全有效.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肺动脉高压 睡眠呼吸暂停
  • 简介: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tomy,CEA)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金标准"[1-3].但是近几年随着影像技术、介入材料发展,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已被美国颈动脉动脉疾病治疗指南推荐为CEA替代疗法[4].为了解中国CAS发展现状,总结经验,笔者汇总分析1997年1月-2012年3月中国CAS手术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中国 综述文献
  • 简介:目前已有较多关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由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研究,但对心脏瓣膜病继发动脉高压全面深入研究仍较少报道,尤其是心脏瓣膜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风险评估预后预测等并不是十分清楚。本文就继发于心脏瓣膜病动脉高压发生机制、病理改变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做简要综述。

  • 标签: 高血压 肺性 心脏瓣膜疾病 心力衰竭
  • 简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到ST段抬高心肌梗死(MI)一系列临床急症,常突然起病,可无先兆症状,危险性大。ACS可分为两类,即ST段抬高ACS(Q波MI);ST段不抬高ACS,包括ST段不抬高MI(无Q波MI)UA。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ACS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如为ST段抬高ACS,可尽早行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以使梗塞相关血管再通,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现代治疗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ST段不抬高
  • 简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多种因素诱导具有遗传倾向性潜在致命心血管疾病。一般指一段或数段腹主动脉中层弹性纤维断裂,胶原蛋白降解,血管壁薄弱无法承受血流冲击压力而出现病理性扩张最终导致动脉壁膨出形成血管瘤,病程中患者常出现背部或下腹部疼痛。当患者出现撕裂样疼痛时常提示腹主动脉瘤破裂,一旦瘤体破裂将造成内科及外科均无法及时处理大出血,其死亡率最高可达90%。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遗传 炎症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讨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干部心血管一科住院冠心病患者138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回顾性分析138例CTO患者血运重建治疗措施以及效果。结果138例CTO患者,共162支慢性完全闭塞血管,主要累及前降支(LAD)52支,回旋支(LCX)27支,左主干(LM)9支及右冠状动脉(RCA)60支。145支慢性完全闭塞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行(PTCA)治疗,130支血管成功支架置入101个。1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论CTO临床表现多样,但缺乏特异性,可以选用PTCA及支架术或CABG治疗。

  • 标签: 冠状动脉 CTO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指引下直接进行PCI适用性及可行性。方法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例,入选标准为冠状动脉狭窄≥75%。PCI前后分别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在行PCI时,直接进入指引导管而非常规造影导管,并仅注入10ml左右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结果在11例患者中,其中1例患者进行了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例患者仅进行了PTCA,其余9例进行了PTCA+支架置入术。分别用冠状动脉CT、造影IVUS检查测量其PCI前靶血管管腔直径,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置入支架后出现狭窄。1例患者CT检查并未发现支架变形,但冠状动脉造影IVUS检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另1例患者CT检查可见支架膨胀不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度狭窄,IVUS检查证实支架膨胀不全。CT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明显钙化,造影显示前降支高度狭窄,导管无法通过,最后行旋磨治疗。所有患者IVUS检查都有轻、中度斑块,4例患者冠状动脉几乎完全闭塞,CT可见闭塞段软组织影及血管,冠状动脉造影IVUS检查也均得到证实。CT引导下直接PCI策略,节省10min操作时间50ml造影剂。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准确性并不亚于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64层CT结果进行直接PCI是可行。CT引导下直接PCI策略,可节省时间造影剂。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冠状血管造影术 支架
  • 简介: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s,IA)是由动脉管壁变薄、扩张所引起动脉疾病。在组织病理学上,动脉瘤起源生长本质是血管壁内弹性膜消失,中膜变薄随之而来重塑及细胞外基质蛋白降解[1]。在美国近5%的人口(约有1500万人)每人至少有一个IA,这些IA每年约有0.2%(3万人/年)破裂从而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发病机制 破裂机制 综述
  • 简介:颅外段脑供血动脉夹层虽在临床上少见,但却是年轻患者缺血性卒中常见原因。动脉夹层(dissection)指各种原因致使血液通过破损动脉内膜进入血管壁,导致血管壁分层病变。根据分离层面可将夹层分为两类:一类在内膜中膜之间发生剥离,进而造成腔狭窄;另一类在中膜外膜之间剥离,可形成夹层动脉瘤。脑供血动脉主要包括颈动脉动脉,两者颅外段均可在没有明显锐性或钝性头颈部损伤情况下发生夹层,从而造成缺血性卒中等严重后果。我们颅外段脑供血动脉夹层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等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动脉 颅外段 动脉瘤 夹层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