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orbaumannii)属不发酵糖革兰刚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能在自然环境及体表长期存活并迅速产生耐药性,近年来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获得性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之。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病房 流行病学 经济损失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治疗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ICU住院期间发生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RICU住院患者HAP发生率为17.3%,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住ICU,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实体瘤等基础疾病,应用多种抗生素,留置鼻饲管、导尿管、气管插管、中心及外周静脉导管,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总病死率为42.0%,抗感染治疗有效率54.0%。结论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治疗基础疾病、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病房环境,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 危险因素 治疗 病原菌
  • 简介:目的探讨上海长征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院感染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2%。与对照组相比,鲍曼不动杆菌致医院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是机械通气、肿瘤、应用激素。结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致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分析肿瘤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及特点,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入住ICU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采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评分(ASIS)调整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3种侵袭性操作相关感染及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443例,总住院2483d,发生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为11.7%,日感染率为20.9‰,经ASIS调整后日感染率为6.3‰。感染诊断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多,占55.7%,其次为泌尿系统;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0.9‰,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4.1‰。共检出病原菌18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5株(74.6%),革兰阳性球菌33株(18.2%),真菌13株(7.2%),检出多重耐药菌33株(18.2%)。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应开展目标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对危险因素进行监控,制定切实有效科学的防控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目标性监测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主要病原菌的构成与耐药情况,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ICU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判断按照2005年版CLSI标准。结果临床分离的336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54株,占75.6%,革兰阳性球菌49株,占14.6%,真菌33株,占9.8%。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22.0%,鲍曼不动杆菌14.6%,金葡菌13.1%,肺炎克雷伯菌11.9%,白念珠菌9.8%,大肠埃希菌8.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0%。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嚼唑较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两菌产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7.5%与45.0%。金葡菌中MRSA检出率为84.1%(37/4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我院ICU患者呼吸道标本中不发酵糖革兰阴性菌、MRSA检出率高。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下呼吸道标本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查阅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上海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量(以antibioticsusedensity,AUD表示),及同期该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耐药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该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429株(不包括2周内重复菌株),标本来源大部分为痰标本(92.3%)。在2009年和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9.1%和45.7%、头孢哌酮-舒巴坦18.2%和4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7%和48.6%,上述结果显示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上升。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7.3%和54.3%,P〈O.()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4.6%和14.3%,P〈0.01)的检出率也明显升高。亚胺培南(AUD:2.32上升至4.96)、头孢哌酮-舒巴坦(AUD:0.16上升至7.5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AUD:2.19上升至4.76)的使用强度呈明显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570,P值为0.067。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1,R=0.88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31,R=0.647)的发生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率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强度相关(P=0.038,R=0.630)。结论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增加相关。

  • 标签: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
  • 简介:目的了解ICU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ICU临床分离的14株Pa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及耐药性检测。结果14株Pa分6个PFGE型别,分别命名为A、B、C、D、E和F型,其中A型为优势流行菌株共8株(57.1%),B型2株(14.3%),其余型别各有1株(分别占7.1%)。Pa对头孢他啶等15种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8株A型Pa为泛耐药菌株。结论PFGE分型A型Pa菌株具有同源性,是本次ICU发生Pa医院感染的流行株,PFGE分型技术可以准确和快速地用于Pa引起医院感染溯源分型。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脉冲场凝胶电泳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NSICU45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和药物耐药性情况。结果45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21例,感染率4.6%。股静脉部位置管感染率(10.5%)高于颈内静脉(4.0%)和锁骨下静脉(2.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5,P=0.008)。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50.0%),革兰阴性菌11株(42.3%),真菌2株(7.7%)。革兰阳性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最常见;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4株)、黏质沙雷菌(3株)最常见;真菌为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各1株。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前2位是表皮葡萄球菌(19.2%)、肺炎克雷伯菌(15.4%);13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11株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哌拉西林有较高的耐药率;2株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药物高度敏感。结论NS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常见,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较为常见,且耐药率均较高。临床应注意无菌操作,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减缓耐药性的产生。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病房 中心静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简介:利福平是一线抗结核药物,属于全杀菌剂,具有强大的抗结核作用,其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以异烟肼、利福平为主的短程化疗方案已经成为肺结核患者初治的标准方案。但临床应用中,利福平不良反应也较多,常见的有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肾脏损害、皮肤黏膜损害等。其中,以发热和皮疹最为常见。本文通过分析1例应用利福平后出现重症药疹的个案。

  • 标签: 利福平 重症多形红斑 过敏反应
  • 简介:2013年4—5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2例人副流感病毒(humanparainfluenzavirus,HPIV)感染引起的重症肺炎患者,报道如下。

  • 标签: 人副流感病毒 重症肺炎 治疗
  • 作者: 阳娅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治疗学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21期
  • 机构:重庆西南铝医院,重庆400050
  • 简介:重症肺部感染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危急,据统计,重症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升,如果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则会病变为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是多个器官逐渐衰竭等,直到患者死亡。目前,临床中,一般会通过抗生素和对症支持方法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但是临床疗效不佳。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属于新型治疗手段,通过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提升临床疗效,保证治疗安全性。

  • 标签: 降阶梯治疗;重症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ICU危重患者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13.8%,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组血小板基线值(PLTbaseline)较未并发组低[(144.11±47.88)×10^9/L:(234.96±112.82)×10^9/L,P=0.021],APACHEII评分高[(24.67±5.15):(17.45±6.55),P=0.003];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OR57.03,95%CI2.629~1237,P=0.010),用药时间(OR47.46,95%CI1.814~1241,P=0.020)和APACHEII评分(OR41.53,95%CI2.695~640.0,P=0.008)。结论危重患者在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应警惕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尤其是血小板基线值≤200×10^9/L,APACHEⅡ评分≥20分和用药时间≥10d的患者。

  • 标签: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监测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状况,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7月—2008年12月ICU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出的菌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自动微生物分析仪ATBExpression及配套试剂、试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120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15株(75.8%),革兰阳性球菌87株(7.2%),真菌205株(17.0%)。革兰阴性杆菌中不发酵糖菌占92.0%。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占64.3%,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占75.0%,金葡菌中MRSA占81.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MRCNS占86.7%,肠球菌属中VRE占22.2%。结论ICU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日益严重。定期的细菌学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非发酵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肠球菌属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感染菌的菌群变化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163例SAP患者腹腔内胰腺与胰腺周围采集的病原菌菌群和耐药性变化。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7株,占77.9%,革兰阳性菌56株,占22.1%。所有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率最高,以不发酵糖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别占19.8%、13.4%和9.9%,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增加,并出现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率分别为13.8%和13.0%,其产ESBLs株分别占45.7%和30.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革兰阳性菌比率较低,但肠球菌在胆道感染中所占比率较高(31.8%);常见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保持高敏感性。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不发酵糖菌感染率和耐药率均明显上升,胆道阳性菌感染也有增加趋势,这些都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随着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认识的提高,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采用,但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领域经验治疗的作用尚未明确,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准确性、降低过度治疗以及由此产生的真菌耐药、医疗资源耗费及不良反应增加等的关键。由于组织病理和培养技术的灵敏度低、耗时长,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非培养技术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并已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等免疫受损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的重症患者中也受到广泛重视。

  • 标签: 真菌感染 非培养技术 重症患者
  • 简介:黏菌素被用于治疗多耐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甲磺酰黏菌素(colistinmethanesulfonate,CMS)静脉滴注后能被水解为具活性的黏菌素。目前关于黏菌素的药动学资料还很有限。本文报道CMS和黏菌素在危重感染患者群体中的药动学特征。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MDR—GNB)感染患者(排除接受。肾功能替代治疗的患者)。

  • 标签: 静脉滴注治疗 革兰阴性菌 感染患者 患者群体 菌素 耐药革兰阴性杆菌